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鄧小平從江西回到北京,他打電話給一位擔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的老部下,老部下卻避嫌,不敢去看他。當時尤太忠也擔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他聽說老政委回來了,堅決要去看他,還做了一件事,讓鄧小平非常感動。
那是2月的時候,尤太忠聽說老首長李達上将病了,住進了301醫院。李達是劉鄧大軍的參謀長,被劉伯承元帥稱為“活地圖”,也是尤太忠的老首長。尤太忠趕緊趕到301醫院去探望他。
看到尤太忠來了,李達向他透露了一個消息,
你知道嗎,鄧政委回來了?
尤太忠感到很吃驚,回答說,
真的嗎?我不知道。
李達問尤太忠,
你去看他不?
尤太忠回答說,
我不知道他在哪裡,怎麼去看他呢?

李達又問,
我就問你,願不願意去?
當然願意了,鄧政委是我的老首長,多少年沒有見了,我非常感激他,也非常想念他。
李達很高興地說,
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我和蘇振華約好了一起去看他,你坐我的車去,或者坐蘇振華的車去。
尤太忠毫無置疑地回答說,
我坐你的車去。
李達為什麼要問尤太忠願不願意去呢?當時的鄧小平雖然回到了北京,可他的政治命運并不明朗,這個時候去看他是要冒風險的,李達和蘇振華都已經是靠邊站的老同志,他們不用擔心,沒有太多顧慮,尤太忠不一樣,他還擔任着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在内蒙古也有重要兼職。
據說,鄧小平專門給一位也擔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的老部下打招呼,可是這位老部下卻不敢去看他,怕受到牽累。尤太忠就是尤太忠,“太忠”二字人如其名,關鍵時刻,他毫不猶豫,毫不含糊。
作為一位老部下,尤太忠對鄧小平有太深的感情,那是從戰争年代就結下的戰友情誼,比天高,比海深。千裡躍進大别山,對于劉鄧大軍的所有将士來說,都是一場極大的生死考驗。
尤其是強渡汝河,前有大河,後有追兵,劉鄧首長指令尤太忠斷後,務必掩護主力全部渡河。尤太忠當時是第六縱隊第十六旅旅長。劉鄧首長來到尤太忠的指揮前線,太危險了,尤太忠讓他們趕緊進入掩體。他們不聽。
突然,一顆炮彈落在他們的附近,尤太忠的帽子被沖飛了,他強行把劉鄧首長拉進指揮所裡。劉鄧最後叮囑尤太忠,必須堅持到最後,等全部人馬過完河後才能南撤,尤太忠不停地回答是,隻希望他們趕緊離開這個險地。
往哪裡走呢?尤太忠大聲說道,
就走高粱地,麥子地,從高粱地麥子地踩出一條路來。
劉鄧沿着尤太忠所指的方向走了,走了幾步,劉伯承不放心,突然轉過身來,走到尤太忠身邊叮囑說,
太忠同志,集合的地點你知道嗎?
尤太忠心裡湧起一陣暖流,回答說,
知道了。
他感謝劉鄧首長的關心。劉伯承這才放心前行,走了幾步,又回頭對尤太忠大喊,
彭店,彭店,不要忘了啊。
劉伯承他們先行了,尤太忠斷後,将來,他們要在彭店彙合。如果尤太忠能趕到彭店,那說明他活着突圍出去了,如果他趕不到彭店,可能就已經為革命而犧牲了。
讓尤太忠非常生氣的是,上面指令把重炮、野戰炮、汽車,全部炸掉。這可都是寶貝啊,尤太忠舍不得,将士們都舍不得,讓營長去炸,營長哭了。尤太忠不得不忍痛下了死指令,
不炸,我槍斃你。
炸裝備是鄧小平決定的,壯士斷腕,這是非常英明的決定,如果不輕裝上陣,當時肯定就完蛋了。
在掩護部隊全部渡過汝河後,尤太忠才最後南撤,幸運的是,他全身而退,趕到了彭店和劉鄧首長彙合。聽說尤太忠回來了,鄧小平主動走過來,打量着這位滿身征塵的年輕将領,握着尤太忠的手說,
太忠同志,你們辛苦了!
