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6至29日,十八屆五中全會在北京召開,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具體目标包括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人民生活水準和品質普遍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生态環境品質總體改善和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政策落地年,将推動各領域建設與發展駛入“快車道”。
美麗中國:望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
2012年11月8日,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美麗中國”的概念,而十三五規劃《建議》則再次把“美麗中國”擺在重要的位置。《建議》提出“堅持綠色富國、綠色惠民,為人民提供更多優質生态産品,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富強、中國美麗。”
針對“美麗中國”,十八屆五中全會從六個方面進行了規劃,分别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快建設主體功能區、推動低碳循環發展、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和築牢生态安全屏障。
2015年被稱為環保的“政策年”,新環保法、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等陸續推出。從2016年開始,将陸續進入政策的落地期。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明确了“推進多污染物綜合防治和環境治理,實行聯防聯控和流域共治,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要推動低碳循環發展,工作重點在于“主動控制碳排放,加強高能耗行業能耗管控,有效控制電力、鋼鐵、建材、化工等重點行業碳排放,支援優化開發區域率先實作碳排放峰值目标,實施近零碳排放區示範工程。”這與“大氣十條”(即《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是一脈相承的。具體名額是:到2017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顆粒物濃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優良天數逐年提高;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細顆粒物濃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細顆粒物年均濃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中國清潔空氣聯盟秘書處(清潔空氣創新中心)釋出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2013-2017)實施的投融資需求及影響》研究報告顯示,“大氣十條”的實施直接投資共需1.84萬億元。
展望“十三五”,除了大氣、水處理、垃圾發電行業繼續保持政策高度傾斜外,還有很多細分領域值得挖掘,行業空間并未完全打開,還處于政策萌芽期,展望“十三五”,工業固廢、土壤修複、清潔能源的行業仍然面臨較大的投資機會。
健康中國:全面健康引領“大健康”理念
十三五規劃《建議》第一次将“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可以說“健康中國”是十三五規劃的亮點之一。國家衛計委已全面啟動《健康中國建設規劃(2016-2020年)》編制工作,預計将于2016年釋出并正式實施。
醫療領域不是“健康中國”的唯一内容,卻是主體内容。對于資本市場而言,主要看點有三個:
一是民營醫院。去年,國家發展改革委、衛生計生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發出《關于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實行市場調節價有關問題的通知》,放開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鼓勵社會辦醫。
二是遠端醫療。上世紀50年代末,美國學者wittson首先将雙向電視系統用于醫療;同年,jutra等人創立了遠端放射醫學。此後,美國相繼有人利用通訊和電子技術進行醫學活動,并出現了“telemedicine”這一詞彙,現在國内統一将其譯為“遠端醫療”。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功多年以前曾經預言:“未來醫療活動中,醫生将面對計算機,根據螢幕顯示的從遠方傳來的病人的各種資訊對病人進行診斷和治療”,這種局面已經到來。
三是中醫藥。2015年屠呦呦因發現了青蒿素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和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促進中醫藥、民族醫藥發展”,相信經過一個世紀的蟄伏之後,中醫藥将獲得重生。
新型城鎮化:智慧城市成亮點
“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提出,到2020年,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提高城鎮化率,人往哪裡去、錢從哪裡來,以及如何實作産城融合,是繞不開的重要課題。
随着我國城鎮化的加速發展,近年來的一個趨勢是政府開始更加關注城鎮化建設的品質。未來在将經濟增長繼續作為政策核心的同時,如何保證居民生活品質,解決諸如環境品質下降、擁堵、醫療衛生和食品安全等大城市病也是迫在眉睫的問題,也逐漸納入了管理者考核标準。而要改善城市公共服務和生活品質,進行科學、前瞻性的城鎮化規劃,隻有基于詳盡的資料分析,智能地應用資訊科技,才能使城市管理更具效率和創新性。
2012年起我國掀起了智慧城市的熱潮,截至目前,我國已有超過373個試點市、縣(區)納入住建部、科技部批複的試點名單,2012年、2013年共有193個試點,2014年新增83個試點市縣,2015年又新增97個試點,重點項目超過2600個,投資總額超萬億人民币。但值得注意的是,按住建部定義的智慧城市投資包括水處理等基建投入,而不完全是資訊化投入,且智能交通等行業投資部分資金來自原有預算,隻有城市資訊平台投資可以看作為純增量。
