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5月7日,杜聿明逝世。杜聿明雖然曾是國軍的将領,但同時也是抗日的功臣,并且他在解放後接受了思想改造,認識了自己過去的錯誤,是以整體而言,杜聿明還是值得一個正面評價的。
杜聿明去世之後,他的追悼會由國家進行安排,杜聿明的女婿楊振甯聞訊之後立刻從美國趕來,為了照顧楊振甯,全國政協還特意将追悼會的日期推遲了半個月,讓楊振甯能夠趕上。

杜聿明和楊振甯這對翁婿都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尤其是楊振甯,他被譽為當今活着的實體學家中最偉大的一位。很多人最初看到這兩個名字,可能想不起他們的關系,畢竟杜聿明是搞軍事的,楊振甯是搞科研的,看上去是絕不會産生交集的兩個人。一開始也的确如此,楊、杜兩家并無來往,但是就在杜聿明兵敗被俘的那段日子,他的女兒杜緻禮在美國遇到了楊振甯。
杜緻禮美國遇見楊振甯的時候,正是她人生中最灰暗的一段時光。原本,杜緻禮有着優越的生活條件,父母都十分疼愛她,她和楊振甯第一次見面不是美國,而是在西南聯大附中的課堂上,當時楊振甯是杜緻禮班上的數學老師。
杜緻禮對這位聰明的數學老師頗有些印象,不過年輕的她還沒有過多思考愛情這回事,而且他們第一次的相遇非常匆忙,沒過幾個月,楊振甯便踏上了去美國留學的旅途,而杜緻禮也考入了北平的大學,兩個人的人生短暫交集了一下,又很快分開。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也許杜緻禮和楊振甯永遠也不會相遇了,但是命運卻安排了一系列巧合。解放戰争期間,杜聿明決定把孩子們送去美國讀書,一來當時美國的教育環境本就更好,二來也是以防萬一。杜緻禮明白,父親的處境看似風光,其實危機四伏,指不定哪一天自己家就要大廈傾頹,但是父親一番良苦用心,她不得不從命,就這樣,杜緻禮滿懷心事來到美國。
壞消息很快就傳來了,杜聿明在淮海戰場被解放軍俘虜,生死不明,老蔣為了安撫人心,堅稱杜聿明等被俘将領是“以身殉國”。杜聿明大陸的妻兒都被老蔣強行帶去台灣控制起來,一家人生活窘迫,母親甚至無法為女兒支付留學所需的費用。
杜緻禮為了緩解家中的經濟壓力,便轉學到了學費更加便宜的聖文森學院,平時還要四處做兼職來維持生計。1949年的聖誕節,心事重重的杜緻禮來到一家中餐廳吃午飯,很巧合的是,這一天楊振甯也來到了這家餐館,他們認出了對方。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愛情很快燃燒起來,兩個人墜入愛河,并結為夫婦。婚後的生活是幸福美滿的,唯一讓杜緻禮感到遺憾的就是自己的親人,她知道父親似乎在大陸接受改造,但是父親到底怎麼樣了呢?
每當想起父親,杜緻禮的心裡便憂郁難安。她的母親曹秀清狀況也不容樂觀,老蔣控制着她,不過,自從楊振甯得了諾貝爾獎,老蔣對曹秀清的态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原因也很簡單,他想借曹秀清拉攏楊振甯。
老蔣的心思,曹秀清一清二楚,她絕對不願意助纣為虐,但是曹秀清靈光一閃,忽然想到自己可以借此脫身。于是曹秀清對老蔣表示,自己願意去美國勸說楊振甯來台灣,老蔣一聽大喜過望,趕忙應允,但是曹秀清到了美國之後,便再也不童台灣方面接觸了,而是和女兒女婿住在了一起。
1959年12月,杜聿明得到特赦,曹秀清和杜緻禮欣喜萬分,曹秀清決定回到大陸,和丈夫在一起,杜緻禮送别了母親,心中百感交集,幸好蒼天護佑,他們一家人都還平安無事。
楊振甯其實也非常想要回國看一看,但是他已經加入了美國籍,以兩國目前的關系,想要傳回大陸難上加難,楊振甯隻好默默等待,一直等到1971年,楊振甯才得到了回國的機會。
楊振甯回到中國之後,周總理熱情接待了他,并且還特意安排杜聿明來和楊振甯相見,說來唏噓,這竟然是楊振甯和嶽父第一次見面,盡管在妻子口中已經無數次聽到杜聿明的故事,可楊振甯還是感到十分陌生。而且他看着眼前的杜聿明,不知道大陸是怎樣的态度,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對嶽父表達自己的親情,躊躇半天之後,楊振甯隻能稱呼杜聿明為“杜先生”。
看到楊振甯這般稱呼,一旁的周總理笑道:“錯咯,應該叫嶽父大人!”聽到周總理這樣講,楊振甯才放下心來,喊了杜聿明一聲“爸爸”,聽見女婿這樣叫自己,杜聿明也才笑了出來,翁婿二人把酒言歡,氣氛十分融洽。
杜聿明對自己這個女婿是相當滿意的,不說别的,就憑楊振甯對杜緻禮疼愛有加,杜聿明就非常放心,更别說楊振甯還是個成就驚人的實體學家。要說有什麼遺憾的,那就是杜聿明沒能親眼看一看女兒女婿的婚禮,不過如今親人呢能夠重逢,别的也都不重要了。
此後,楊振甯和大陸的杜聿明一家一直保持着書信往來,他和杜緻禮也恩愛一生,白頭偕老,故事中雖然有遺憾,但終究還是圓滿的。杜聿明去世之後,楊振甯非常難過,得到消息的第一時間他便推掉了所有的工作往大陸趕,但是當時交通不便,楊振甯從美國跑到中國時間不短,考慮到楊振甯和杜緻禮是杜聿明非常重要的親人,而且社會地位極高,是以在和曹秀清商議之後,大家一緻決定将追悼會延後。
終于,在半個月後,楊振甯如約出現在了嶽父的追悼會上,和衆人一起送别杜聿明。杜聿明一生跌宕起伏,但得以善終,也算是一個相對不錯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