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蘭亭集序》到魯迅手稿,72種紹興傳世珍本勾勒越地文脈

作者:澎湃新聞

11月4日,“文獻名邦 書香紹興——越地曆史文脈展”在中國國家圖書館開展。本次展覽以曆史時代為序,共分為“越絕不絕尚有人(先秦至兩漢)”“身向山陰道上行(三國兩晉南北朝)”“一夜飛度鏡湖月(隋唐)”“紹祚中興駐跸地(宋元)”“陽明蕺山雙峰峙(明)”“浙東自古貴專家(清至民國)”六個單元,梳理紹興曆史文脈,展示綿延2500多年的紹興文化史。 展覽将展出至2019年11月7日。

展品展出了國家圖書館和紹興圖書館所藏,從先秦至民國各個時期有關紹興的代表性傳世珍本72種,其中宋元版6種,明刻26種,明清稿鈔本25種。這些文獻多為兼具學術價值、史料價值、文物價值及藝術價值的珍籍善本,其中罕傳之本甚至海内孤本。

從《蘭亭集序》到魯迅手稿,72種紹興傳世珍本勾勒越地文脈

展覽現場

展覽由中共紹興市委、紹興市人民政府,國家圖書館(國家典籍博物館)主辦,紹興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承辦,浙江省古籍保護中心協辦。紹興是曆史悠久的江南名城,曆史上衆多紹興名家編纂、收藏的大量典籍,成為不可磨滅的紹興記憶。有着2500多年建城史的紹興,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對曆史文物、古代典籍的收藏、保護、傳承都尤為重視。去年11月,國家圖書館和紹興市政府聯合在紹興舉辦了“冊府千華——紹興市古籍保護成果展”,該展覽是對十年來紹興市古籍保護工作取得成績的回顧總結,也是紹興市所藏珍貴古籍的一次亮相。

越絕不絕尚有人(先秦至兩漢)

紹興為越國故地,地有會稽之山,山有宛委之穴。昔大禹治水,于其中得金簡玉字之書,導其功成,複封藏之。故“宛委”一詞,又為後世文人藏書之意象。

“越之先君無餘,乃禹之世,别封於越,以守禹冢”,千餘歲而至勾踐,時有吳越之争,《越絕》一書,紀其事也。二千多年,世易時移,山水不改,地名尚存,是書為紹興地志之源,亦吾國方志之祖。秦政東巡,斯相頌德,會稽之巅,遂留刻石。迨至漢世,賢守踵至,俊才輩出。馬臻築鏡湖以利民,劉寵譽一錢之清廉。王充撰《論衡》長篇,浙學開山;伯陽繹周易《參同》,丹經鼻祖。張陶庵詩曰:“越絕不絕尚有人”,此之謂也。

從《蘭亭集序》到魯迅手稿,72種紹興傳世珍本勾勒越地文脈

《論衡三十卷》宋乾道三年(1167)紹興府刻宋元明遞修本。

這卷宋本《論衡》是整個展廳中年代最久遠的古籍。為宋乾道三年(1167年)紹興府刻宋元明遞修本,該宋刻本經元代補刻,明代又修過,保留了三個朝代的痕迹。上面有錢謙益的印章,卷末有元韓性跋、清黃丕烈跋。

從《蘭亭集序》到魯迅手稿,72種紹興傳世珍本勾勒越地文脈

《越絕書十五卷》(漢)袁康、吳平撰,明嘉靖二十六年陳垲課本。

該書宋元刻本已不傳,此本為現存的最早的明刻本。《越絕書》是記載古代吳越地方史的雜史,又名《越絕記》,全書一共十五卷。該書以春秋末年至戰國初期吳越争霸的曆史事實為主幹,上溯夏禹,下迄兩漢,旁及諸侯列國,對這一曆史時期吳越地區的民族政治、經濟、軍事、天文、地理、曆法、語言等多有所涉及,被譽為“地方志鼻祖”。

身向山陰道上行(三國兩晉南北朝)

顧長康從會稽還,人問山川之美,顧雲:“千岩競秀,萬壑争流,草木蒙籠其上,若雲興霞蔚。”此即東晉時期會稽佳山水之真實寫照。自會稽郡治山陰後十數年,鏡湖始築,至東晉已山水相融,風光旖旎。王右軍《鏡湖》詩所謂“山陰路上行,如在鏡中遊”,實同此景。《晉書•諸葛恢傳》稱:“今之會稽,昔之關中。”尤謂會稽之繁華。

