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秦孝文王之死 究竟是不是曆史上的懸案

作者:天下無邪
秦孝文王之死 究竟是不是曆史上的懸案

三天的秦王感受如何?

說到秦孝文王,或許很多人不熟悉。說到安國君,大多數人就恍然大悟。秦孝文王便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的祖父,秦莊襄王的父親。

秦昭襄王是曆史上較為少見的壽命長、在位時間也長的君主,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總共有五十六年。秦昭襄王活得太久,直接導緻太子嬴倬死在了前頭。嬴倬當時在魏國當人質,秦魏之間曆經數次大戰,嬴倬在魏國過得不算太好,但也不算太壞。魏國對秦國之感情,是既怕又恨,也才有數次合縱攻秦,又數次與秦國聯盟,嬴倬就成為魏國的重要棋子,當然這顆棋子并不一定有用。

秦孝文王之死 究竟是不是曆史上的懸案

誰才是最後的勝利者

嬴倬也算堅持得很久,本來以為熬到秦昭襄王駕崩,自己就能回到秦國大展宏圖。他沒有熬到那一天去,在秦昭襄王四十年的時候,嬴倬在魏國壽終正寝,歸葬芷陽。嬴倬總算回歸秦國,可惜王位已不屬于他,而是他的弟弟,更受秦昭襄王寵愛的安國君。

嬴倬去世兩年以後,秦昭襄王立安國君為太子。此時天下格局待變,秦國兵鋒直抵中原。齊國楚國正處衰敗之際,趙國雖已強大,但在長平之戰後元氣大傷,再也無法與強秦抗衡。天下唯秦國為最強諸侯,合縱抗秦之心雖越發堅固,卻仍舊難以改變大勢。

秦孝文王之死 究竟是不是曆史上的懸案

秦國是誰的秦國

秦昭襄王鋒芒畢露,如星辰般的戰将來了一批又一批,他們馳騁在華夏土地上,斬殺百萬敵軍,震懾列國。安國君在如此強大的秦國生活着,胸中之豪邁之氣,自不會少。但老秦昭襄王占據王位,久不駕崩,也時刻牽絆着安國君的内心。當然,也牽絆着幾百公裡外的呂不韋,此時的呂不韋已經将後半生的賭注壓在安國君那個曾經不受待見的兒子異人身上。

安國君這個人,史書中的評價不多,少有的說法也是在成為太子後縱欲過度,直接導緻其正式繼位3天後就駕鶴西去,很有點高興過頭的意思。事實上來說,自秦昭襄王駕崩後,安國君成為秦孝文王,為父親守孝期間,繁瑣政務亦不可能舍棄不管,一年的守孝期,秦孝文王雖不能過多的對外大規模作戰,但穩定内政和順利過渡的事情還是必須要做的。

史書中說的是,大赦罪人,善待先王功臣,厚賜宗室親戚,開放苑囿遊樂。從這些層面上來,安國君的人情味是比較重的,沒有什麼開疆拓土,沒有什麼爾虞我詐的外交,其人性之善,對祖輩的感恩之心顯露無疑。當然,開放“苑囿遊樂”這個事情,也可見出其好玩的性格,加之安國君有二十多個兒子,這便成為後世評價其縱欲的出處。

秦孝文王之死 究竟是不是曆史上的懸案

暴風雨就要來了

有趣的是,秦國曆代君主,在議立太子之事上,多有經變之患,而且往往在内政格局穩定後,方才會考慮此事。但安國君正式繼任僅僅三天,即便加上一年的守孝期,時間也相當之短,就将華陽夫人的王後加以确定,子楚的太子地位加以确定,似乎顯得過于操之過急。《史記》中“安國君及夫人因厚餽遺子楚,而請呂不韋傅之”,安國君在世時,還為兒子和孫子留下了這位勢必載錄曆史的人物。

當然,按照司馬遷的看法,華陽夫人和子楚的地位是在安國君還是太子的時候确定的。等到秦昭襄王駕崩,兩人的地位就是順理成章,安國君根本來不及改換繼任者即已駕崩,也是很有可能的。史記中有“秦王立一年,薨,谥為孝文王”,并未說到秦孝文王是突發疾病暴斃,還是其他原因駕崩。但後世對此人之記載,夾雜于其餘人物史傳中,其重要性幾被忽略,故而妄斷較多。

秦孝文王駕崩之時壽五十有二,古代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也就是說其死亡時間正當合年,秦孝文王的突然離世,到底是壽終正寝?還是突發暴病?或者呂不韋的陰謀?諸如此類,且得待海叔未來的研究結果來探知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