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市民建議補充林蔭路及有曆史價值公園名單

市民建議補充林蔭路及有曆史價值公園名單

■市民希望列入有特色風貌的林蔭路保護的惠福路。

廣州保護曆史名園和林蔭道之下

(上接04版)

說到廣州有特色風貌的林蔭路和曆史名園,不少市民都如數家珍,在他們眼中,應當上榜的遠遠不止這些,不少市民都想知道有沒有具體評定标準?更有專家和市民建議,應在林蔭路、曆史名園之外,将曆史文化街區裡的綠化,及一些濱水、校園特色景觀風貌區列入保護。

白雲路、惠福路、越秀南等呼聲高

1921年建成的廣州第一條中間有綠化帶的複式馬路,有“模範馬路”之稱,新中國成立前廣州最寬的馬路——白雲路沒有入選,最讓市民意外。

“居然沒有白雲路?!”經常帶學生徒步老城的劉老師在看到公示後驚訝道,“林蔭道,當然首先就想到白雲路啊,因為建成年份早,它是廣州最早的兩塊闆、帶中央綠化帶的道路吧,樹也很多。很長時間,在廣州,它都是很特别的道路斷面。是以應該是曆史性景觀道路,就像上海的武康路。是以才說居然沒有!”

文保志願者楊華輝也認同将白雲路列入保護名錄,他說:“白雲路民國時期已經種樹,馬路中間也是樹。榕樹,紫荊花,綠意盎然。”

除了白雲路,有百年曆史、榕蔭濃密的惠福路呼聲也很高。

《廣州傳》的作者、知名作家、近代史研究者葉曙明說:“惠福路是上世紀20年代廣州正式規劃的綠化林蔭路,目前沿路仍有許多大樹,我以為應該加以保護,并立牌說明它‘林蔭路’曆史。”

葉曙明對這段曆史娓娓道來:“當年工務局與财政局對城市規劃有分歧,财政局希望多建騎樓,以收取契稅之類,增加收入。工務局希望多建林蔭路,美化廣州。最後雙方妥協,定了一些騎樓街,一些林蔭路。一德路、惠愛路、永漢路、文明路、泰康路、大德路、大南路、太平南路為騎樓街,惠福路便是政府建綠化街的試點。按開辟馬路時的規劃,惠福路沿街植樹,不建騎樓。後來,維新路(北段)、法政路、越秀北路、應元路等馬路,都按綠化路的标準去做。”

除了白雲路、惠福路,越秀南、盤福路、麓湖路、大沙頭二馬路的支援率也很高。

而在市民小莫看來:“老城區很多馬路,原來都是綠樹成蔭的‘林蔭道’,在民國時期,早有規劃。越秀南、越秀中、越秀北、德政南、德政中、德政北、文德路、文德南路、八旗二馬路、起義路、西華路、同福東路,這些馬路不應該漏掉,它們在騎樓街附近、有的連接配接騎樓街,延綿幾百上千米。湛塘路、東園路、東園橫路也應該一起納入名錄,剛好和德政南路連成一片,都是東園廣場附近。”

楊華輝也贊同道:“越秀南路是民國時期種的大樹,很有地方風情;盤福路是民國時期陳濟棠要求種的大榕樹,至今服務着群眾;吉祥路、連新路古樹濃密。”

知名媒體人陳揚強調:“盤福路、惠福路、大沙頭二馬路這幾條路都是榕蔭路。形成至少要一百幾十年,千萬要保護好。”

市民小辛、小林都對麓湖路情有獨鐘,小辛說:“每年清明我都要去麓湖路踏青拍照,林蔭與紫荊掩映的麓湖路定格了我許多美好的回憶。”

市民還建議,華貴路、長壽路、新河浦路、豪賢路、文明路、農林東路、先烈南路、先烈中路、廣九大馬路、多寶路也應納入名錄保護。

除了上述老城區的路,住在天河區的小辛力薦林蔭茂密的體育西路。

四大人工湖衆望所歸

對公示的曆史名園和參照曆史名園管理的公園名錄,市民們也列出不少增補名單,四大人工湖公園是衆望所歸。

劉老師看到流花湖公園列入名錄後,不禁疑惑:“有流花湖公園,就應該有荔灣湖,東山湖,麓湖公園。四大人工湖至少湊齊一桌嘛。還有十香園。”

華南理工大學肖毅強、林廣思教授都建議把一批嶺南現代園林精品列入曆史名園保護。

肖毅強說:“從上世紀5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林西作為廣州城建30多年主管上司,帶領廣州建築界(夏昌世、莫伯治、佘畯南等)、園林界(鄭祖良、金澤光、莫俊英等)以及工藝美術界(尹積昌、潘鶴等)的大師,共同合作,創新開創了嶺南園林的新路,建設了一批城市公園和庭園建築精品。成就得到國内國際公認,應當被廣州作為城市遺産進行保護和延續。”

