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十竹齋與胡正言

作者:善本古籍
十竹齋與胡正言

“十竹齋”之名,源于明末清初南京著名畫家、印刷家胡正言的齋号。胡正言(1584—1674年),字曰從,号十竹主人。明萬曆十二年(1584年),生于安徽休甯文昌坊,父仰甯公,世代業醫。兄弟三人,兄胡正心,字無所;弟胡正行,字子著;胡正言行二,人稱次公。少小穎悟,博學能文。及長,随父行醫鄉裡。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舉家随父遷皖西六安望江灣,未幾,遷居霍山。

十竹齋與胡正言

據清《光緒霍山縣志·卷11》載:“國朝胡曰從,徽郡人,始遷六之望江灣,尋遷霍,世以醫為業。其學貫穿五經,著有《尚書孝經義》、醫書數種、《蘭竹譜》二帙。”後赴南京國子監,為上舍生,參與纂輯、校刊官辦書籍工作。據《南疆逸史·卷41·胡正言傳》載:“為國子監上舍生,南京禮部檄令纂輯《诏制全書》、校刊《欽頒國小》、《表忠記》諸書。以勞咨铨部,當授翰林院職,未赴而京師陷。”自此,遂定居金陵雞籠山下,開始制箋、印畫、刻章、出版圖籍,并名所居之屋為“十竹齋”。據李克恭《十竹齋箋譜叙》雲:“齋内主人:曰從氏,胡次公也。次公家著清風,門無俗陋;出塵标格,雅與竹宜。嘗種翠筠十餘竿于楯間,昕夕博古,對此自娛,固以十竹名齋。”其時,胡正言師從南京上元書法家李登,學習篆書和治印。據金鳌《金陵待征錄·卷6》載:“曰從,學書于李新野(登),工篆籀,善刻印。”李克恭《十竹齋箋譜·叙》雲:“(正言)嘗與先祖如真翁商六書之學,摩躏鐘鼎石鼓,旁及諸家。于是,篆、隸、真、行,一時獨步。”胡正言自己也在《篆書正·跋》中說:“言,衰退失學,志竊考古,少侍如真李先生,獲聞籀斯遺義。”李登,明末南京著名書法家,精于六書篆籀。據朱緒曾《金陵詩征·卷23》載:“登,字士龍,一字如真,上元人。嘉靖乙醜拔貢,官新野知縣,改崇仁教谕,晚号利仁老生……登三歲孤,書法獨步一時,小篆學峄山碑,鐘鼎文尤妙。新野解紐歸裡,修雍睦會,以聚族人,又與姚鳳麓起白社、經社、清遊社、長幹社耆舊四十人。家有‘逸我閣’,處林下三十餘年,卒年八十有六。”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胡開始制墨造紙。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作手刻印《十竹齋書畫譜》,至天啟七年(1627年)方完成《十竹齋書畫譜》刻印發行。

十竹齋與胡正言

崇祯三年(1630年),其兄胡正心、其弟胡正行,從霍山縣到南京雞籠山房,與胡正言一起經營十竹齋刻印工作。正心、正行的主要工作是編纂、訂正一批驗方醫書和審校一些時賢經籍。據《訂補簡易備驗方·附舊引》載:“庚午(1630年)夏,(心)與季弟行自霍山之白門,困于公車,藏修雞鳴山房。”當時,十竹齋刻印的書籍中,多為胡氏三兄弟聯名校訂。如:鄭二陽所著《孫子明解》、《師卦解》的卷端下,刻“海陽胡正心、胡正言、胡正行較”;葉廷秀輯評《詩譚》的卷端下,刻“無所胡正心、曰從胡正言、子著胡正行較訂”。可謂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崇祯十七年(清順治元年,1644年),經明禮部侍郞呂大器推薦,為南明福王朱由崧小朝廷镌刻尚寶諸玺。據《南疆逸史·卷41·胡正言傳》載:“南都倉卒立君,時尚寶諸玺悉淪于賊,诏诰待玺以行,署禮部事侍郞呂大器言于朝,曰:‘胡正言,博雅工篆法,可令督治。’立遣使召赴工部,考古式,督工範金為之,首成‘廣運之寶’。繼乃購大玉,開局雕镂,龍文螭紐,镌‘皇帝之寶’。寶成,正言又撰《大寶箴》一疏,藉寶以獻。其略曰:‘祖宗大寶,傳曆永世。自天啟中,宦豎竊弄,寶幾堕地。先帝聖明繼統,拳拳奉持,十有七年,憂勤不怠。不幸淪喪,光啟陛下。易曰: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唯陛下祈天永命,以仁為寶,克贊中興,執仇雪恥,缵服舊物,則大寶永永,分天無極。詩曰:天難谌斯,命不易哉!守寶之道,在是而已。’疏上,诏授武英殿中書舍人。正言曰:‘我豈以藝博一官哉!’辭不受。”清順治二年(1645年),《十竹齋箋譜》書成,順治四年(1647年),《印存》初成發行,順治六年(1649年),《石譜》刻印成書,入清以後的數十年間,胡正言一直不斷地印刷出版各類書籍,直至康熙十三年(1674年)無疾而終,安靜地逝于十竹齋中。

