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奇清,前公安部副部長,一生用“驚心動魄”四個字來形容毫不誇張,相信很多諜戰片都無法拍出他的那些傳奇經曆。
他長期負責保衛國家重要上司和要害部門的安全,是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國家上司最信賴的人,外出通路時隻要扭頭看見楊奇清,他們的心裡便會立刻踏實下來。
開國大典閱兵地點與警衛方案的制定、毛澤東首次出訪蘇聯的護衛、周恩來參加萬隆亞非會議的安保,都與楊奇清的名字緊密關連在一起。

一與雙面間諜鬥智鬥勇,秘密護送朱德離開
1930年4月30日,28歲的湖南平江人楊奇清,拿着黨組織開給自己的介紹信, 加入了紅軍,成為了意志堅定的戰士。
1933年5月,楊奇清被推薦進入政治保衛人員訓練班學習,從此,他走上了保衛工作的崗位,這一幹就是一輩子。
1934年起,朱德率八路軍将士向抗日前線開進,與敵人展開了殊死搏鬥。正在這時,楊奇清上司的野戰鋤奸部得到了絕密情報:戴笠親自制定了周密計劃,意圖刺殺朱德。
戴笠
戴笠親自挑選了一個代号為“骷髅”的殺手執行刺殺計劃,還標明黃河西岸的韓城縣芝川鎮作為刺殺地點。這個“骷髅”身份并不單純,他屬于雙面間諜,同時為國民黨和日本人服務。戴笠正是看中他的雙重身份,這樣既可以除掉朱德,又可以将罪責推到日本人身上。
戴笠為此也做了充足準備,在給“骷髅”下達刺殺指令的同時,他還派出一個行動小組密切監視“骷髅”的行動,準備在他完成任務後除掉他滅口。
楊奇清提前獲悉了戴笠的計劃,不聲不響地開始布置保衛朱德的工作。
沒多久,八路軍總司令即将到達韓城的消息傳遍全縣,韓城人民在芝川鎮鎮口舉行了隆重的迎接儀式,群衆們在道路兩邊列隊恭候,還準備了名馔佳肴。
此時,“骷髅”正坐在距離鎮口不遠的一座二層茶樓上,貌似在悠閑地品茶,實則注意力始終集中在鎮口。按照計劃,隻要朱德一出現,他便迅速開槍,之後趁着混亂跳出後窗撤離。
他不知道,茶樓外有群不三不四的人,那就是戴笠派出負責暗中監視的行動小組。隻要“骷髅”得手,這群人會迅速沖進茶樓将他擊斃,随後出示“骷髅”是日本殺手的證據,借此引導全國的輿論。
這時,大路上出現了一隊身穿八路軍軍裝的騎兵,隻聽為首的人大聲說:“我是八路軍前總的楊奇清! 我們來為朱總司令打前站! ”
聽到楊奇清的話,“骷髅”放松下來,既然這群人是為朱德打前站的,那麼朱德應該還在後面,自己也不需要太過着急。
不一會,負責監視楊奇清的人滿頭大汗跑回來,報告說楊奇清失蹤了,這下“骷髅”反應過來,立刻直奔黃河渡口。等到了碼頭,一艘大船正載着朱德和任弼時等人直奔下一個歇腳地侯馬鎮而去。
原來,楊奇清用了一招“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方法,自己光明正大出現吸引敵人注意力,暗中将朱德等人送上早已秘密準備好的大船渡過黃河,他本人也假借在芝川鎮檢查朱德住宿地點之際悄悄乘小舟離開,任務完成得實在精彩。
沒多久,“骷髅”便被我軍逮捕。
二親自標明開國大典閱兵位址
1949北京和平解放,但暗藏的國民黨特務和各類閑雜人等及衆多黑幫組織經常禍害百姓,擾亂了北京的社會治安。
于是在7月份成立了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公安部,羅瑞卿任部長,楊奇清任副部長。沒多久,新官上任的楊奇清便接到了重要任務——為開國大典的閱兵式選擇合适地點。