從歐美、日韓、新加坡等地較先進的智慧城市發展經驗看,我國對資訊技術及基礎設施的政策支援仍有紅利釋放空間;管理上将由“自上而下管理”向“更多市民和利益相關方參與,以及更開放的資料和形式”轉變;投融資模式也将從ppp向多種金融工具綜合應用。智慧城市已經進入大規模落地建設期,受益于大資料政策和技術發展,智慧城市的資料營運将随平台系統建設逐漸開展。
制造強國:十大領域突破發展
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提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實施《中國制造二o二五》。引導制造業朝着分工細化、協作緊密方向發展,促進資訊技術向市場、設計、生産等環節滲透,推動生産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細轉變。”
無論十三五規劃《建議》,還是《中國制造二o二五》都強調推進十大重點領域突破發展:促進新一代資訊通信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産業發展壯大。
德國提出的“工業4.0”概念代表着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這也是中國制造更新的遠景目标。工業4.0即網際網路+智能制造,本質是網絡化、數字化、自動化、內建化和智能化,以實作橫向內建、縱向內建與端對端的內建。工業4.0的關鍵是cps系統,核心是智能工廠,它包括由傳感器構成的感覺系統,工業以太網等構成的通信網絡,工業軟體和大資料、雲計算構成的分析中樞以及機器人等構成的制造體系。
業内人士認為,投資者可以從兩個受益方向關注。一是機器人國産化加速,制造廠商尋突破。我國已經成為工業機器人消費第一大國,市場空間巨大,本土企業已經針對機器人零部件及本體進行研發生産,機器人國産化有望突破。二是進口替代啟動,系統內建率先受益。在機器人應用的基礎上,系統內建最為受益,國内民營內建商借助本體優勢、成長明顯,進口替代正在進行中、利潤率較好,随着機器人向下遊3c和家電行業滲透,系統內建商望實作快速成長。
網絡強國:網絡安全+大資料
此前中央網絡安全和資訊化上司小組成立,以規格高、力度大、立意遠來統籌指導中國邁向網絡強國的發展戰略。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加快建構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資訊基礎設施。拓展網絡經濟空間。實施“網際網路+”行動計劃,發展物聯網技術和應用,發展分享經濟,促進網際網路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實施國家大資料戰略,推進資料資源開放共享。完善電信普遍服務機制,開展網絡提速降費行動,超前布局下一代網際網路。推進産業組織、商業模式、供應鍊、物流鍊創新,支援基于網際網路的各類創新。
根據工信部的資料,資訊消費每增加100億元,将帶動國民經濟增長338億元。2012年我國資訊消費市場規模已達1.7萬億元,帶動相關行業新增産出近9300億元。電子商務交易規模高達8萬億元,其中網絡零售額達到1.3萬億元,拉動新增消費5070億元。
而2013年上半年,全國資訊消費規模呈現20%以上的高速增長。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将使資訊消費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在國家經濟轉型更新的過程中,大資料及網際網路+等将成為重要手段,國家在頂層已經出台相應政策引導大資料及網際網路+戰略實施,而在我國經濟網際網路化率不斷提升的大背景下,維護網絡安全、建立良好網絡生态将成為重要根基,建議投資者沿着兩條主線進行行業内長期配置。一是資訊安全、自主可控。重點關注自主可控軟硬體産品及其他安全産品;二是大資料及雲計算。資料已成為生産要素,雲計算以成為新型基礎設施。重點關注大資料及雲服務解決方案提供商。
新能源:充換電裝置千億市場打開
2015年12月16日,财政部等五部門釋出《關于“十三五”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獎勵政策及加強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通知(征求意見稿)》,該通知明确了獎勵對象,充電基礎設施獎勵政策面向全國所有省(區、市)。中央财政對充電基礎設施配套較為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規模較大的省(區、市)安排獎勵資金。
通知設定了新能源充電設施獎勵标準,對于大氣污染治理重點省市獎勵最高,2016年大氣污染治理重點省市推廣量3萬輛,獎勵标準9000萬元,超出門檻部分獎勵最高封頂1.2億元。2020年大氣污染治理重點省市獎勵門檻7萬輛,獎勵标準1.26億元,每增加6000輛,增加獎勵資金1100萬元,獎勵資金最高封頂2億元。獎勵資金與門用于支援充電設施建設營運、改造更新、充換電服務網絡營運監控系統建設等相關領域。完成新能源汽車推廣量是獲獎的關鍵,而且推廣數量以純電動乘用車為标準進行計算,其他類型新能源汽車按照相應比例進行折算。
2015年11月新能源汽車産量持續增長,拉動電池級碳酸锂和六氟磷酸锂價格上漲。2015年1-11月,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産27.92萬量,同比增長4倍。新能源汽車産量激增大幅拉升了産業鍊上遊電池級碳酸锂和六氟磷酸锂價格上漲,目前電池級碳酸锂均價11.4萬元/噸,月漲幅超65%,六氟磷酸锂12月底有望突破22萬元/噸,月漲幅超47%。
2020年充電樁建設目标480萬個:截至2014年底,全國共建成充換電站780座,交直流充電樁3.1萬個,為超過12萬輛電動汽車提供充換電服務。11月8日,國家發改委等四部門釋出的《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年)》,目标到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換電站超過1.2萬座,分散式充電樁超過480萬個,以滿足全國500萬輛電動汽車充電需求。随着新能源車市場放量,國内充換電站建設将迎來密集擴容期,數量将逐年翻倍增長。同時,充電網絡作為電動汽車推廣的關鍵因素,在政策大力扶持和盈利模式逐漸清晰的推動下,我國充換電裝置将迎來千億市場空間。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