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蕩寇志》解讀:到底是誰殺了打虎英雄武松?

作者:白馬晉一

文:都頭郓哥(作者原創授權)

之前,筆者與大家品讀了《蕩寇志》(《水浒傳》續書,清代餘萬春著)第一百二十七回,雲天彪進攻萊蕪,宋江在天長山與之交戰,結果梁山史進、劉唐兩路兵馬都被擊敗,二人被活捉。今天我們繼續品讀《蕩寇志》第一百二十八回“水攻計朱軍師就擒,車輪戰武行者力盡”,看看後續發展如何。

情節簡介:雲天彪派李成前去攻擊在天長山下安營紮寨的宋江軍,剛開始宋江堅守不戰,但被李成百般辱罵,最終決定派李忠、曹正前去誘敵,由魯智深擊殺李成。但沒想到李忠、曹正殺紅了眼,結果曹正被殺,李忠被活捉,宋江計劃失敗。李成見魯達武藝高強,于是向雲天彪請求支援,雲天彪派風會前去,之後兩軍交戰,李成陣上直取宋江,卻被魯達一禅杖打死,但李成屍身仍騎着馬向前沖,梁山大敗,宋江、魯達逃回泰安。雲天彪等将萊蕪團團包圍,但在朱武的守禦下久攻不下,宋江調阮氏三雄從水路支援萊蕪,結果阮小二輕敵被活捉,阮小五、阮小七與官軍在汶河對峙,雲天彪從兖州請來劉麟相助歐陽壽通,最終劉慧娘用水底連珠炮成功将阮小五活捉,阮小七也被歐陽壽通和劉麟合力擒獲,劉慧娘又提議決汶河水淹萊蕪,最終萊蕪被攻破,朱武等被活捉。雲天彪派傅玉、聞達領兵前去收複泰安,在此之前畢應元、龐毅等人已經與武松、呼延綽在秦封山對峙,呼延綽下山投降,畢應元借用其衣甲假扮梁山兵,唐猛、龐毅奪取了秦封山,這時傅玉、聞達也趕到,武松與龐毅、唐猛、聞達車輪戰,最終力盡而亡。宋江在泰安得知丢了萊蕪和秦封山,與衆人商議,放棄了泰安,向梁山撤退。途中聞知武松在拔松山,于是折返泰安,得知武松已死,将其安葬後又準備撤軍,結果被官軍追擊,手下僅剩下一萬多人,路過兖州時,又遇到官軍截擊。

《蕩寇志》解讀:到底是誰殺了打虎英雄武松?

(清末出版的《蕩寇志》表現宋江在拔松山見武松力盡而死情節的插圖)

都頭曰:本回是梁山徹底丢失泰安三城的一回,此回之後,梁山的東方屏障完全喪失,大學營梁山完全暴露在東方雲天彪、劉廣等官軍面前。除了戰略上的打擊,最令讀者痛心的莫過于梁山一系列重量級好漢随着泰安三城的丢失,也一個個悲情落幕,前面已經說過花榮、史進、劉唐等,本回相似的命運最終落到了阮氏三雄和武松等好漢身上。我們之前已經說過,《蕩寇志》的作者俞萬春十分喜歡讓梁山好漢最終栽倒在自己最得意的技能上,之前花榮被射死就是一例,本回中作者延續了這一筆法,讓梁山水軍元老阮氏三雄中的阮小五、阮小七在水中被活捉,最讓人扼腕歎息和憤懑不平的當屬原著中打虎英雄武松最終遭遇車輪戰力盡身亡,讓初讀《蕩寇志》的讀者很難接受,至于作者是如何對待武松這個人物的,我們将在下面詳說,還是先來看看本回中涉及的曆史典故。

《蕩寇志》解讀:到底是誰殺了打虎英雄武松?

本回中涉及的典故僅有一個,呼延綽下山投降時,畢應元準備讓其卸下衣甲供官軍使用,呼延綽愕然道:“呼延綽今日歸降,實出至誠,一惟相公所命。”說罷,便将盔甲弓刀一齊卸下。範金門在這裡批道【冠勝與呼延灼衣甲,應元取呼延綽衣甲。呼延灼不可信而信之,呼延綽不必疑而疑之,其失均也。使雲天彪處此必自有推心置腹之道,不似應元之用術也。然應元權術卒以成功,冠勝坦易竟以陷賊,善學柳下惠莫如魯男子,應元于是乎可風矣。】柳下惠和魯男子的事迹在《詩經》中均有記載,柳下惠是春秋時期魯國人,相傳在一個寒冷的夜晚,他遇到一無家女子,柳下惠恐她凍死,叫她坐在懷裡,解開外衣把她裹緊,同坐了一夜,并沒發生非禮行為,這就是“坐懷不亂”的由來。魯男子即春秋時魯國人顔叔子,傳說他曾獨居一室,一日一位女子要求投宿,顔叔子整夜點着蠟燭火把照明以避嫌,後人認為魯男子和柳下惠一樣,是坐懷不亂、品德高尚之人。在這裡範金門拿呼延綽真投降畢應元和呼延灼假投降關勝相比,認為畢應元雖沒有像雲天彪那樣坦誠對待降将,而是用權術籠絡,但最終還是成功降服了呼延綽,比一味輕信于人的關勝要高明的多,是以畢應元的做法也是值得肯定和學習的。

《蕩寇志》解讀:到底是誰殺了打虎英雄武松?

