
1944 年的七二〇謀殺事件不是牯嶺街少年謀殺事件,而是一群德國國防軍包括上将在内的進階軍官刺殺希特勒,具體執行的這位叫施陶芬貝格,是一位上校。當然如果想刺殺希特勒,一個普通的衛兵是刺殺不了的,你的地位至少得到能在會議室裡參加作戰會議才有可能,如果你是進階軍官,出入都不用被人查公文包裡裝的是什麼,這才有機會去刺殺。當時這位叫施陶芬貝格的軍官的公文包裡裝的就是一枚定時炸彈。他在開會中途提前走了,臨走的時候特意把那個裝炸彈的公文包放在了離希特勒座位較近的桌子底下。炸彈一爆炸,不但希特勒會被炸死,其他與會的進階軍官都會性命難保。是以他在會議開到一半時就提前離席,因為他還沒有那麼舍生忘死,不會像後來的人體炸彈一樣和被襲擊者同歸于盡,還沒到那種瘋狂的地步。他隻是想在刺殺希特勒後能與英美講和,以此來挽救德國的命運,很多将領也都同意了這一計劃,是以才實施了這次刺殺行動。不幸的是,如此周密的刺殺行動卻因一個小小的無意識的動作而宣告失敗,其原因說到底我覺得還是希特勒的氣數未盡。當時,坐在會議桌邊的一哥們兒不知道怎麼一伸腿就碰到了那個公文包,可能覺得有些礙手礙腳,于是順手就把包放到桌腿的另一邊去了。這桌腿可不像普通桌子那樣隻是一根細細的木條,而是一塊又寬大又厚實的豎立着的木闆,厚得簡直像堵牆一樣。是以爆炸之後希特勒隻是被震昏,而沒有被炸死。這種事兒我覺得都是命運,這個人氣數未盡,你謀劃得再嚴密,他也死不了。
設想一下,如果這個公文包仍然放在桌腿另一側,也就是說仍在希特勒這邊,那他肯定被炸死了。但放到另一側就不同了,雖然桌子被炸飛了,但希特勒居然隻是摔了一個跟頭,受了點兒輕傷而已。我覺得這張德國制造的桌子也确實是太結實了點兒,如果換作一張山寨的桌子,希特勒肯定還是難逃一死,在此我們不得不感歎德國人确實是一個非常嚴謹的民族,他們制作出來的東西品質确實非常高,是以希特勒是以也逃過了這一劫。
希特勒雖然逃過了一劫,但這件事兒還是嚴重影響了希特勒對戰争的判斷以及對軍隊的判斷。其實希特勒不是德國人,他是一個奧地利人,在一戰中他也隻是個下士。大家知道,德國有普魯士軍官貴族階層,那些貴族世世代代都是軍官,普魯士軍官中有很多叫馮某某的人,其實他們并不是姓馮,“馮”是個榮譽稱号,這些“馮”世代都是普魯士軍事貴族。在他們眼裡,希特勒這樣一個奧地利人,還是個下士,說德語還有口音,他來指揮這些貴族軍官,大家根本就不太服氣。剛開始時,希特勒所做的決策都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在勝利不斷的凱歌聲中,這些貴族軍官不得不低下高傲的頭顱,聽從他的指令,向他宣誓效忠。但那其實是希特勒在賭,不過一開始都賭赢了,《慕尼黑協定》賭赢了,打捷克賭赢了,打奧地利賭赢了,打波蘭賭赢了,打法國賭赢了,這一路下來大家也就沒的說了,你說的都是對的。你雖然不是真正的将軍,但是你老能賭赢,那就聽你的吧。但是在1944 年七二〇謀殺事件發生以後,情況就不一樣了。大家知道在1944 年夏天的時候,蘇軍已經打出了國門,兵臨波蘭與羅馬尼亞,正在連續不斷地打擊東線的德軍主力。在西線,英美盟軍已經取得了諾曼底登陸戰的完全勝利,正準備乘勝收複法國,進軍德國。而在意大利,盟軍已收複羅馬,向北進軍。德國此時面臨的是東、西、南三面夾擊,可以說是必敗無疑。在這個時候,德國那些進階貴族軍官認為自己肩負着德國的未來,要對德意志民族的未來負起責任,而不是讓一個奧地利來的下士擔當這樣的重任。
他們覺得,這個時候就不能讓希特勒這樣一個奧地利人再亂來了,于是這群國防軍軍官就發動了這次刺殺。但是刺殺沒有成功,結果導緻希特勒開始了大清洗。這些軍官從上将開始,自殺的自殺、被處決的被處決,非常慘烈,以至于連并沒有參與這件事兒的隆美爾也被賜死。當時隆美爾正在西線打仗,有人前來敲門,就說元首給你兩條路選擇,一是被我們逮捕後進行公審,一是先悄悄自殺,再由我們舉辦隆重的國葬。當然他選擇了自殺。隆美爾作為最能征善戰的德軍将領,就這樣被希特勒賜死了。
從此,希特勒對國防軍極度懷疑,極度不信任。德國國防軍是一個有着非常光榮的傳統的獨立階層。德國是一個有着特殊的軍官階層的國家,不像美國,美國全民都有槍,沒有專門的軍人階層。德國國防軍對它的黨納粹黨、對它的元首希特勒始終有點兒貌合神離。大家知道德國犯下的所有那些罪行,在奧斯威辛集中營也好,在波蘭的屠殺也好,包括到了蘇聯以後的屠殺,等等,其實都是黨衛軍幹的。
希特勒德國的武裝力量實際上是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就是有着自己獨立的傳統和管理機構的國防軍。在國防軍的高層将領中有不少人始終與希特勒格格不入,以後又卷入推翻希特勒的密謀當中。例如原先國防軍的總司令貝克上将,就是這次刺殺希特勒的策劃者,不過他早在二戰爆發前就已經被希特勒撤職了。而國防軍的總參謀長也因為不聽希特勒的話,被換了很多次。另一部分就是由希特勒親手培養出來的一支嫡系部隊。這支軍隊是屬于納粹黨的,叫作黨衛軍。這支黨衛軍一切都聽命于希特勒。當然黨衛軍的數量跟國防軍不能比,但是比較精銳的幾個師,包括戈林師、骷髅師,這些主要的裝甲力量都集中在黨衛軍。實際上國防軍在整個蘇德戰争期間,或者說在二戰中所犯下的戰争罪行,明顯要比黨衛軍少。屠殺猶太人也好、傷害平民也好,主要都是黨衛軍幹的。尤其是在1944 年7 月20 日之後,希特勒已經不敢相信國防軍了,因而非常依賴黨衛軍,是以各種好的武器裝備都向黨衛軍傾斜。這之後的幾場戰役,包括在西線的阿登森林反擊戰以及最後的柏林保衛戰等,都是由黨衛軍主打。國防軍在這個時候已經失去了希特勒的信任,其實信不信任已經不重要了,德軍這時大勢已去,沒有多長時間就徹底失敗了。戰後,軍事法庭對國防軍的軍官也沒有進行非常嚴厲的審判,包括國防軍最重要的統帥曼施泰因元帥等,這些人最後都沒有被處決。後來,曼施泰因還寫了戰争回憶錄《失去的勝利》。而對黨衛軍這些頭目,軍事法庭在戰後給予了極為嚴厲的處罰。(摘自高曉松《魚羊野史·第四卷》)
延伸閱讀《失去的勝利》曼施坦因元帥戰争回憶錄~歡迎關注讀行者圖書微信公衆号:duxingzhebook,從閱讀走進現實。未經許可,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