漢末以降,天下紛擾,迨東晉衣冠南渡,士族随之播遷:王謝大族、名士高僧踵趾聚于會稽地區,王子敬雲:“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羲獻之書、安石之棋、叔夜之琴、靈運之詩,絕世才情,皆留山陰道上;蘭亭修禊、東山高卧、雪夜訪戴、道韫詠絮,魏晉風度,也都載于《世說新語》。

從《蘭亭集序》到魯迅手稿,72種紹興傳世珍本勾勒越地文脈

本次展覽也展出《世說新語三卷》 南朝宋劉義慶撰,梁劉孝标注明嘉靖十四年刻本。

《世說新語》為主要記錄魏晉名士逸聞趣事、玄言清談的筆記體小說,其中記載會稽郡人物和風物尤多。明嘉靖年間,據宋淳熙十五年陸遊刻本重雕,并附有陸遊跋語。是書遞經馮舒、葉樹廉、毛奇齡、陳揆、翁心存、翁同穌等收藏,钤有“默庵藏本”“古愚”“冰香樓”“葉樹廉印”“稽瑞樓”“文端公遺書”“翁同穌印”等印。

從《蘭亭集序》到魯迅手稿,72種紹興傳世珍本勾勒越地文脈

《蘭亭集序》拓本 (晉)王羲之撰并書

一夜飛度鏡湖月(隋唐)

隋大業元年置越州,治會稽。唐長慶三年,詩人元稹任越州刺史兼浙東觀察使,在任六年,留下詠越詩篇無數,其《白氏長慶集序》曰:“予嘗于平水市中市,見村校諸童競習詩,召而問之,皆對曰:先生教我樂天、微之詩。固亦不知予之為微之也。”可謂“鏡湖處處見唐詩”。序文尚有“揚、越間多作書模勒樂天及予雜詩,賣于市肆之中也”之記載,是迄今所見最早記錄越地刻書的珍貴文獻。

入唐以後,鏡湖風光尤為成熟,山水之美無以複加。湖之北面,州城繁華;湖之南線,山水映發。洞府名刹林立,六朝勝迹處處,引百千詩人競相入越。李白曰:“鏡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新妝蕩新波,光景兩奇絕。”杜甫曰:“越女天下白,鏡湖五月涼。剡溪蘊秀異,欲罷不能忘。”越女、越瓷、越茗、越蓮、剡紙,皆為唐詩贊美之物。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别》中的一句:“一夜飛度鏡湖月”即描述的是鏡湖勝境。

從《蘭亭集序》到魯迅手稿,72種紹興傳世珍本勾勒越地文脈

《北堂書鈔一百六十卷》 虞世南輯 明抄本

《北堂書鈔》為虞世南在隋秘書郎任上所編。所謂北堂,指隋秘書省的後堂。唐劉禹錫《嘉言錄》叙其事曰:“虞公之為秘書,于省後堂叢集書中事可為文用者,号為《北堂書鈔》。今北堂猶存,而《書鈔》盛行于世”。其編輯此書,蓋大抵是供文人撰文時采錄參考資料所用。

從《蘭亭集序》到魯迅手稿,72種紹興傳世珍本勾勒越地文脈

《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 白居易撰,明正德八年,華堅蘭雪堂銅活字印本。序文尚有“揚、越間多作書模勒樂天及予雜詩,賣于市肆之中也”之記載,是迄今所見最早記錄越地刻書的珍貴文獻。白集宋代時多有刊刻,明正德年間無錫華氏以銅活字擺印,保留宋本舊貌。

從《蘭亭集序》到魯迅手稿,72種紹興傳世珍本勾勒越地文脈

《松陵集十卷》 唐皮日休、陸龜蒙撰 明弘治十五年刻本

該書是唐代唯一被完整儲存的、流傳至今的唱和詩集。此本為現存明代最早刻本。

紹祚中興駐跸地(宋元)

吳越錢氏,身處動蕩之世,善政而治,偏安一隅,經濟富足,文化發達。上世紀七十年代出自紹興塔基地宮的吳越國刻經,即是中國印刷史早期的精美例證。錢氏納土歸宋,終使易代後之越地文脈不斷。《嘉泰會稽志》卷十六,專列“藏書”一節,開篇曰:“越藏書有三家,曰左丞陸氏、尚書石氏、進士諸葛氏。”左丞陸氏,即陸遊祖父陸佃。中國早期方志,以“藏書”列目,此為僅見,可證入宋後越地文脈之昌榮。

