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蕩寇志》抹黑梁山好漢,但是這五個人的下場,卻令人極度舒适

作者:半壺老酒半支煙

《水浒傳》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張士誠謀士施耐庵或羅貫中,《蕩寇志》的作者是清朝秀才出身的黃牛道人俞萬春。所處時代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也不同,是以有人說《蕩寇志》就是清廷鷹犬對梁山好漢的抹黑。

但是我們細看《蕩寇志》,卻發現這本書并非一無是處,而且也不完全是為了抹黑梁山好漢而寫。俞萬春還是有一些正義感的:宋江李逵蔡京童貫高衙内等五人的下場和結局,實在是大快人心令人極度舒适。

《蕩寇志》抹黑梁山好漢,但是這五個人的下場,卻令人極度舒适

别看宋江在《水浒傳》中惡貫滿盈卻逍遙半生,宋徽宗趙佶還為宋江之死感到惋惜,《蕩寇志》可不慣着那毛病:僅看他勾結梁山強盜、滅口殺掉閻婆惜、屠戮青州城數千百姓這幾條,就是淩遲一百次都不足以慰藉無辜的冤魂。

讀者諸君都知道,宋江做這些事情的時候,還沒有上梁山當強盜,而是在畏罪潛逃的途中,他的終極目标,還是得到朝廷赦免,保住性命之後再花錢買回押司職務。

宋江自己不上梁山,卻向梁山輸送了大批人員,這其實是兩手準備:如果朝廷赦免,他可以繼續行走在大宋的陽光下,做一些暗室欺心的勾當;如果走投無路,可以輕松奪取梁山頭把交椅,把衆好漢的頭顱,變成自己招安求官的投名狀。

《蕩寇志》抹黑梁山好漢,但是這五個人的下場,卻令人極度舒适

《水浒傳》裡的宋江死得太舒服,《蕩寇志》給他安排了另一個結局:被船夫(做的是張橫一樣的買賣)賈忠賈義生擒活捉,被送到張叔夜軍營,最後在法場上淩遲處死。

被淩遲處死之前,宋江發出了人生最後的感歎:“原來我宋江死于假忠假義之手。罷了,天色已明,你們送我去吧。”

宋江被淩遲處死,他的幫兇李逵,下場更是凄慘而又大快人心:被斬斷手腳筋脈後生擒活捉,跟宋江一起被綁縛刑場萬剮淩遲。

李逵跟宋江一起挨刀,這倒正應了他那句話:“罷,罷,罷!生時伏侍哥哥,死了也隻是哥哥部下一個小鬼。”

《蕩寇志》抹黑梁山好漢,但是這五個人的下場,卻令人極度舒适

如果隻是宋江李逵死狀凄慘而又令人舒适,而蔡京童貫高衙内等人逍遙一生,那麼《蕩寇志》無疑是一本黑白不分的鷹犬之作。

事實上俞萬春不但給了宋江李逵應有的懲罰,他也沒放過蔡京童貫和高衙内。

有些讀者隻看到《蕩寇志》“抹黑”梁山好漢,卻沒看到這本書對朝中奸臣的描寫也是相當令人舒适的。

長胡子的宦官童貫,在正史中是被宋欽宗派人殺掉的,北宋六賊之首蔡京,在正史中貧病而死,《蕩寇志》根本就沒讓他們活到靖康年間,而是在宣和年間就被明正典刑了。

《蕩寇志》抹黑梁山好漢,但是這五個人的下場,卻令人極度舒适

按照《蕩寇志》的描述,蔡京童貫跟梁山都有勾搭,蔡京不願意大動幹戈,是因為女兒女婿都被梁山抓去了。

投鼠忌器的蔡京還親筆給梁山寫了一封信,讓梁山聯絡官神行太保送給宋江:“(阻止朝廷出兵攻打梁山)力不從心,抱愧無涯,小女、狗婿蒙留貴寨,諸承照應,圖報有日。”

