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馮德英和他的苦花椰菜

李建雪

苦花椰菜應該是我讀過的第一本小說。

四十年過去了,我仍然記得小說的主要人物和精彩故事。

馮德英和他的苦花椰菜

當時在四年級的李家溝村,看到老師拿着一朵厚厚的"苦花椰菜"。偷偷摸摸地讀了幾頁,卻被小說迷住了。對于這本有趣的書,按照老師的要求,我悄悄拿出父親的《水傳》交流的垂直版面。在有限的時間裡,燕子通了一遍,除了能夠告訴小夥伴的故事似乎是,不知不覺地傳遞了這個詞。

浏覽九二九文學報,看看馮德英和苦花椰菜的過去。

軍事作家馮德英早年以"三朵花"聞名。讀完苦花椰菜後不久,我還在國小老師家,讀着新書《撣菊花》。至于"春花",是後來從石油學校圖書館借來的新版本。

馮德英和他的苦花椰菜

就《三朵花》而言,《苦花椰菜》對小說和黑白電影都很熟悉。《山菊花》更喜歡後來由俞平主演的彩色電影,《歡迎來到春花》的印象模糊不清。

馮德英和他的苦花椰菜

馮德英1935年出生于山東省昆玉山區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我去過乳山,那裡有長慶油田的海濱療養院,卻不知道有馮德英的家鄉。

1950年春,正在服役的馮德英偶然看到柯倫的小說《鐵桶的故事》,被反日景象深深打動。這是他第一次接觸小說,也是他第一次覺得自己的經曆可以寫成一本書。

馮德英小時候在膠東抗日基地經曆了一場殘酷的戰争,他的母親是一名老兵。馮的大多數兄弟姐妹都參與了基地的建設和對抗閃電戰。他身邊的人與事,流血的經曆,是他不可磨滅的記憶。

馮德英和他的苦花椰菜

1953年,馮德英在海南寫了紀念母親的文獻初稿,超過4萬字;很快接到通知,叫馮德英到北京修改。1957年,這部38萬字的小說定稿。

在評論中,出版社覺得小說的标題和高爾基的《母親》都重複了一遍,希望作者能改變書名。馮德英想起了家鄉的苦花椰菜;雖然根是苦澀和芬芳的,但它也最能代表堅強的母親和窮人的形象。于是,小說改名為《苦花椰菜》。

1958年1月,《苦花椰菜》作為第一部由解放軍文學出版社編輯出版的小說出版。沒想到200萬份會被讀者搶購一空,23歲的馮德英一夜成名。

苦花椰菜講述了膠東防日基地與敵人鬥争的故事,塑造了中國母親的文學形象。1965年的電影,通過著名電影藝術家曲雲的表演,讓這位母親的形象深受人氣。

馮德英和他的苦花椰菜

多年過去了,依然能想到小說的情節,能說出電影的台詞。特别是了解到,德剛祭祀前後母親和趙星梅輪流在編織的現場,也可以看到眼淚。

無論從那個角度來看,《苦花椰菜》,都有一個關于文學藝術創作的真理是不可颠覆的。即作者以自己的經曆和真實經曆來創作,寫熟悉的東西,寫熟悉的人,寫時代的主旋律;

小說《苦花椰菜》已出版多個版本,總發行量超過1000萬冊,并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并在國外出版。

小說《苦花椰菜》影響了幾代人。像我這樣的學生,在紅色經典流行的時代長大,加上對苦難的了解和對農村生活的冷漠,更有可能喜歡這部小說。

我一直認為,才華、經驗和勤奮是成就一個好作家的主要條件。有了其中之一,你就能寫出一部好作品,用兩個以上,幾乎都會有成就。今天很多作家沒有人生經驗,甚至沒有短暫的人生經曆。你怎麼能完全憑想象來寫出一部真正好的作品呢?

苦花椰菜是經典之作。馮德英用這部小說豐富了中國現代文學。

2021年16月16日,在西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