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海國際藝術節|上海音樂學院學子重制黃自清唱劇《長恨歌》

作者:澎湃新聞

繼亮相清華大學後,上海音樂學院打造的多媒體音樂劇場《長恨歌》10月23日晚登陸上戲端鈞劇場,向觀衆展現了黃自先生等上音先賢近一個世紀之前的音樂“中國夢”。

上海國際藝術節|上海音樂學院學子重制黃自清唱劇《長恨歌》

《長恨歌》演出現場

黃自,上海川沙人,生于1904年。

1916年,黃自考入清華學校,開始系統接觸西方音樂,并在童子軍管弦樂隊吹單簧管,在合唱隊中唱男高音聲部。1924年從清華畢業後,黃自先後在美國歐伯林學院、耶魯大學學習。1930年,他受聘為國立音樂專科學校(上音前身)作曲教授兼教務主任,培養了以賀綠汀、江定仙、陳田鶴、劉雪庵“四大弟子”為代表的音樂人。

面對中國近代舊樂廢弛、新樂不振的狀況,黃自創作、教學、著書、編寫教材、組建樂團,以一己之力,撐起了中國現代音樂的半壁江山。

黃自是中國第一部交響音樂的創作者,還将清唱劇首次帶到中國,其問世于1932年的《長恨歌》是中國音樂史上第一部清唱劇,也是黃自創作的唯一一部大型聲樂作品。

該作的歌詞由國立音樂專科學校國文教師韋瀚章參考清傳奇《長生殿》以及白居易的叙事詩《長恨歌》改編而成,共十個樂章,均選用白居易的詩句作為樂章标題 。這部作品黃自生前沒有寫完,過了很多年,他的學生林聲翕幫着補全了。

“這是黃自運用西方創作技法進行音樂民族化的一次成功嘗試,它在語言與旋律、節奏等方面都有良好的結合與運用,較好糅合了傳統詩詞與古調新曲,然而從傳播影響來看,這部作品的重要曆史價值并未得到應有呈現。”主創團隊表示。

為了讓黃自等大師先賢的“文化自覺”發揚光大,在黃自家屬黃德音、林聲翕家屬林仙韻的大力支援下,上音校史館與上音數字媒體藝術學院合作打造了多媒體音樂劇場《長恨歌》,以新媒體藝術手段和豐富的音樂配器,輔以叙事性的音樂導賞,多元化呈現這部作品。

上海國際藝術節|上海音樂學院學子重制黃自清唱劇《長恨歌》

從源頭、制作到表演,這都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上音制造”。上音數字媒體藝術學院副院長代曉蓉擔任藝術總監并攜團隊負責設計多媒體視覺效果,青年作曲家戴維一負責音樂創編,青年導演陶思婕負責舞台排程、指導學生表演,來自上音聲歌系、管弦系、研究所學生部的多位本、碩學生參演。

去年,《長恨歌》在“緻敬大師——紀念黃自先生逝世80周年系列學術活動”首度亮相,展演于清華大學。

全新更新後,今年,《長恨歌》亮相上海國際藝術節青年創想周,現場觀衆大部分都是年輕人,一位上戲學子說,“我一直覺得傳統詩詞就應該用國樂表現,《長恨歌》重新整理了我的認知,也可見黃自先生的創新精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