楊奇清把北京城找了個遍,最後在西苑機場和天安門中反複比較。西苑機場有寬闊的跑道,交通十分友善,而長安街雖然相對來說窄了點,但天安門壯麗宏大有氣場。
經過仔細斟酌,綜合考慮地理位置、安保等條件,楊奇清最終選擇了位于市中心,便于疏散群衆的天安門廣場。這個選擇呈報中央後,很快便得到了準許。
開國大典前,形勢相當嚴峻,台灣保密局局長毛人鳳親自向潛伏在北京的衆多特務組織負責發出指令 ,表明要不惜一切代價破壞開國大典。
楊奇清負責開國大典的保衛,他一次次召集會議,力争保衛方案無懈可擊。每次大家發言說該方案組織嚴密、部署周全時他都會連連搖頭,“我是請你們來挑刺的,不是請你們來唱贊歌的”、“要從雞蛋裡面挑骨頭”。
開國大典前,楊奇清常常半夜還要登上天安門,實地檢查上司人登上天安門的路線及各保衛從業人員的具體崗位,每一個細節都不錯過。
為了儀式的順利舉行,楊奇清及衆多安保人員許多天不眠不休:警戒範圍擴大到停車場四周、工兵将廣場前的每一寸地面都來回檢測了好幾遍、特别關鍵的位置設雙崗,實施雙向警戒。
此外,他對國民黨潛伏特務采取了政策攻心的辦法,利用自首的特務人員去摸清和掌握其他潛伏特務組織的情況和動态,在開國大典前偵破了100多起重大案件,全面摧毀了潛伏在北京的國民黨反動組織。
開國大典那天,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整個天安門廣場成為歡樂的海洋,30萬人參加了這次慶典,現場秩序井然,楊奇清功不可沒。
三為了毛主席的安全,丢下患重病的妻子
1949年12月初,一輛北去的列車停靠在山海關。列車中毛澤東身着呢大衣、腳蹬方口皮絨鞋,他問身旁的楊奇清:“在這裡停多久?”楊奇清回答:“半小時。”
“下去看看吧?”毛澤東笑容中帶着懇求,楊奇清原本想要拒絕,但見到主席那誠摯的目光後把話又咽進了肚子。
“外面風大,您幫主席加點衣服!”他招呼一旁的衛士長上前,随後第一個跳下列車觀望情況,列車員望見了毛主席險些叫出聲來,但走在最前面的楊奇清搖了搖頭,她們便會意地把嘴緊緊抿住。大家心裡明白,火車沿線的各類特務還沒有肅清,貿然喊出毛主席會給他增添很多危險。
毛主席的這次外出是前往莫斯科為斯大林慶祝70歲生日,并且商讨和簽訂兩黨關心的條約,這是新中國上司人的首次外事出訪,保衛的重擔又壓在了楊奇清的肩頭。
此時,楊奇清的妻子肖彬病危正在搶救,楊奇清隻匆匆把她托付給親友,便頭也不回地踏上了護衛毛主席的征途。
毛主席乘坐的專列編号為9002,一共3節,前面是警衛連,後面是備用車,挑選了一位老英雄司機駕駛。每到一站,楊奇清總要下車檢查,在專車經過的路線上,護路部隊每一公裡便設一個崗哨,将四面八方的情況盡收眼底。
到達天津站時,在專列要經過的鐵軌中間發現一顆炮彈,盡管是不能再爆炸的舊彈,依舊讓人擔心不已,天津鐵路局楊村大橋的橋墩上還發現了一個炸藥包,在哈爾濱車站發現一架機車頭上竟綁着一束手榴彈,因為楊奇清指揮得當,這些危險被及時排除。
當時蔣介石通過潛入莫斯科的間諜及其東北地下技術縱隊獲知了毛澤東的具體行蹤,當即下令給毛人鳳 ,要不惜一切代價幹掉專列。
毛人鳳
毛人鳳挑選了進階間諜張大平為特派員,打算派專機将他空投至哈爾濱雙城林場,與潛伏于當地的東北地下技術縱隊接頭,針對毛澤東的專列實施“abc”三套作戰方案。
還好密電被公安部截獲,楊奇清得知此事後決定暫時不要驚動毛主席,他按照經驗判斷敵人無非是動用地面潛伏的特務組織,外加空投特務督戰,于是電令東北各地對所管轄地區火速布控。
事實證明楊奇清判斷神準,張大平很快被擒獲,所謂的東北地下技術縱隊也被一網打盡。毛澤東得知此事後興奮地對楊奇清說:“今天晚上可以睡個好覺喽。”