蔡京寫給宋江的這封信,也成了他自己的催命符。

蔡京勾結梁山之事,被老種經略相公種師道察覺并捅到宋徽宗趙佶那裡,這個糊塗皇帝難得地發了一回火:“一面将蔡京拿交刑部,一面便敕種師道督領錦衣衛抄紮蔡京家私,一面敕提儀封縣盜案,交三法司會審。”

《蕩寇志》抹黑梁山好漢,但是這五個人的下場,卻令人極度舒适

種師道抄了蔡京的家,搜出了一個書信匣子。宋徽宗打開匣子一看,鼻子都氣歪了: “裡面除陷害忠賢,鬻賣官爵,私通關節等信不計外,卻有梁山書信七封。便将書信發下三法司,教蔡京質對……至第三日,天子降旨,将蔡京綁赴市曹……朝中坐蔡黨,發軍州編管者二十三人,削職者四十六人,貶級者八十五人。”

蔡京垮了,童貫也沒好到哪兒去,沒過多久,他收受宋江金銀東窗事發,宋徽宗趙佶氣歪的鼻子又被氣得歪向了另一邊:“怪道這厮時常谏阻征讨梁山!”

趙佶把證據摔到童貫臉上,吓得童貫“魂不附體,俯伏金階,一言不發。”

趙佶舍得殺蔡京,當然也不會放過童貫:“三法司彙奏童貫罪狀,天子便傳旨,将童貫綁赴市曹正法。”

《蕩寇志》抹黑梁山好漢,但是這五個人的下場,卻令人極度舒适

因為篇幅所限,咱們隻說五個人的下場,是以那個陷害林沖的高俅,咱們有時間再說,且把筆墨留給高衙内,因為高衙内的結局,實在是大快人心,要是不分享出來,還真對不起俞萬春的一片苦心。

在《水浒傳》中,高衙内是沒有名字的,俞萬春在《蕩寇志》中給他取了一個具有諷刺意味的名字,叫做高世德。

缺了八輩子大德的高世德,被陳麗卿用舊弓弦抽得滿身豹紋,等到高俅見到自己“寶貝兒子”的時候,已經是“耳鼻俱無”。

《蕩寇志》抹黑梁山好漢,但是這五個人的下場,卻令人極度舒适

如果高衙内隻是丢了耳朵鼻子,是難以消除林沖胸中惡氣的,讀者諸君也不會感到舒适,于是俞萬春把高衙内送到了林沖手裡。

《蕩寇志》的文字,難得地輕松幽默了了一回:在生擒高衙内之後,林沖先找來高衙内的廚子,問其主人平時怎麼吃豬肉羊肉。

那廚子倒也老實:“豬耳卷如餃,羊眼熱油炒,羊肉做羊膏,豬肉做燒烤。”

林沖問廚子,是因為他這個八十萬禁軍教頭不是江湖中人,還真不知道怎麼料理這個害得自己家破人亡的惡賊,現在有了菜單子,就可以如法炮制了:“林沖方命用羊眼熟炒之法,一個喽啰便把尖刀向衙内眼眶一挖,鮮血滿面。又命取耳朵,隻見喽啰持刀複向衙内去割,不知這耳朵不消割得,一扯便落。喽啰持着笑道:‘啟禀頭領:這耳朵是假的。’林沖笑道:‘怎麼假的,敢是那個先割過了?’衆頭領哄堂大笑。”

《蕩寇志》抹黑梁山好漢,但是這五個人的下場,卻令人極度舒适

在梁山好漢的哄堂大笑中,高衙内流幹了罪惡之血,一命嗚呼了。

宋江李逵被淩遲處死,蔡京童貫被明正典刑,看到這裡,讀者諸君還以為俞萬春的《蕩寇志》,僅僅是為了抹黑梁山好漢而寫的嗎?

正所謂善惡到頭終有報,隻争來早與來遲。看完《蕩寇志》,再回過頭來看《水浒傳》,我們就會發現蔡京童貫高衙内固然死有餘辜,就是梁山一百單八将,殺掉七八十個,裡面可能連一個冤枉的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