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齋戲談】梨園界不可多得的人才——高派創始人高慶奎

作者:東齋先生

高慶奎,平劇藝術大師,他所創造的高派劇目成為平劇老生流派中重要的一個分支。高慶奎的嗓音高亢嘹亮,唱腔蕩氣回腸。他所創造的高派劇目也是高派藝術中的不可不提的精品劇目。今天咱們就來說一下高慶奎的高派劇目。

【東齋戲談】梨園界不可多得的人才——高派創始人高慶奎

說到高派劇目咱們首先就會想要的就是“三斬一碰”當然也有說法是“三斬一探”。對于這個“三斬一碰”或者是“三斬一探”現在的說法就是那麼幾出戲,那就是《斬子》、《斬黃袍》、《斬馬谡》(也有說是《斬紅袍》),《碰碑》、這個探指的是《探母》或者是《探陰山》。除了這個三斬以外的戲,那就是高慶奎的《逍遙津》,對于高慶奎來說想《逍遙津》也是高慶奎當年十分叫做的劇目。對于這幾出戲咱們簡單的談一下。

首先咱們說的就是《逍遙津》,說道《逍遙津》這個劇目現在咱們能從唱片中聽到大概其高慶奎的聲音。但是很可惜的一點就是由于唱片時間的關系,導緻《逍遙津》這張唱片唱的不是很全面。當時直錄到“欺寡人好一似貓鼠相随”。雖然唱片不完整但是咱們能夠聽到高慶奎演唱這段時候的狀态,這一句二黃導闆可以說是老生導闆中最長的一個導闆,當初有人把過去掐去,對這句導闆的時長做了一個測定,這一句導闆的時間在3分鐘左右。在高慶奎唱來給人一種一氣呵成的感覺。這出戲的唱腔也是從龔雲甫的《遊六殿》中演化而來。也是舞台上前輩名家都演唱的一出劇目,也是一出老生代表的唱功戲,不僅僅高慶奎唱這些,比如雙處、時慧寶、姚玉蘭、唐韻笙等人都唱這戲。但是真正把戲唱火了,能把這戲唱出特色的就是高慶奎。唱這戲跟高慶奎的嗓子跟唱功分不開。這也是适合場高慶奎戲路子的唱段,是以對于一個演員來說,選擇一個合适的劇目相當重要。

  其次咱們說一下三斬。高慶奎的三斬劇目基本都是繼承高慶奎的老師劉鴻聲。高慶奎的老師劉鴻聲也是好嗓子,跟高慶奎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高慶奎聰明的就是在劉鴻聲的基礎上再一次的發展了劉鴻聲的唱腔,雖然降低了劉鴻聲唱法的調門,但是在聽覺上讓人聽着比之前更動聽。在保持了原來風格的情況下能展現原來的風格,這也是高慶奎獨特的創新之處。可以說對于老生來說,這三出戲對于天賦的要求比較高,對于演員的嗓音條件是一個考量。當初有人這麼評價高派:‘有嗓子不一定能唱高派,沒有嗓子一定唱不了高派。’是以說對于一個有嗓子的好演員來說,如何運用自己的嗓音條件是一個至關重要的事情。高慶奎就做到了這樣。高慶奎唱三斬的時候調門雖然高,但是讓人聽着不刺耳。咱們可以聽《轅門斬子》中的娃娃調。這一句唱的時候婉轉多變,給人一種一氣呵成的感覺。

【東齋戲談】梨園界不可多得的人才——高派創始人高慶奎

在三斬之中,最有特色的一張唱片就是《斬馬谡》。高慶奎的斬馬谡還是唱老譚的詞“翻來覆去難消恨”。快闆字字珠玑。但是到了“若不是畫圖來的緊”這一段的時候,高慶奎該唱了搖闆。這個時候把諸葛亮對王平那種不聽話的憤怒,并切一字一句告訴他這個後果的可怕性告訴了王平。這樣的處理确實是一種合情合理的處理。對于唱腔來說這樣緩了一下,對于整個戲來說給人的感覺确實平衡了不少。對于整個唱段來說,高慶奎這個地方确實是十分的巧妙。可以說,在三斬的唱片當中咱們能夠聽到高慶奎這種“樓上樓”的唱法,比如《轅門斬子》的導闆,《斬黃袍》的頭一句跟最後一句這都是這種“樓上樓”唱法的最好展現。觀衆聽起來十分來感,能夠讓人立馬精神過來。

【東齋戲談】梨園界不可多得的人才——高派創始人高慶奎

  不過,高慶奎雖然在老生行裡頗有建樹,但是高慶奎并不是一個隻唱老生的演員。最難能可貴的就是高慶奎《探陰山》跟《掘地見母》的唱片,一張是反串花臉的唱法,一張是反串老旦的唱法。是以說高慶奎在内行的眼裡還有一個外号叫“高雜拌”。這個意思就是說高慶奎會的多,會的廣。他的戲路子寬。在高慶奎的演出中咱們竟然看到高慶奎在一出戲當中演兩個行當,比如在《伍子胥》中前面演伍子胥,後面演姬僚。在《群借華》中飾演諸葛亮、魯肅跟關羽。這都是高慶奎戲路子的展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