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麼一位女神,讓無數老外為之瘋狂,為了得到她的青睐,甚至走上街頭遊行示威;
有這麼一位女神,讓無數宅男為之悸動,除了緊衣縮食買的手辦,就剩她來刺激味蕾下飯。
她,就是當之無愧的國民女神:老幹媽。

無論什麼食物,隻要加上一勺老幹媽辣醬,立刻會變得滿口生津,如食珍馐。
正是憑着這小小的辣醬,“老幹媽”陶華碧從最小的作坊做起,一步步擴大規模,建立自己的工廠,最終成就了一個年銷售40億的商業帝國。
秉承着踏實本分的原則,保持着幾十年如一日的品質,終于使“老幹媽”這個品牌,成為了響徹國内外的“國民ip”。
打拼了這麼多年,“老幹媽”的創始人陶華碧也算得上是功成名就,可就當她打算退休時,卻被兩個兒子坑了一把。
前有大兒子打着“老幹媽”的旗号開發樓盤,最後做成了爛尾樓;後小兒子接管了生産工廠,卻意外不斷。
不知“老幹媽”陶華碧退休後的麻将,還能不能打踏實了?
“老幹媽”的發明,純屬是個意外。
1974年,陶華碧出生在貴州遵義的一個小村子裡。
在那個動蕩的年代,陶華碧一家人的生活過得很是艱辛,家裡保持着封建的重男輕女思想,沒讓陶華碧上過一天學。
20歲那年,便找了個人草草嫁了,盡管沒有轟轟烈烈,可平淡的柴米油鹽也讓這個從小吃苦長大的女孩滿足,接連生下了兩個兒子。
可平淡的日子沒過多久,這個平凡的家庭降臨了厄運,陶華碧的丈夫意外身亡,年紀輕輕的她不僅成了寡婦,還要擔負起照料兩個兒子的責任。
天塌下來,生活也總要繼續,為了維持家中的生計,陶華碧打算憑着自己的手藝做點小生意,用以補貼家用。
作為一個窮苦的鄉村,大家的消費力有限,陶華碧便打算做一些涼粉來出售,物美價廉,為了增加涼粉的銷量,她還專門制作了調味的辣醬。
雖然是小本生意,可陶華碧攤上的生意很是紅火,不過多數人不是奔着她的涼粉去的,而是奔着她的辣醬去的。
看到自己做的辣醬如此受歡迎,陶華碧心想:能不能搞個小作坊專門賣辣醬呢?
于是她放棄了涼粉的制作,轉而制作辣醬,不出所料,她所制作的辣醬非常受村民歡迎,于是她的作坊越來越大,銷路越來越廣,最終憑着辣醬走出了那個山村,建立了自己的工廠。
就此,“老幹媽”開啟了傳奇的二十年。
在國内,老幹媽自然是收割了龐大的粉絲群體;在國外,外國人們更是為“她”如癡如醉。
曾經老幹媽與麥當勞有過一次“聯名”活動,産品上線期間備受歡迎,但由于每天的銷量有限,導緻許多顧客舉着牌子在麥當勞門口示威:
“我們要辣醬!”
無可奈何之下,麥當勞隻好緊急從老幹媽工廠加急訂購老幹媽,進而滿足顧客們巨大的需求量。
最有意思的是,曾經有個中國作者,杜撰了一個在美國監獄吃老幹媽的故事,并且憑着老幹媽雄霸美國監獄的文章,被老外們翻譯成各種語言,在各國争先恐後的轉發。
由此可見,老幹媽是多麼的受歡迎。
正是基于良好的信譽以及優良的品質,老幹媽從最初的千萬産值,一度增長到2019年的50億元,光是上繳的稅款,就高達6.36億。
陶華碧平時還酷愛買豪車,她的名下有兩輛勞斯萊斯,其中有一輛的車牌号是“88888”,她還經常開着這輛車去打麻将。
對于自己的事業,陶華碧的态度是:不貸款、不上市、不融資!
