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太忠将軍,身材魁梧,鼻大嘴闊,兩隻耳朵特别長,幾乎長到肩的位置,兩隻眼睛炯炯有神,眉宇間還有兩道豎紋,就單從長相而言,尤太忠将軍像極了平劇中的武生扮相。俗語說:"男子面相看五官,女子面相看流年。"從尤太忠将軍的面相,我們就知道他是一個敦厚老實、俠肝義膽的人。
1973年,鄧小平從江西回到北京,由于當時鄧小平的身份比較敏感,許多人都唯恐避之不及,那個時候,去見鄧小平無疑是有風險的,但尤太忠将軍卻全然不理會,不在意,當他聽聞鄧小平回北京的消息後,當日就随同蘇振華、李達兩位将軍冒險前去探望。深知自身處境的鄧小平也着實未料到尤太忠等人會來看望他。當尤太忠将軍見到鄧小平時,沒有因為他此時的身份而怠慢他,而是先立正再敬禮,俨然以戰争年代野戰軍政委的身份禮遇之,其時,鄧小平還未解放,還屬于"全國最大的走資派",将軍以此禮,不僅說明了他對鄧小平的态度,更是凸顯了他骨子裡的"不忘本"。

見到尤太忠時,小平又驚又憂,問道:"你怎麼還敢來?"不料,将軍卻回答道:"您永遠是我的老政委。"寥寥數語,道出了将軍的俠肝義膽和義薄雲天。據尤太忠将軍回憶,由于鄧小平的處境艱難,當時他抽煙都隻有抽紙卷煙,見此情此景,将軍心中既悲傷又不安,正如抽煙的人都知道,抽紙卷煙不僅沒味兒,而且根本不過瘾,是以,将軍在傳回後急忙忙買了五條中華煙送鄧小平。看見将軍送來的煙,鄧小平十分高興,當即取出煙點燃,深深吸一口,說:"好久沒有抽到這樣的好煙啦!"一句話道出無盡的辛酸。
其時,當是時,尤太忠将軍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内蒙古軍區司令員,這樣的身份還敢做這樣的事,将軍的"俠義"着實令人欽佩,然而,深知将軍的事迹後,又深覺将軍此舉實屬必然,因為他血液裡融進了"不忘本"。
尤太忠将軍為人講義氣,重交情,還展現在許多看似微小實屬大義的事情中。許世友将軍乃一代英豪,生前盡忠未能盡孝,但求死後能長伴母親盡孝,為此,中央感其事迹特準許其土葬,當時正值實行火葬時期,為此,北京上層對許世友将軍土葬一事頗有異議,尤太忠将軍聽說後,立即派人前往廣西購兩棵百年楠木,直接運送至南京,為許世友将軍制棺材所用。又有王近山将軍一事,當時是建國後,王近山将軍被撤職,由中将降為大校,下放某農場勞動。1969年7月,王近山将軍由河南回南京,當時許多人都避之不及,自古都是"富貴時高朋滿座,落魄時車少人稀",又有"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趨利避害乃人的天性,但此情此景不免令人心傷,然而,尤太忠将軍全然不顧,硬是深夜驅車至火車站等候迎接王近山将軍。像這樣的"俠義"之事,尤太忠将軍還做過很多很多,而且一輩子都在身體力行地做着,他的這種精神與情操值得我們敬佩,更值得我們學習!
出身"紅小鬼"的尤太忠将軍,14歲就參加紅軍,而後又經曆過長征,參加過抗日,早年的戰争經曆,讓尤太忠将軍迅速成長,也讓他成為當時軍中的"傳奇人物"。
人稱尤太忠将軍為"軍中猛将,人中豪傑",這絕非浪得虛名,而是将軍一槍一彈,用鮮血換來的榮譽。1947年8月,劉鄧大軍千裡躍進大别山,24日,要渡過汝河,當時,河南有阻擊的敵人,河北有不斷湧來的追兵,真真是前有狼後有虎,形勢相當的危急,也相當的不利。尤太忠将軍奉命率領十六旅堅守河南的大小雷崗,以掩護全野戰軍順利渡過汝河。尤太忠将軍難道不知道形勢很危險嗎?他難道不明白前方十有八九就是一條死路嗎?将軍太明白形勢了,也深知此次"掩護"行動的重要性,是以當他接到指令後,便毅然決然将指揮所設在大雷崗,距離敵軍僅兩公裡的地方。後來,十六旅激戰一日,傷亡高達2000餘人,終于不辱使命完成了阻擊敵人進攻的重任,順利保障全野戰軍渡河。那一戰打得十分艱難,死傷無數,血流成河,滿地都是戰士們的屍體,可是他們來不及好好安葬,隻能以毯子把死去的戰友們裹好草草埋葬,很多年後,當将軍回憶起那一日的場景,仍然黯然神傷。
