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晉成帝司馬衍簡介 東晉第三任皇帝司馬衍資料

作者:正壇說史

晉成帝(司馬衍),名司馬衍(公元321~342年),字世根,漢族。明帝長子。明帝死後繼位。在位17年,病死,終年21歲。葬于興平陵(今江蘇省江甯縣雞籠山)。

人物簡介

晉成帝司馬衍(公元321年—公元342年7月26日),字世根,東晉第三任皇帝,晉明帝之子,廟号顯宗。

晉成帝于西元325年10月19日即位時由于年幼,由母親庾太後輔政;庾太後死後由王導與庾亮輔政。司馬衍在位期間,任用外戚庾亮執政,試圖排斥王導勢力,振作東晉王室。但庾亮疑忌大臣,任意殺逐重要官員,引起統治集團内部沖突。公元327年,曆陽鎮将蘇峻、壽春鎮将祖約以殺庾亮為名,起兵叛亂,攻入建康。後被陶侃、溫峤起兵平定,王導再次出山執政,東晉王朝又一次轉危為安。晉成帝在位期間,由于蘇峻與祖約的叛亂,宮城遷移至石頭城;直到西元329年陶侃平定蘇峻之亂後才遷回建康。

晉成帝在位期間曾經指令庾亮北伐,但是敗于石虎。西元336年晉成帝頒布壬辰诏書,禁止豪族将領将山川大澤私有化;341年又以土斷方式将自江北遷來的世族編入戶籍。西元342年晉成帝過世。

晉成帝司馬衍簡介 東晉第三任皇帝司馬衍資料

司馬衍本人也是書法名家。據有關資料:(司馬衍)工書。草書勁力外爽,古風内含。《法書要錄》一書記載:成帝則生知草意,穎悟通谙。光使畏魄,青疑過藍。勁力外爽,古風内含。若雲開而乍睹旭日,泉落而懸歸碧潭。

成長經曆

公元321年—342年,在位17年。屬蛇,性格聰明軟弱。父司馬紹,母庾文君。字世根,東晉的第三代皇帝,于325年即位。由于年幼,由母親庾太後輔政;庾太後死後由王導與庾亮輔政。晉成帝在位期間,由于蘇峻與祖約的叛亂,宮城遷移至石頭城;直到西元329年陶侃平定蘇峻之亂後才遷回建康。晉成帝在位期間曾經指令庾亮北伐,但是敗于石虎。336年晉成帝頒布壬辰诏書,禁止豪族将領将山川大澤私有化;341年又以土斷方式将自江北遷來的世族編入戶籍。西元342年晉成帝過世。

政治業績

《晉書》有言道:司馬衍自幼聰明伶俐[2],明于事理,說話很到位,一副小大人的樣子。叛将蘇峻囚禁并苛待司馬衍時,司馬衍既不畏懼,也不猥瑣,而是泰然處之,埋頭讀書,表現出智者風度。司馬衍6歲時,發生了蘇峻之亂,當年五馬渡江之一的南頓王司馬宗被殺,他一點都不知道。等到蘇峻之亂平息後,他問舅舅庾亮:“往常那位白頭公何在?”(司馬宗一頭白發)庾亮奏道:“司馬宗謀反伏誅”。司馬衍很傷心,哭着說道:“舅舅說誰做賊,便殺之,如果人說舅舅做賊,我又該如何?”庾亮一聽,吓得臉色大變,無言以答。庾亮之弟庾怿送酒給江州刺史王允之,王允之試着讓狗先喝了一點,那狗便立即倒在地上死去。王允之吓得不輕,趕緊上表報告小皇帝。司馬衍聽說後怒不可遏地說:“大舅已亂天下,小舅複欲爾邪?”(小舅也要學着來嗎?)(《晉書》)庾怿聞言,驚懼不已,不久便自殺身亡。可見司馬衍從小就不簡單。譯文:庾怿知道後,為保全庾家喝毒藥死了。可惜他自幼被舅家把持,沒機會管理朝政。等長大些,很有心于政事。為人儉省,曾想在後院蓋個射箭練習室,算後要用四十金,就說太費錢了沒蓋。雖然雄武氣度不及父親,但恭儉的品德,倒足以追溯先賢了。

