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民政廳、省住建廳、省文化廳、省旅遊局、省文物局等五部門聯合開展地名文化遺産認定工作,日前,公示了浙江省第一批“千年古鎮”“千年古村落”地名文化遺産認定名單。
第一批“千年古鎮”“千年古村落”在時間性、珍稀度、紀念性、親和力、吸引力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小布這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杭州市餘杭區
餘杭街道
餘杭位于京杭運河最南端,自古為交通、軍事、商貿中心。名人輩出,代表性人物有唐代詩人羅邺、法眼宗創始人文益。餘杭曆史文化遺産數量較多,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大運河,浙江省文保機關安樂塔、舒公塔,杭州市級文保機關有通濟橋、水城門,古民俗苕溪放河燈等。
紹興市諸暨市
楓橋鎮

楓橋曆史文化保護區内擁有國家級文保機關東化城寺塔、省級文保機關楓橋大廟及3處市級文保機關。楓橋地名文化内涵豐富,生态環境優,地名辨別基本覆寫,榮獲浙江省百個中心鎮之一、省首批曆史文化名鎮、“東海文化明珠”集鎮等榮譽。
嘉興市海鹽縣
澉浦鎮
澉浦負山面海,地理位置優越,曆史建築儲存總體尚好。最小石城談仙、江南名刹雲岫庵、明代古長城,古建築群、古街等星羅棋布。茶院村金粟寺氣勢恢宏,茶産業基礎良好,茶文化豐富。有縣級文保機關文保點48處、市級非遺3項。吳越王廟會、海鹽腔、澉浦滾燈等民俗多姿多彩。
湖州市德清縣
新市鎮
新市水網密布、是著名的蠶桑之鄉。寺廟堂祠、古巷老街、南宋遺址、古民居等曆史建築星羅棋布,儲存完好。擁有蠶花廟會、羊肉黃酒節、剪紙、傳統戲曲等民俗。南天師教創始人陸靜修寓居于此,是鐘兆琳、沈铨的故居所在地。
紹興市柯橋區
安昌鎮
安昌街市始建于北宋時期,後因戰亂多次焚毀。于明清時期重建,其建築風格傳承了典型的江南水鄉特色,為浙江省重點曆史文化遺産保護地。安昌老街始建于明成化、弘治年間,依河而建,全長1747米,翻軒騎樓,錯落有緻,兩岸都是青石闆路。古鎮内有儲存比較完好的明清時期古建築32個,街弄22條,古橋17座。
杭州市臨安市
於潛鎮
於潛鎮曆史文物古迹星羅棋布,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機關“天目窯”遺址群,省級文保機關民族日報社舊址,臨安市文保機關祈祥塔、西菩寺、方克猷夫婦墓等曆史遺迹。民俗文化豐富多彩,南山紅獅表演别具特色,洪宣紙桃花紙制作技藝被列入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金華市金東區
孝順鎮
孝順鎮擁有城隍廟、嚴氏宗祠等曆史建築,孝順公園、節孝牌坊等孝文化載體,迎花樹文化遺産。有祭祀明太祖朱元璋之叔、舞龍、闆凳龍、擡花燭等民俗活動。聚落生态自然純樸,看得見山,望得見水,擁有白溪慢生活休閑旅遊區。
昌化鎮
昌化擁有建于北宋的省級文保機關南屏塔、建于清朝的臨安市文保機關秀峰塔等曆史古迹。有雞血石展覽館,形成雞血石一條街。昌化民間文化源遠流長,廟會、元宵燈會、粽子饅頭節等民俗活動豐富。昌化是古代地方經濟文化貿易中心,蘇東坡、羅隐曾在此留下墨寶。
杭州市桐廬縣
分水鎮
分水鎮共有曆史建築126處,其中縣文保52處;民俗文化豐富,擁有7項縣級非遺。曾是範蠡西施隐居地、施肩吾讀書處、南堡精神誕生地、中國工程院院士王三一故居地,被譽為“狀元故裡,進士之鄉”。分水鎮原為縣治所在地,是分水縣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是衆多曆史事件發生地。
台州市椒江區
章安街道
章安,寓意為章治久安,曾為東漢章安縣治,是當時的經濟文化中心,曆史上有重要地位。章安古街鱗次栉比,粉牆黛瓦,南朝古刹、葉氏宗祠、古橋梁、方萬盛藥号等遺迹無不彰顯着其悠久的曆史。迎神賽會、僧廟、楊梅節等民俗活動富有特色,擁有非物質文化遺産山兵高腔。正在建立九子山旅遊區和常樂文化旅遊區。
