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真正的移動醫療是解放生産力

2007年,中國的壽險、健康險業務和醫療健康消費市場開始逆向持續快速增長。當時出于價值投資的本能反應和好奇心,我從投資角度研究和關注醫療健康行業,在後來的實踐過程中體會到醫療健康才是社會财富的最後出口,醫療健康産業曆史性的發展機遇來了。

個人認為,醫療服務就是一個高端消費品,人人都需要,而且消費得起。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深入應用将更高效地解決醫療行業的資訊不對稱,醫療服務定價變得更加容易和精确,網際網路去中介化的效用和醫療服務的契約關系越來越簡單直接有效。醫療在人們心中的道德制高點在淡化,醫療服務必然成為一個高端消費品被人們尊享,市場對醫療服務的品質要求将越來越高,并且高端服務不一定是高收費。

随着老百姓收入水準不斷提高,新一屆政府提出“健康中國”的戰略口号,對百姓健康空前重視,在十三五規劃中得到了充分展現。這可以了解為公共醫療保障的出發點正從“讓百姓不要悲慘地病着”向“讓老百姓享有更高尊嚴的健康生活品質”轉變,移動醫療将從中發揮巨大的關鍵作用。

醫療改革的核心将是解放生産力,我們無需過于擔憂讓地主搞土改式的醫療改革機制和效率。目前尚未有哪個國家的醫改真正成功。中國大陸目前有13.73億人口。巨大的人口基數結合移動網際網路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再加上市場推動,中國醫改具有後發優勢。

中國政府既然定下了“保基本、強基層”、“市場化”的醫改政策方向,政府過去的土地财政支付能力難以為繼,要滿足面對人口老齡化和老百姓追求更高品質醫療服務的需求,隻有通過解放醫生護士——醫療健康行業生産力關鍵要素,才能解決這一任何政黨和上司人都無法回避的基本民生問題。

可以大膽預測,通過移動醫療和人工智能解放醫生護士,讓醫生護士自主執業,将在新醫改中起到我國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農村改革包産到戶的曆史性作用和奇效。市場化機制将同時推進存量醫療資源的産權改革和增量資源的高效發展,優化醫療資源的有效配置,真正解決所謂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促進醫患和諧。是以,移動醫療的發展前景充滿無限的想象空間。市場的力量是無窮的。市場和移動網際網路技術将倒逼醫療改革,潤物細無聲。

移動醫療必須持續幫助患者真正解決問題。過去幾年,中國醫療行業在資本與移動網際網路的推動下經曆了一輪非理性繁榮,如今逐漸回歸平和與冷靜。這場來得快、去得也快的飓風在醫療健康領域掀起一股強大的沖擊波,既喚醒了市場,也教育了起初雄心萬丈的行業外野蠻人,不是隻要有錢懂網際網路就能辦好移動醫療,你還必須真正懂得醫療的本質。就像企業的本質是要為股東賺錢一樣,醫療的本質是要持續為患者解決問題。無論技術怎麼發達,醫療永遠離不開醫護與患者面對面。

有人說中國醫療行業渾身布滿痛點,這意味着找到消滅那些痛點的解決方案具有n多商機。國内移動醫療公司“借鑒”國外既有模式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參照對标模式,創業者的融資故事更好忽悠投資人。像美國的healthtap、zocdoc、teladoc、figure1、kaiser permanente等移動醫療公司,都可以在國内找到同類競品。

移動醫療技術曾一時被視為改造傳統醫療行業的利器。幾番互博下來,衆多移動醫療公司始終無法攻克傳統醫院的堅固圍牆,一直在醫院外圍打轉轉,厮殺在輕問診、挂号、預約、支付、随訪、病人院後管理等非核心醫療服務環節,價值創造有限,所帶來的影響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

前兩年移動醫療公司比拼的是瘋狂燒錢,現在退燒以後,大家頭腦恢複正常,開始回歸到講求投資回報和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從醫療本身是一個多方參與的複雜的交易結構角度看,移動醫療不是利用醫院圍牆内的局部資源隔靴搔癢,良好的使用者體驗和忠誠度是最關鍵的評價标準,必須充分尊重利益相關者并建構好共享共赢的互利交易結構,必須持續幫助患者真正解決問題。

我們需要對移動醫療付出更多一些耐心與培育。我國傳統醫療服務體系的體制機制慣性強大,醫學人文的扭曲,絕非一朝一夕能輕易被撼動和完全改變。新入局者輕言颠覆醫療、動辄重構生态的口号,早已成為笑談。移動醫療與傳統醫療并不具有與生俱來的你死我活般對立,兩者共同目标均指向提升患者的使用者體驗和診療效果。

如今,初具規模的線上移動醫療公司紛紛走向線下,布局實體診所等機構,争相圈地、打造生态圈,編織各自的動聽故事。其他缺乏資本輸血也沒有真正解決問題的産品服務的移動醫療公司,大多都将淪為創業分母。

移動網際網路技術對其他傳統行業的更新改造,頻頻展現出化腐朽為神奇的魔力。觸及醫療健康領域,由于醫政規範和技術标準還有待完善,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作用目前看來還是有限。即便如此,它的應用前景依然值得期待,因為沒有人會懷疑技術創新的非凡助推力。技術解決方案隻是手段,應随着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而改變,才能保持活力。我們需要對它付出更多一些耐心與培育。

擁有多方共赢的移動醫療商業模式設計初衷方能走得久遠。任何醫療商業模式創新都無法脫離中國醫療行業的傳統羁絆。作為創新醫療服務模式的探索者和實踐者,2011年我從規劃設計開始,主導投資建立了第一家高端涉外綜合醫院,從醫院籌建到開業,再到正常營運管理,幾年下來,辦醫的酸甜苦辣很是受用。

我們明白,中國傳統醫院的安全品質服務體系和服務模式已經不再适應時代需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傳統醫院都是低效和官僚化的中介機構,以患者為中心往往隻是口号。醫療無小事,人命關天。局限于醫院圍牆内的同質化服務的價值創造實在是空間有限。探索如何更簡單地提供和擷取安全有效的醫療服務,建構以客戶為中心的醫療安全品質服務體系,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

幫助醫生護士自主執業的醫療基礎服務平台就是利人、利己、利社會。基于經驗積累和對醫療的了解,泓華醫療作為一家自營閉環醫療服務自生态系統企業,核心商業模式是專注于全國連鎖社群診所營運,同時利用移動醫療平台解放醫生護士,為醫護提供醫療基礎服務,幫助醫生護士自主執業,線下線上無縫對接并形成業務閉環,為患者提供一站式全面醫療服務和家庭護理服務,把問題解決在家門口,讓健康更簡單。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我們認為高端醫療不是高收費,而是高品質高成本效益的服務。移動醫療将是人們醫療保健的一種生活方式,是醫療技術可持續發展、創新增量發展的一種模式。在競争激烈、瞬息萬變的當今世界,醫療健康領域的持續變革與優化像是一場持久的馬拉松比賽,而不是一時的光榮綻放。如何把移動醫療的技術優勢恰如其分地運用,考驗着國内外醫療行業革新者的智慧。任何技術運用在性命攸關的醫療健康領域,都要堅守醫療本源,不忘初心。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