晉成帝司馬衍年幼時繼位,不能親自處理政務。等到年歲漸大,頗有勤儉的德行。司馬衍在位期間诏舉賢良,勸課農桑,政權趨于穩固。在東晉奢侈浮華之風曆久并且盛行之時,他作為皇帝卻能力倡簡樸、節儉,還帶頭實行,應該說是很不容易的。可惜,他是一個短壽的皇帝。

晉成帝司馬衍簡介 東晉第三任皇帝司馬衍資料

司馬衍本人也是書法名家。據有關資料:(司馬衍)工書。草書勁力外爽,古風内含。《法書要錄》一書記載:成帝則生知草意,穎悟通谙。光使畏魄,青疑過藍。勁力外爽,古風内含。若雲開而乍睹旭日,泉落而懸歸碧潭。

鹹康八年(342年)5月,成帝司馬衍身體不适。6月初五,病情加重。當時,成帝的兩個兒子司馬丕和司馬奕年幼,尚在襁褓之中。于是庾冰(庾亮弟)請求讓成帝的同母兄弟、琅邪王司馬嶽為皇位繼承人,成帝同意了。成帝下诏,讓司馬嶽為皇位繼承人,并讓自己的兒子司馬奕承襲琅邪哀王司馬安國的封号。初七,庾冰、何充以及武陵王司馬唏、會稽王司馬昱、尚書令諸葛恢同時受任顧命國政。初八,成帝駕崩于建康宮中西堂。時年22歲,在位18年。廟号顯宗,谥号成帝。葬興平陵(南京雞籠山之陽)。

初九,琅邪王司馬嶽即帝位,大赦天下。14日,封成帝兒子司馬丕為琅邪王,司馬奕為東海王。康帝司馬嶽居喪不言,把朝政委交給庾冰和何充。

平蘇峻亂

鹹和二年(327)十月,庾亮不顧臣僚勸阻,強行征召曆陽内史蘇峻到中央任大司農,借以削奪其兵權,消除朝廷隐患。蘇峻不從,遂聯合豫州刺史祖約共同起兵讨伐庾亮,一場新的動亂爆發了。蘇峻兵強馬壯,武器精良,在祖約的配合下,很快揮兵至建康城下,官軍連連敗績。庾亮丢盔棄甲,撇下當皇太後的妹妹和外甥小皇帝,匆忙帶着三個弟弟狼狽出逃尋陽投奔溫峤。次年二月,建康失守,百官奔散,殿省蕭然,留下護衛小皇帝的隻有王導、陸晔等少數幾個大臣。蘇峻勒兵入宮,王導抱着小皇帝坐在禦座上,侍中褚、鐘雅及右衛将軍劉超等待立左右,顯得正氣凜然,叛軍不敢上殿。蘇峻自封骠騎将軍、錄尚書事,專斷朝政,濫署百官,毆打大臣,裸剝士女,為所欲為,以王導德高望重,仍然讓他官居原職而排在自己前面。叛将路永、匡術勸殺盡王導等大臣,蘇峻敬重王導,沒有同意。蘇峻又逼迫成帝遷居石頭城,軟禁在一間倉屋裡,還天天跑來高聲叫罵,罵盡各種醜話。王導開始害怕起來,擔心大禍臨頭,這時也顧不得小皇帝了,匆忙帶着兩個兒子逃到了城外的白石。直到叛亂平息,王導才回到石頭城,并讓手下人把元帝給他的節拿來,陶侃揶揄地說,“蘇武節似乎不是這個樣子!”王導羞愧滿面,無地自容,慌忙令人把節收起。

蘇峻之亂曆時一年零四個月,給建康城帶來極大的破壞;士民逃散,百業停廢、宗廟宮室化為灰塵。面對調敝殘破的景象,不少人建議另遷新都,溫峤提出遷都豫章,三吳豪強請求遷都會稽,衆說紛壇,莫知所從。王導力排衆議,堅持說,“建康,古之金陵,帝王故裡,孫仲謀、劉玄德都說‘建康王者之宅’。古代帝王不因豐儉而遷都,如能以農業為根本,節省用度,何必擔心凋敝!倘若不重視農業,即便樂土也會變成廢墟。而且北寇常常騷擾,鑽我們的空子,一旦示之以弱,逃竄到蠻越之地,敵人就會趁虛而入,遷都恐怕不是好辦法。現今應特别強調鎮之以靜,衆人的情緒自然就安定了。”大家見他說得在理,就不再提遷都之事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