毛澤東從莫斯科傳回時,楊奇清又到沈陽車站迎接他。由于毛澤東這次回國是公開的,國内外敵人早就做了準備,但在楊奇清的具體上司下,各種隐患逐一被消除。
在長春,公安部門發現鐵軌下面埋着定時彈,再過20分鐘就要爆炸了。在另一個車站,發現斯大林送給毛主席兩輛進階轎車的零件箱和米格17号的零件丢失了,楊奇清親自組織偵破,他察看了現場,作了周密調查,終于查出是鐵路員工中一名白俄搬運工作的案。
毛主席順利回到北京後,楊奇清終于見到了病情緩解的妻子肖彬,他感歎自己雖然沒能陪在妻子身邊,但保衛毛主席比自身性命更為重要。
四為了保護周總理,7天隻睡10個小時
1955年4月,以周恩來為首席代表的中國代表團準備出席在印度尼西亞萬隆召開的亞非會議,老牌帝國主義國家對此次會議十分仇視,派出大批破壞分子阻撓會議的順利進行,國民黨也制定了“消滅代表團”的計劃。
當時楊奇清随團前去,負責安全保衛與情報工作。此時他獲知重要情報,美國雇用了特勞工員,同蔣介石派出的人秘密聯合,由情報局督察室主任葉翔之以香港為據點進行指揮,目的是破壞周總理乘坐的飛機。
當時香港還屬于英國管轄,盡管外交部已經通知英國駐華代辦處參贊,請其轉告香港當局嚴密設防,制止特務的破壞行動,還派專人通知了印度國際航空公司駐香港經理。但載有中國、波蘭、奧地利等國記者的“克什米爾公主号”客機還是由于機翼油箱中安放了定時彈爆炸而喪生。
當時周恩來和陳毅因為臨時接受通路邀請,乘坐另外的“空中霸王号”飛抵萬隆而逃過一劫。
當飛機降落在萬隆機場時,機場上出現了一群華僑搗亂分子,其中混雜着台灣保密局的槍手,這場鬧劇的總指揮、“克什米爾公主号”慘劇的制造者葉翔之正坐在一間可以遠觀機場的房子裡,用望遠鏡盯着機場的動靜。
因為機場的保衛比較嚴格,葉翔之感到難以下手,他決定改為從機場到中國政府代表團下榻處的途中行刺,第一目标就是周恩來。
葉翔之目睹周恩來和陳毅坐上了第三輛車,便發出攻擊第三輛車的訓示。然而,楊奇清早就預料到這一危險,他提前通知中國駐印尼大使館,準備了三輛同一顔色、同一型号的轎車,在行駛中三輛轎車不斷變換行駛隊形,敵人無法搞清周總理究竟在哪一輛車上,隻好放棄。
會議期間,楊奇清收到進步華僑提供的重要資訊,國民黨組織了26人的暗殺團,并允諾了高額的獎金,針對這種情況,楊奇清改變了以前的防禦保衛方案,轉為主動出擊。
他先是通過外交途徑敦促印尼政府加強對中國政府代表團的保衛措施,并采取行動對“二十六人暗殺團”進行調查和逮捕,使得殺手們倉皇逃竄,無暇顧及所擔負的行刺任務。
楊奇清又拜訪了印尼共産黨主席和進步華僑組織,組成了20多人的保衛小組,挑選出最可靠的司機為代表團開車,還得到了當一批訓練有素的保安人員,他們日夜在中國政府代表團駐地外面巡邏站崗。
同時,他還從内部入手加強安保措施,動員“人人都做保衛工作”,在楊奇清的安排下,新聞記者負責外圍;代表團成員負責中層;警衛人員和譯電員負責内層随身警衛,極大地保證了周總理的安全。
萬隆會議期間,周總理走到哪裡,楊奇清就跟到哪裡,萬隆會議開了7天,周總理總共才睡了13個小時,楊奇清的睡眠時間就更少了,連10個小時都睡不到,以至于回國後,他晚上不吃藥就無法入睡。
楊奇清是國家的進階幹部,但很多時候他都事必躬親。他養成了一個習慣,但凡上司人所經之處,所能接觸到的物件,他總要先去走走,摸摸。椅子總是自己先坐坐,坐的電梯他也要反複查試,看是否漏電。
多少年來,上司人們與别國元首談笑風生、神态淡然,背後是楊奇清這樣的“守護神”, 默默地躲在不起眼的角落裡,用自己的心血和忠誠護衛着黨、國家和人民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