說完典故,我們再聊聊本回中的重頭戲“武松之死”。武松作為《水浒傳》原著中鼎鼎大名的打虎英雄,是梁山上家喻戶曉的好漢之一,才子金聖歎更是将其譽為“天人”。作為金聖歎的粉絲,俞萬春當然知道武松的分量,是以在《蕩寇志》中用了“平生天字第一号神力”、“力氣最大,心思最細”等詞語贊美武松,看到這些,可能有的讀者認為武松在《蕩寇志》是個特例,就連作者也不敢拿他怎麼樣。其實這麼想就太天真了,如果仔細分析武松在全書中的遭遇和表現,我們就會發現,俞萬春隻不過是在暗中“黑”武松,這從幾個方面可以看出來。

一是書中多次用“賊”來稱呼武松。如安樂村之戰時,雲天彪不慌不忙,施展神威,大戰二賊(指武松和狄雷)。仙厄鎮行刺時,陳希真大叫:“這是梁山賊武松,休放走他!”

二是書中人物拿武松打趣。如蒙陰之戰時,陳麗卿就說:“怕他做甚!他會打老虎,我會打打老虎的人。”此外,為了壓住武松,作者特意設計了一個人物唐猛來與其抗衡,并寫了一段唐猛擒神豹的故事,在秦封山之戰時,唐猛更是調侃武松道:“你莫慌,我姓唐。豹子乃是虎中王,你打老虎我打豹,算來還是我逞強。”

三是武松的武藝被限制。書中武松從來沒有正面擊殺過官軍将領,能拿得出手的戰績也就是與魯智深、李逵合力将王天霸打成重傷吐血而亡。獨自砍傷真大義右肩,導緻其武功盡失,但都沒能拿人頭。此外,武松在召家村還曾被高粱氏的飛刀劃傷并遭生擒,後來被宋江用金珠贖回才免于一死。

《蕩寇志》解讀:到底是誰殺了打虎英雄武松?

四是武松的人品被無形降低。仙厄鎮刺殺陳希真失敗後,武松和時遷一同撤退,原文中康捷獨自追趕二人,後來康捷對希真道:“我上瓦四望,見這賊和一大漢,落屋後平陽同走。急追上去,那大漢手段溜撒,吃他走了,隻捉得這個賊回來。”也就是說武松和時遷二人面對康捷一人,竟然不敢回擊。要知道康捷不過是有神行之術,其武藝相比武松根本不是一個檔次,近身格鬥根本不是對手,再加上時遷幫忙,二人反殺康捷是有很大可能的,而武松卻撇下時遷獨自逃走了,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看到這裡,可能有的讀者會說,俞萬春雖然“黑”武松,但卻安排其臨死前被怪風所救,“挺棍怒目,威風凜凜”而亡,沒有被殺,待遇頗高,在梁山一百零八條好漢中算是第一人了。對于這種想法,我們不妨再來看看文中的批語。當武松快要擋不住聞達時,仰天歎道:“我武二一生正直,不料今日如此死法。”範金門批道【妙,一生正直四字,作者自表,赦武松全屍之意。】當宋江叫武松不應時,近前向他臉上一按,冷如凝冰,方知他早已亡了。範金門又批道【武松了。寫武松之死,十分威風。方悟回首李成之死,出力描寫,特為此也。蓋作者不欲令武松奄忽而死,故必出力描寫其死之威武,以求稱于前傳。然賊中有此等人,可以官軍而無之乎?是以特寫一李成以壓之也。】從批語中可以看出,原來作者雖然寫武松臨死前“挺棍怒目,威風凜凜”,但是卻在本回開頭安排了一個被魯達打死後,屍身還騎在馬上沖鋒擊敗梁山軍的李成。作者事後還借雲天彪之口歎道:“壯哉此人,死猶不死矣!”那麼這個李成在書中是個什麼樣的人呢?正是他被梁山捉住後詐降并偷襲殺死了昔日好友青面獸楊志。生前,作者用在别人幫助下才能擒豹的唐猛來壓獨力打死猛虎的武松一頭。死後,作者又安排李成這樣背信棄義的人來壓一生正直的武松一頭,其内心用意不言自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