十竹齋與胡正言

縱觀胡正言的一生,工書善畫,不僅是治印刻書的高手,還是制墨造紙的專家。據《胡曰從書畫譜引》雲:“始為墨,繼避墨而為印、為繪刻。墨多雙脊龍樣,印得雪松、子行遺法,箋如雲藍麥光,盡佐伯烏絲欄之妙。”正是因為胡正言具有多方面精妙的藝術造詣,才使《十竹齋書畫譜》和《十竹齋箋譜》達到了史無前例的水準。

十竹齋與胡正言

《十竹齋書畫譜》共含書畫譜、墨華譜、果譜、翎毛譜、蘭譜、竹譜、梅譜、石譜8類,每類有圖40幅,每幅圖均配有手書題詞和詩作。其圖文有的為胡正言自作自書,有的為當時名家高友、吳彬、魏克、文震亨、吳士冠、朱萬鐘等人的題繪,有的則臨摹趙孟頫、唐寅、文征明、陳道複、沈周等元明書畫家的作品。共收繪畫180幅、書法140件,洋洋灑灑,翠瓣丹袝,花分蕊析。花之情,竹之姿,良禽欲飛,蠕蟲若動,奇石煙雲,氤氲變幻,真可謂“淡淡濃濃,篇篇神采;疏疏密密,幅幅亂真”。不僅是書畫界鑒賞、臨摹的資料,更是精美絕倫的藝術珍品。

十竹齋與胡正言

《十竹齋箋譜》共收信箋圖集和角花圖289幅,分4卷33類,卷1為清供、華石、博古、畫詩、奇石、隐逸、寫生等7類;卷2為龍種、勝覽、人林、無花、鳳子、折贈、墨友、雅玩、如蘭等9類;卷3為孺慕、棣華、應求、閨則、敏學、極修、尚志、偉度、高标等9類;卷4為建義、壽征、靈瑞、香雪、韻叟、寶素、文佩、雜稿等8類,内容有商鼎周彜、古陶漢玉、山水人物、花卉蟲草等,每箋高21cm,寬13.5cm,白口,四周單邊。畫幅雖小,但是,刻印嚴謹精緻,筆法簡潔生動,畫面勻稱工整,内容美好光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胡正言把“饾版”彩色套印和“拱花”技術結合起來,運用在《十竹齋箋譜》的印制上,對當時的單版塗色印刷是劃時代的革命性突破,300多年來絕無翻版,故原本傳世極稀。1934年,魯迅、鄭振铎二人從通縣王孝慈處借得原本,委托榮寶齋重摹刻印,方有首個翻刻本問世。

十竹齋與胡正言

《十竹齋書畫譜》和《十竹齋箋譜》問世以來,一直好評如潮,正如鄭振铎所雲“雅麗工緻,曠古無倫,與當時之繪畫作風血脈相通。十竹齋所镌《畫譜》、《箋譜》尤為集其大成,臻彩色木刻畫最精至美之境”。1962年重建的南京十竹齋,開始仿古和創作刻印箋紙,整理重印原刻版“金陵瑣志”,并創作現代版畫,使古老的十竹齋重煥青春,再次名重海内外。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複【善本古籍】公衆号消息:群聊

歡迎加入善本古籍學習交流圈

點滴拍賣天天上新、3萬多古籍、50萬高清圖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