許多年後,編寫第二野戰軍戰史,鄧小平兩次提到,
尤太忠是一員戰将,有功之臣。
強渡汝河,尤太忠率部“護駕”,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為了掩護部隊過河,尤太忠那個旅傷亡了2000多人。劉鄧首長在大别山,經常和第六縱隊一起行軍,這是對尤太忠等六縱将士的高度信任。
李達參謀長特别交代尤太忠說,
你要多向鄧政委提一些建議。
比如說,在一次行軍中,部隊偵察到前面有敵情,李達就對尤太忠說,
待會吃飯的時候,你要向首長建議,指揮部暫時不要前進。
尤太忠按照李達參謀長的訓示去做,他對鄧小平說,
鄧政委,現在這裡沒有什麼情況,指揮部暫時不要走了吧。
鄧小平想了想,回答說,
好的。
如果是李達提意見,鄧小平未必聽,可是尤太忠每次提建議,鄧小平一般都會采納。可能因為尤太忠是前線将領,比較熟悉前線的情況吧。這也說明了,鄧小平對尤太忠比較信任。
還有一件事情,讓尤太忠非常感動,部隊路過光山縣,尤太忠的家就在附近。鄧小平專門把尤太忠叫過去,問他家在什麼地方,家中還有什麼人。
當聽說尤太忠家裡還有一位老母親的時候,鄧小平當即對尤太忠說,
你可以回去看一看,但是一定要注意安全。
鄧小平還專門叮囑李達參謀長,
拿10個銀元給尤太忠,讓他帶回家。
劉鄧大軍進入大别山後,非常困難,這10個銀元,可是一筆巨款了。尤太忠上午回家,看了老母親,中午12點就歸隊了。這10個銀元可是起了大作用。
尤太忠對鄧小平的感激和愛戴之情,是常人難以了解的,是以當李達參謀長說要去看望鄧小平的時候,尤太忠堅決要一起去。當時鄧小平住在西山的一個院子裡,值班守門的原來是第27軍的一個參謀,調來當連長。
尤太忠當過第27軍的軍長,認識他。看到老軍長來了,他趕緊給尤太忠敬了一個禮,讓他們進去了。看到鄧小平政委,尤太忠立正,敬了一個标準的軍禮。
鄧小平很驚訝,說道,
啊呀,你怎麼也來了,你也敢來看我嗎?
你是我的老政委啊。
貴客盈門,沒有什麼好招待的,鄧小平從兜裡拿出煙,遞給大家吸。
尤太忠接過煙,心裡非常難過,這煙差得很。老政委就抽這種煙,真是部下之恥辱。尤太忠兜裡裝有好煙,可是卻慢了一步,在當時那種情況下,他不好意思再拿出來了。
從鄧小平那裡出來後,尤太忠心裡很不是滋味,他沒有直接回家,而是驅車到京西飯店,找到小賣部,那家小賣部的經理曾經是尤太忠的一位老部下。尤太忠劈頭就問,
有沒有好煙?
老部下回答說,
有,中華。
當時的中華煙是最緊俏的高檔商品,限購的,需要憑票購買或者按級配置設定的。尤太忠是北京軍區副司令員,他當然可以買,便說,
給我拿幾條。
老部下望着他,平常尤司令不買這種高檔煙的,即便是買,也不會這麼多,一下子要買幾條,還是中華煙,顯然是要送人。老部下就多問了一句,
你買那麼多好煙,給誰抽?
尤太忠沒有直接回答,說道,
送人。
老部下追問了一句,
送給誰啊?
尤太忠覺得他也不是外人,就悄悄說道,
我同你說,你不要同别人講,鄧小平從江西回來了,他抽的煙差得很,根本沒法抽。
買了5條中華煙,尤太忠又驅車傳回了西山,再次來到鄧小平家的住處。鄧小平一看是尤太忠,很奇怪地問,
你怎麼又來了?
我給你拿幾條好煙來。
鄧小平的煙瘾很大,卻好久沒有好煙抽了,一看是中華煙,當即拆開一包,抽出一隻,掏出火柴,點着,深深地吸了一口,說道,
好多年沒有吸這麼好的煙了。
那一刻,尤太忠的眼睛濕潤了。鄧小平非常感激地望着自己的這位老部下,就像當年在汝河邊激戰中的将軍一樣,尤太忠不愧是尤太忠,尤太忠還是尤太忠。
尤太忠将軍是一個淳樸農民的兒子,他自幼喪父,13歲參加革命,是部隊把他養大的,是部隊培養了他高尚的人格和情操。尤其是在老戰友危難的時候,他會勇敢地伸出援助之手。
六縱的司令員王近山,那是尤太忠的頂頭上司,因為離婚風波而被降職當了農場的副場長。在許世友尤太忠等老戰友的幫助下,王近山複出工作,到南京軍區任職。
工作是恢複了,可是王近山畢竟是一個犯過錯誤的同志,很多戰友避而遠之,不敢去接他。尤太忠則不然,他和肖永銀等人一起半夜趕到火車站,迎接老首長王近山的到來。見到尤太忠等老部下的那一刻,鐵打的漢子王近山眼睛濕潤了。
大忠之人,必有福報,後來,尤太忠升任成都軍區司令員、廣州軍區司令員,成為為國戍邊威震一方的大軍區司令員,1988年授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