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秦孝文王即位三天就駕崩了,是秦昭襄王的原因,還是呂不韋所為?

秦始皇能迅速滅六國統一天下,很大的原因在于他“奮六世之餘烈”,即秦始皇之前的六位秦國國君為秦國的強盛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尤其是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後期,基本已經靠着遠交近攻的外交政策為攻滅六國奠定了基礎。

而秦始皇正是繼承了秦昭襄王的政治遺産,然後在穩定秦國局勢之後才開始了攻滅六國的步伐,那麼問題就來了,秦昭襄王和秦始皇之間其實是還有兩位秦國國君的,為什麼卻感覺不到他們的存在呢?或者為什麼沒有繼承秦昭襄王的政治遺産而進一步發展秦國來攻滅六國呢?

秦孝文王即位三天就駕崩了,是秦昭襄王的原因,還是呂不韋所為?

原因就在于這兩位國君在位的時間實在是太短了,兩人加起來不過才三年,其中秦孝文王僅僅在位三天,而秦莊襄王在位三年,基本上他們在位的時候還沒有來得及做什麼就去世了,是以秦始皇基本就是直接繼承的曾祖父的政治遺産。

其實我們看秦國的曆史,就會發現秦國的政權過渡的非常平穩,很少會出現内亂,而且秦國的發展一直在往上走,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秦國的國君很多在位時間都很長,而有一些國君在位時間又非常的短,是以每個國君執政過程中一般會能順利完全自己的政治理想,而有的則根本沒時間去實作。

就拿戰國時期的秦國來說,戰國時期出現了三位在位時間很短的國君,他們是秦武王、秦孝文王和秦莊襄王。其餘的包括秦孝公、秦惠文王在内的國君在位時間都達到了二十年以上,而秦昭襄王更是在位的時間超過的半個世紀,在這樣的情況下,夾在秦昭襄王和秦始皇中間的秦孝文王和秦莊襄王在位時間就可以忽略不計了。

秦孝文王即位三天就駕崩了,是秦昭襄王的原因,還是呂不韋所為?

他們根本來不及施展抱負就已經灰飛煙滅。而秦孝文王在為僅僅三天就去世又留給了世人很多的猜想,對于一個國君的去世,我們很少會用看普通人的眼光去看待他們,總是加上一些陰謀的味道和旖旎的色彩去看待他們的去世。就拿秦孝文王來說,對于他的去世,曆來都有不同的聲音。總結起來不外乎有這麼四個:

其一就是被呂不韋毒殺。呂不韋當初在趙國結識了來趙做質子的子楚,他認為子楚奇貨可居,是以傾盡全力投資子楚,為的就是棄商從政。公元前257年,秦國攻打趙國,呂不韋和已經成為安國君嫡子的子楚逃回了秦國,當時的安國君是太子,呂不韋和子楚在秦國并沒有什麼權力,一直到了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然後安國君繼位,即秦孝文王,而子楚被立為太子。

呂不韋在跟随子楚回到秦國的這段時間在史籍中并沒有留下痕迹,就像是消失了一樣,隻要子楚不繼位,呂不韋的政治理想就很難實作,是以呂不韋不是沒有可能将秦孝文王毒死,然後子楚繼位。子楚繼位之後,呂不韋就直接成為了相國。馮夢龍在《東周列國志》中也持的這種觀點,認為是呂不韋毒死了秦孝文王。

秦孝文王即位三天就駕崩了,是秦昭襄王的原因,還是呂不韋所為?

其二就是縱欲過度。《史記·呂不韋列傳》中記載,呂不韋在趙國遇到子楚後,想投資子楚,他對子楚說過一段話,其中一句是:“今子兄弟二十馀人,子又居中,不甚見幸,久質諸侯。”也就是說安國君有二十多個兒子,至于女兒則沒有說明,但這足以說明安國君是有很多孩子的,自然也就妻妾衆多,縱欲過度而死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其三就是勞累過度。秦昭襄王是公元前251年的秋天去世的,很可能是在九月,而秦孝文王要在十月改元正式即位,這中間有很多的工作要去做,既要安排秦昭襄王的喪事,又要準備繼位的工作,還要負責國政,在這不過月餘的時間内,秦孝文王很可能沒有時間吃飯、睡覺,總之就是相當的忙碌,是以驟然這樣超負荷的工作讓他的身體承受不住而去世也是可能的。

其五就是病死。精神壓力過大導緻患病,也可能本身就有病,然後病死了。安國君其實是秦孝文王最初的封号,他原本并不是太子,太子另有其人。秦昭襄王最初立的是長子為太子,即後來的悼太子,曾在魏國做人質,并死在了魏國。到了公元前265年,公子柱也就是安國君被封為太子,有意思的是,這個時候其實是秦昭襄王真正完全親政的時候,宣太後和秦國四貴已經倒台,秦昭襄王在範雎的輔佐下真正掌握了秦國的國政。

秦孝文王即位三天就駕崩了,是秦昭襄王的原因,還是呂不韋所為?

而在此之前,秦昭襄王已經做了四十餘年的國君,可以說是很憋屈,等他真正親政之後,自然對手中的權力很是看重,身為太子的安國君自然也會被打壓,帝王家是沒有什麼親情,太子非立不可,因為這關系到秦國的長遠發展,但是立了又會讓帝王感覺到權力的威脅,自然兩人之間也不可能那麼的和諧。

在近十五年的太子生涯中,想必安國君的日子也好不到哪裡去,精神壓抑,身心俱疲,而偏偏秦昭襄王還是個長壽的,一直做了五十多年的國君,而安國君則在一日日的精神折磨中日漸消瘦,以至于身體赢弱,等秦昭襄王一去世,壓力驟然瓦解,反而适應不了,直接也跟着挂了,這不是沒有可能。

其實我們看以上的分析,秦孝文王被呂不韋毒死不失為一種死亡的可能,另一個可能就是病逝,即由後面的幾個可能共同作用引起的。也就是說,秦孝文王的前半生,他縱欲過度又在做太子期間精神壓力很大,戰戰兢兢的度過每一天,時間久了,自然就會反應在身體上,讓身體受不了,而秦昭襄王去世後,又開始高強度的工作,這讓原本就身體不怎麼好的秦孝文王更加雪上加霜,于是在除服登基的三天後,也去世了,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悲劇。

做了近十五年的太子,好不容易等到了秦昭襄王的去世,沒想到卻是無福消受,不過真正登基才三天,就撒手人寰。但到底也不算是短壽,畢竟秦孝文王去世的時候已經五十三歲了,而他的兒子秦莊襄王,則是真正的短命,不過才三十五歲就去世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