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書紀年》“記載”了兩段與《尚書》《史記》等文獻迥然不同的“曆史”:
一、舜囚堯,阻擋堯與丹朱見面,篡位成功;
二、伊尹放太甲自立,被太甲殺死,篡位失敗。
在史學界還沒有形成定論的情況下,有些人以“驚世駭俗”“颠覆三觀”驚呼《竹書紀年》的價值,并且選擇相信。但他們相信的理由,并不是找到了可信的證據,而是認為它具有“人性”。
有個名嘴就說,“因為它是人性的東西。”什麼是人性?“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由此,他認為堯舜禅讓,伊尹管教太甲的故事都是儒家編造的。“哪還有什麼君臣之義,謙謙君子啊?是赤裸裸的篡位!”
本人曾撰寫三篇文章對此進行探讨,從司馬遷治史的角度論證《史記》的權威性,并以甲骨文、墨家、韓非子等記載予以佐證。文章閱讀量不大,參與讨論也不多,但有些言論卻耐人尋味:

以動物的野蠻來否定上古時代的禅讓,把人與動物等同起來了。在他們看來,把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曆史修撰成野蠻的篡奪曆史,就合乎常理人性了?
難道人性的定義隻有“自私”二字?回答當然是否定的。
一、人性是自然屬性(動物性)與社會屬性的統一體,
作為生物體的人具有動物的本能,比如西方的“叢林法則”,強者為王,弱肉強食,源于動物的本能,是一種野蠻的法則。
馬克思說:“人是各種社會關系的總和。”指的就是人的社會屬性。主要表現在:人是社會的産物,人的生産活動與生活具有社會性。
在社會生産、生活中,人們形成了與動物不同的品性:“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進而形成了社會所公認的,共同遵守的道德準則、行為規範,它的核心是真善美。這才是人與動物的本質差別,正如儒家認為的那樣:人之是以差別于禽獸,是因為天生就有良知,有仁愛之心,有道德本性。
《孟子·公孫醜上》曰 :
“無恻隐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是以,人要活得“有人樣”,是一生的修行,要不斷克制自私的自然屬性,發揚真善美的社會屬性,不但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社會的道德規範,而且要用真善美的人性光輝照亮世界。
二、人類文明的發展史是不斷用公心抵制私心的鬥争史
中國封建社會推崇孔子,把他的思想當作維護封建統治的道德倫理規範。但很少有人重視他的“大同社會”論:
孔子理想的“大同社會”,人人都有高尚的道德,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那時人的精神境界高啊:人們出于公心,“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财富“不必藏于己”;出力“不必為己”。
一百年後的古希臘的柏拉圖也有自己的理想國:他認為正義是最高的善,理想的國家就是要符合至善理念的、正義的國家。正義不僅是個人的德性,而且是國家和個人的共同德性。
兩千年後的16世紀,英國的莫爾“創辦”了自己的烏托邦。他明确指出:私有制乃萬惡之源。隻有完全廢除私有制度,财富才可以得到平均公正的配置設定,人類才能有福利。莫爾是歐洲空想社會主義的創始人。
19世紀的馬克思的科學社會主義,闡述了人類曆史發展的規律:當生産力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無産階級就當然的成為了資産階級的掘墓人,消滅私有制,實作一個自由人的聯合體。
而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産物,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廢墟建立了新中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并且對全國人民的思想意識形态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大力提倡共産主義精神、共産主義風格,學習雷鋒好榜樣,公而忘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是以,人類文明的發展史是不斷用公心抵制私心的鬥争史。
時至21世紀,中國的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的發展。但毋庸諱言,在當今文化思想領域有些人的思想觀念由于受西方思潮的影響,背離了社會主義的價值觀。對《竹書紀年》中篡位記載推崇為更符合人性的論調就很能說明問題。“自私”被放大成“人性”而大行其道。
1.人都是自私的
獲某大獎的作家說,我隻對生我的、我生的人負責。汶川大地震時,身為中學教師的範老師因丢下學生一跑成名,若幹年後居然被請到電視台作嘉賓訪談。他對當年的行為不僅沒有愧色,反而對質疑者直接回怼。自由、民主在他們眼裡就是自私自利。
2.缺少愛國之情
對“國家”沒有敬畏之心。有的作家用“放大鏡”“哈哈鏡”放大國家艱苦創業時期的不足,對中國人民艱苦創業精神則選擇性失明。有的人移民國外,還不忘拍視訊賺國内的錢,言語中對國家大不敬:國家對我沒用我就不要這個國家。
3.以“人性論”背離文學的使命
有些作家把“文學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服務”抛之腦後,卻非常推崇“百花齊放,百家争鳴”,“突破”《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
“今天再看,(《講話》)确實有巨大的局限,過分強調文學與政治的關系,過分強調文學的階級性而忽略了文學的人性。”
在小說中把兩性關系,作為“人性”赤裸裸地展現出來;詩歌的題材得到了拓展,可以對屎尿屁大加歌頌。
4.陰謀論盛行,調侃質疑英雄
前段時間,有個叫羅昌平的因調侃抗美援朝英雄而被批捕,大快人心。還有的名嘴因調侃英雄而被封殺。在他們眼裡那些英雄人物的事迹都是“擺拍”,是吹出來的。他們這些隻有自私人性的人當然不知道,人性裡面還有信仰,還有舍己為人。
當然,我對我們的時代并不悲觀,那些人性中隻有“自私”二字的人畢竟是少數。請看下面的畫面:
那些隻有“自私”人性的人不會明白,居然有這樣的“人性”,是不是也會想象成“擺拍”呀?
最後,向不知名的閃耀着人性光輝的英雄表示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