尤太忠将軍打仗勇猛,還表現在榆台一戰。解放戰争時期,在攻打榆台時,首次攻城并沒有成功,當時,六縱政委杜義德打電話問十六旅旅長尤太忠,說:"老尤啊,你不是很能打嘛,怎麼搞的,打了半天沒有打下來?"将軍聽聞此話脫帽而起,直奔前線,衆将士見尤太忠将軍親臨前線,指揮殺敵,群情激奮,個個像打了雞血似的殺紅了眼,勇往直前與敵奮戰,攻克城池。将軍進城後,右腿還被碉堡内殘餘的敵軍放冷槍擊穿。
樁樁件件,足以證明将軍的英勇善戰。而将軍之是以能創造一個個戰場"傳奇",除了他的勇猛,他的機智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尤太忠将軍奉命率部隊出擊漢江南岸,依照指令,必須沿着公路前進,洞察先機的将軍卻囑咐部隊抄小路行進。而事實證明,将軍的決策十分英明神武。經過數日的偵查,果然像尤太忠将軍料定的那樣,他們已被敵人團團圍住,若是沿公路行進,恐怕早已淪為槍下之魂。見此情形,有人提議分散突圍,将軍卻力排衆議,說:"我們本是孤軍深入,現在又被敵軍圍困,此時更應緊握拳頭打出去。"是以,逆着漢江而上,尋機過河,果然沖破敵人的重重圍困,最終脫險。當是時,各級都認為尤太忠将軍的部隊定然要陷入重圍無法突圍,野戰軍司令部、兵團、軍電台不停地呼叫,尤太忠将軍對電台台長罵道:"我們被圍困時,他們一聲也不吭,現在窮叫個啥,你們誰也不準接,誰接我處分誰。"當即指令全師士兵就地休息一個小時。此次戰役,若不是将軍洞若觀火,機智應對,恐怕一場惡戰不僅不能幸免,而且死傷肯定巨大。
冰心說:"成功的花,人們隻驚羨她現實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卻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滿了犧牲的血雨。"的确,尤太忠将軍是風光,這風光也令人欣羨。1972年某日,尤太忠将軍病危,其夫人王雪晨将将軍送至北京治療,剛下飛機,便有一輛由吉姆改裝的救護車飛奔而來接将軍,将軍上車後,一路綠燈,暢通無阻,直奔醫院。而該"救護車"的規格乃是當時中央上司才有的,王夫人知道後,心中忐忑不安,後來才知道這是周總理特意安排的。像這樣的"待遇",幾人能有,怎不令人羨慕。然而,當你了解了尤太忠将軍過往種種的經曆後,便隻覺得這是他應得的回報。
将軍一生槍林彈雨,舍生忘死,為了革命窮盡一生心血,将軍晚年"病危"大抵與之有莫大幹系。且不論将軍對革命的貢獻,就單說将軍的為人品行也值得大家稱贊,能得此"殊榮"也實屬應該。尤太忠将軍剛正不阿,敢于直言,若使他做違心的事,是甯肯斷頭也不願做的。某年某月某日,總部某上司指令廣州軍區上演某戲。時任廣州軍區司令員的尤太忠将軍三次熟讀劇本後,以為戲中的情節嚴重歪曲了曆史,便不同意上演。軍區政治部某上司頗感為難地告訴将軍,如若不上演,不好向上級交代。将軍說:"我來說。"短短三字,便表現出将軍的膽識和氣魄。是日,将軍便打電話告知總政文化部某處長:"這個戲,我們廣州軍區不演。"對方答:"這是某某的訓示。"将軍卻不以為然,高聲道:"天王老子的訓示我們也不聽。"彼時,王夫人剛好在旁,用眼神示意将軍并悄聲對将軍說:"要冷靜,注意方式,否則這司令就不要當了。"沒想到将軍卻說:"怕什麼,頂多回家放牛。"于是又拿起電話補充道:"我這個司令不當了,也不會演。"此事足以見将軍剛正不阿。
然而将軍的高尚德行,還不隻表現在他的正直,更展現在将軍雖身居高位卻始終保持着清正廉潔的作風。1971年1月,尤太忠将軍任北京軍區内蒙前指揮司令員,内蒙古軍區司令員,8月,在去邊防視察時,由東到西,行程四萬公裡,途徑洛現蘇木、鄂爾多斯草原、巴爾那爾盟、東烏珠穆沁、霍爾謝博科爾、西牙拉霍多加、哈沙特、呼和陶勒蓋蘇木、阿古哈伊爾、愛爾格音索木、白蘭特、白音花、巴音呼熱、珠力格大、蘇汁、烏拜爾哈、哈丁呼莫巴嘎等。每到一地,将軍都會訓示,按标準吃飯,離開時,又訓示,按标準交費,将軍所到之處,夥食費一分都沒有欠。這就是尤太忠将軍,将軍一生清正廉潔,堪稱典範,其英勇戰鬥的精神和剛正不阿、清正廉潔的品格都值得我們一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