宋室南渡,定都臨安。《會稽三賦》之頌,開詠越美文之篇;越州六經之刻,創經疏合一之體。賀鑄填《東山詞》,剛柔兼濟;陸遊撰《劍南詩》,悲喜互見。迨至元世,越遭重創,遂有唐林之義舉,六陵之遺事。元末漸振,乃見鐵崖之樂府,竹齋之歌詩。大德丙午,有《吳越春秋》之重梓;至正辛已,見會稽刻石之翻摹。

嘉泰《會稽志》卷三載:“建炎初,六飛渡江,嘗駐跸于越。而越今為陪都,蓋古三輔也。山川之所形見,風化之所漸被,其儒風士業,流聞彰布,益以昌大,非餘郡可比。”紹祚中興駐跸地,此之謂也。

從《蘭亭集序》到魯迅手稿,72種紹興傳世珍本勾勒越地文脈

《渭南文集五十卷》 陸遊撰 宋嘉定十三年(1220)山陰陸子遹刻本,清黃丕烈跋清張祖翼、缪荃孫等題款

文集由陸遊的兒子陸子遹編定,嘉定十三年(1220)刊刻于濛陽學宮。是本曾經黃丕烈、汪士鐘、陳清華、徐伯郊等遞藏。

陽明蕺山雙峰峙(明)

吾越代多俊才,有明更盛。二百多年間,望族踵起,科甲聯芳。文獻著述豐厚,家族刻書衆多,張氏不二齋,商氏半野堂,為傳世其著者。浙東派藏書巍然崛起,鈕氏世學樓,祁氏澹生堂,猶高山其巅也。徐青藤狂而不狂,王季重谑而不谑。

有明一代紹興最為卓越的人物則是王陽明,其學以知行合一為要旨,陽明一生,以續孔孟之道統為己任,講學不辍,俾理學一燈粲然複明。既後劉宗周倡明聖學,圭臬陽明,具補偏救弊之心,士子學者多仰而宗之。二人并為中國思想史上兩座巍巍高峰。

從《蘭亭集序》到魯迅手稿,72種紹興傳世珍本勾勒越地文脈

《居夷集三卷》 王守仁撰 明嘉靖三年丘養浩刻本

從《蘭亭集序》到魯迅手稿,72種紹興傳世珍本勾勒越地文脈

《陳章侯畫博古牌不分卷》(明)陳洪绶繪清順治刻本

清初徽派版畫精品。徽派著名刻手黃建中镌刻。全冊以曆史人物故事為内容,一葉一事,從陶朱公至白圭,共四十八幅。陳洪绶為明末清初著名畫家,尤擅人物畫,所繪酒牌、文學插圖最為著名。此為陳洪绶五十四歲時作,是其人物畫代表作之一。王立承舊藏,钤“嗚晦秘寶”印。王立承(1883-1935),字孝慈,别署鳴晦廬主人。河北通州人,祖籍山陰。

浙東自古貴專家(清至民國)

清代越地學術,以浙東史學為首要。浙東史學倡導經世緻用,受此影響,清代越中學人多重著述。章學誠撰《文史通義》以廣其傳。《文史通義》卷五曰:“浙東之學,雖源流不異而所遇不同。故其見于世者,陽明得之為事功,蕺山得之為節義,梨洲得之為隐逸,萬氏兄弟得之為經術史裁。”章氏之後,此學不絕如縷,至嘉道間沈複粲稍傳其意,清季更有平步青、姚振宗、陶宣承其流脈,入民國,蔡元培撰《中國倫理學史》,魯迅撰《中國小說史略》,尚得其餘韻也。

清代越中藏書家之藏書理念,亦秉承經世緻用之旨藏書以緻用為先,以儲存、整理、刊刻前代學人的文稿和著述為職志,藏書家又皆為刻書家。緣經世緻用思想之導引,而使古越藏書樓最先走向開放。

章學誠《文史通義》曰:“浙東貴專家,浙西尚博雅,各因其習而習也。”

從《蘭亭集序》到魯迅手稿,72種紹興傳世珍本勾勒越地文脈

《從百草國到三味書屋》手稿 魯迅撰并書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他回憶童年妙趣生活的散文名篇,寫于民國十五年(1926),後被收入《朝花夕拾》。此為魯迅先生手稿真迹,彌足珍貴。

從《蘭亭集序》到魯迅手稿,72種紹興傳世珍本勾勒越地文脈

《古越藏書樓章程一卷》 清 徐樹蘭撰 清光緒二十八年古越藏書樓刻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