可企業到了兒子們的手中後,老幹媽的工廠像是變了個天,變成“又參股、又貸款、又融資。”
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陶碧華本着安分守己的原則,用心經營了20年,是因為她窮過,知道白手起家有多難。
可她的兩個兒子,卻不這麼想。
作為成長在經濟騰飛的90年代,她的兩個兒子的思想當中,紮根着“投機”與“博弈”的想法,總想着些“空手套白狼”的生意。
就拿大兒子李貴山來講,從2004年便開始投資做股東,在酒店、房地産、醫藥、證券等行業瘋狂“撒錢”,名上挂着十幾個頭銜。
出去吃飯的時候,他也的确很風光,因為别人再也不用介紹他是“老幹媽”的兒子,稱呼一律是“董事長”或者“總經理”。
可他名下的這些頭銜,就像是鳳凰的尾翼般華而不實,空有錢來投資,卻沒法讓錢繼續生錢。
甚至還賠了不少。
2012年,李貴山成立了一家貴山天陽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他參股2940萬元人民币,是公司第二大股東。
雷軍說過: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可到了李貴山這兒,雖然站上了風口,可縱身一躍後,卻摔了個粉身碎骨。
根據該公司的财報顯示,自打該公司成立以來,每年的财報都處在虧損狀态,僅2017年便虧損了近五千萬元,負債總額也達到了9.54億元,負債率為94.66%。
到了2018年,李貴山索性成了“滾刀肉”,用各種各樣的理由拒絕公布公司财報,本應在2016年交的房子,最後都成了爛尾樓。
隻剩下數百名哀怨的業主,以及無數農民工來替他背負這些債款。
因為這事兒,不少人在網絡上噴他:“老幹媽家的傻兒子,不愁不破産。”
此舉不僅讓他本人陷入了債台高築的尴尬窘境,還間接着讓“老幹媽”名譽受損,陶華碧可謂是有苦說不出。
再看“老幹媽”家的小兒子李妙行,盡管他沒有去玩那些資本的遊戲,可他近幾年的表現,依舊讓人大跌眼鏡。
如今李妙行名下有四家公司,這四家公司都是與老幹媽企業有關的附屬企業,如此看來,李妙行倒是很聽從母親的教誨。
可讓人沒想到的是,這個小兒子也僅僅是表面看起來老實,私底下心眼也不少。
作為一款辣椒醬産品,毋庸置疑的,辣椒自然是該産品最重要的原材料,也是最不能馬虎的材料。
陶華碧經營了20年老幹媽,對品質的要求非常之嚴格,隻要嘗出辣醬裡面有異味,便會當着全廠人的面,把所有的辣醬當場銷毀。
可到了小兒子李妙行這,接管工廠後的第一件事,便是把原有生産辣醬的貴州辣椒,換成了河南辣椒。
理由也很簡單,便宜。
每斤5塊錢的差價,到了用量巨大的“老幹媽”工廠,一年便可以省下約5億元的成本。
可李妙行這番舉措,在成本賬面上看似省下了不少錢,可在銷售額上,卻是連年遭受降維打擊。
根據“老幹媽”的财報顯示,自打李妙行接管工廠後,“老幹媽”的銷售額逐年下降,而且每年下降都呈數億元。
除了在銷售上出了問題以外,在工廠的管理上,也出了很大的問題。
2016年5月,貴陽市公安分局接到報警,報警的原因,是因為“老幹媽”的配方洩露了。
當時在貴陽的市面上,出現了一款之前從未出現過的豆豉産品,其口味與老幹媽高度相似。
在經曆了幾個月的調查以後,查明該産品的配方的确來自于老幹媽工廠内部的洩露。
這樣事件的爆出,無疑印證着一個問題:團隊的人心散了,不好帶了。
除了配方洩露事件以外,在李妙行接管工廠後,工廠先後發生過兩次大規模火災,對工廠造成了非常大的損失。
如果僅發生了一次,或許能解釋為偶然,可接連兩次的火災,必然從側面印證着管理方面存在非常大的疏漏。
眼看着工廠整天出事故,陶華碧能怎麼辦呢?
畢竟今年,她都73歲了。
老話常說:富不過三代。可到了“老幹媽”這兒,到了第二代就開始事故頻出了。
不由得想起國内另一款“國民ip”,如今在“三代”的操持之下,銷售額連年增長,風生水起。
那就是“王守義十三香”家的王太白。
早年間的王太白名聲也并不是很好,斥巨資在國外留學,買豪華跑車和房産,生活過得極其奢靡。
畢業以後,他也嘗試過進軍房地産行業,可2008年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讓他所有的努力都打了水漂。
後來不甘心就此落寞的他再次創業,最後的結果是他賣掉了海外所有房産和車來還貸。
錢鐘書說過:20歲不狂,枉為少年;30歲猶狂,那他就是個徹頭徹尾的廢物。
在經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後,王太白最終還是選擇回到了國内,繼承家族的産業,踏實做事業。
在商業的規則當中,的确需要投機的成分在,可有些時候,止損更是商人們需要學會的一節課。
就像“老幹媽”的兒子們,要麼是任由雪球越滾越大,要麼是隻注重眼前的蠅頭小利,卻讓整個企業失去了先前的幹勁。
眼瞅着小兒子把工廠折騰成這樣,無奈之下,陶華碧在2019年再次回到了工廠,指導工廠的運作,營銷額才終于迎來了一點點回溫的勢頭。
可她還能幹多久?
作為消費者,我們自然是希望“老幹媽”産品可以保持一如既往的品質,給我們帶來更多味蕾上的驚喜。
從“老幹媽”本人的角度來看,也希望兩個兒子可以盡早收手,将目光放得長遠一點,更穩重一些。
不然再大的家業,也經不起這麼敗啊。
作者:江上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