這批精品中的城市公園有東山湖、麓湖、流花湖、荔灣湖,越秀山、華南植物園、曉港公園、蘭圃,肖毅強建議列為嶺南曆史名園保護,并對一些不當改造進行補救性修複。

林廣思建議除四大湖之外,還應補充草暖公園(1987)、廣州碑林(1994,白雲山九龍泉景區内的景點)、雲台花園(1995)、雕塑公園(1996)、珠江公園(2000)。

而嶺南現代園林精品中的另一類庭園建築有:山莊旅舍、雙溪别墅、白天鵝飯店、白雲飯店、花園酒店、北園酒家、南園酒家、泮溪酒家。這批精品中的北園酒家庭園、南園酒家、泮溪酒家已列入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其他則在2012年,新快報與華南理工大學聯合發起嶺南現代建築保護行動後被認定為挂牌曆史建築(詳見《新快報》2012年8月25日《“其有其無:嶺南現代建築作品選展”今天開幕》《榮耀與悲哀:第一二代建築大師作品之今昔》報道)。

肖毅強認為,僅強調不可移動文物、曆史建築依然不足,園林是建築與園林結合的整體要素關系的結果,在文物、曆史建築基礎上,需強化其園林價值,不能因為業主的好惡,不當維護和改造破壞了園林的精品價值。如:白天鵝飯店中庭故鄉水,就曾在改造決策中險遭毀迹命運。一個建築同時是文物、曆史建築和曆史名園,更有利于公衆認知其價值,也可限制業主用心維護保育。

肖毅強還建議推動修複:東方飯店、友誼劇院、文化公園水産館、園中園、流花西苑等,儲存修複一批嶺南庭園精品,成為城市的一項文化工程。

除上述庭園建築精品,林廣思還建議補充:白雲山松濤别院(1963)、芳華園(1983,現設在蘭圃中)。

而廣東決策研究院旅遊産業研究中心主任李銘建則補充了系列墓園:“以黃花崗和十九路軍陵園為節點,還有一系列先烈路至廣汕公路的民國墓園:鄧蔭南墓園和興中會墳場(原沙基慘案烈士墓在此,後部分遷往銀河公墓)、朱執信墓園、庚戌首義諸烈士墓園、華僑五烈士墓、新一軍墓園(舊址)、粵軍第一師先烈紀念墓園……直到銀河公墓、廣州基督教公墓。我曾住在附近,這些是中國近代史重要遺迹,但是目前管理、研究、宣傳尚不到位。”

據了解,廣州目前正在研究制定“曆史名園”概念的定義和評選标準,而根據《城市綠地分類标準》(cjj/t85-2017),“曆史名園”的定義為展現一定曆史時期代表性的造園藝術,需要特别保護的園林。

建議增補曆史文化街區、 河湧、校園綠化列入保護

除了有特色風貌的林蔭路、曆史名園、參照曆史名園管理的公園,有市民和專家認為,廣州26個曆史文化街區裡的綠化、一些特色景觀風貌區也應列入保護。

根據《廣州曆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第三十五條,對于綠線以外的曆史文化街區,應維持原有綠地曆史格局。

市民陳小姐認為:“在曆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中,綠化風貌都會作為曆史環境要素加以保護,建議将曆史文化街區内的樹木砍伐遷移審批收回由市裡批;近日公示的《綠化審批意見》和《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與建築風貌管控的通知(征求意見稿)》都應補充這個内容。或參照上海将曆史文化街區道路及綠化和其他要保護的林蔭路設立為‘風貌保護道路’,列入曆史風貌區保護。”

肖毅強建議制定特色景觀風貌區,将城市發展曆史程序中形成的,代表城市景觀風貌特征的,包含城市曆史價值的景觀空間及場所載體列入保護,如濱水景觀風貌區、河湧景觀風貌區、産業景觀風貌區(如芳村花卉産業風貌區、基塘風貌區等等),傳統聚落景觀風貌區(在曆史名村、曆史名鎮劃出包括景觀資源的整體保護區,控制引導建設和開發)。

林廣思則建議将曆史名園、曆史園林、名勝古迹、古樹名木大樹等集中成片,景物樣式、空間格局和街區綠化較完整地展現廣州某一曆史時期地域文化特點的地區,可以确定為曆史園林風貌區。如蘭圃-越秀公園-中山紀念堂-人民公園曆史園林風貌區、白天鵝飯店-沙面曆史園林風貌區、中山大學校園(原嶺南大學校園)曆史園林風貌區、華南理工大學-華南農業大學校園(原中山大學校園)曆史園林風貌區。

《綠化審批意見》正在公示期,11月9日截止,你對廣州的曆史名園、林蔭道有什麼提議?還想在公布的名錄上增補嗎?快去市林業和園林局官網提意見。

■策劃:何 姗 ■采寫:新快報記者 何 姗 方汝敏 攝影 何 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