千年古村落
杭州市西湖區西湖街道
龍井村
風篁嶺上龍井村,摩崖石刻、古墓葬、宋廣福院、過溪亭、歸隐橋、宋梅、十八棵禦茶、詩碑廊等曆史遺迹衆多。龍井民間歌謠、郜鳴镛、龍井茶制作技藝等民俗文化旅遊資源豐富。2014年龍井茶被評為全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龍井茶傳統炒制手法和手勢為國家級非遺。龍井村所在的西湖風景名勝區2011年6月24日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麗水市缙雲縣建立鎮
河陽村
河陽傳統街巷曆史建築儲存完好,延續風水格局,四縱五橫,極具特色。現有宗祠十五座,陪嫁井、八士門、文翰公祠旗杆石等曆史遺迹儲存完好。河陽剪紙、刺繡、手織腰帶等民俗文化深厚。朱氏族人名人輩出,留下衆多詩文。
溫州市永嘉縣岩頭鎮
芙蓉村
芙蓉村以“七星八鬥”布局為特色,道路與水系交叉縱橫,為完整體系。該體系和平時期便于生活,可用來防火、調節小氣候、美化環境等;戰争時期,“星”可用來作指揮台,“鬥”可用來貯水以防火攻。古建築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這裡民俗文化豐富,擁有溫州市非遺“花棍舞”。曆史上曾是陳虞之抗元之地。村莊西北三座山峰并立,猶如一朵盛放的芙蓉花,古村也是以得名。
衢州市衢江區高家鎮
盈川村
盈川古石橋、古碼頭、古井、楊炯祠等曆史遺迹儲存完好。民俗風情濃郁,有傳承千年的楊炯出巡祭祀、城隍廟會等民俗活動,擁有楊炯祠縣級文保機關、省非遺《楊炯出巡》。盈川古埠,為古交通樞紐、唐時縣治,是當時的經濟政治中心。名人輩出,初唐四傑之一楊炯以及楊萬裡等詩人留下衆多詩文著述。
台州市仙居縣皤灘鄉
皤灘村
皤灘原為靈江與浙西内陸水陸商賈樞紐和商業中心,有胡則、王十朋等曆史文化名人。村莊龍形道路曲折幽深,古建築豐富、特色明顯,曆史遺迹保留完好。擁有國家非遺針刺無骨花燈。
麗水市慶元縣濛洲街道
大濟村
大濟村自宋仁宗天聖二年(1024)至宋理宗寶佑四年(1256年)的二百三十年間陸續出現了26位進士,素有“進士村”之美譽。村内街巷多呈“丁”字型布局,至今保留大量比較完整的明清古民居、古祠、古廟、古牌坊、古匾、古井等,村内道地交錯,為曆史上所罕見。慶元“二都戲”獨具特色,廊橋技藝獨絕,地域色彩濃厚。南宋理學家朱熹曾遊學到此。
金華市浦江縣白馬鎮
嵩溪村
嵩溪村建築多為明清兩代遺存,風貌完整,尤其以徐氏宗祠、邵氏宗祠、王姓門裡、孝友堂等為絕。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徐希仁壁畫精妙絕倫,闆凳龍、亂彈為國家級非遺。曆史上是重要的石灰産業基地,也是婺劇的發源地之一。
甯波市鄞州區東吳鎮
天童村
天童村曆史建築衆多,太白廟、謝家大宅、虹橋、清代民居物質文化遺産儲存完好,擁有太白廟天童镴會非物質文化遺産。王安石遊天童時留有詩句。天童東臨東海,山清水秀,生态良好。擁有非遺陳列館、禦史坊遊步道等特色文化旅遊資源。
衢州市江山市石門鎮
清漾村
近1600年的曆史中,清漾毛氏家族耕讀傳家,人文荟萃。現存清漾塔、毛氏宗祠、清漾祖居等曆史遺迹,儲存完好。擁有跳花鼓、舞龍等民俗風情,毛氏族譜為文獻非遺。千百年來這裡走出了8位尚書,83位進士。
甯波市鄞州區洞橋鎮
沙港村
沙港部分保持着明末清初的建築風貌。尚存橫跨南塘河的羁仙橋、烏岩橋、敦五堂、芝房,老地名如東津橋、橋弄、碾子弄、大車頭等。該村附近的它山堰,是曆史上重要的水利工程。全祖望紀念室,2007年被列為區級文物保護機關。敦五堂是全氏四處祠堂中碩果僅存的一處,距今約三百年,2011年被列為區級文物保護機關。浙東學派的集大成者全祖望以及近代著名油畫大師全山石都出自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