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73年邓小平复出,老部下避嫌,尤太忠做了什么?让他很感动

1973年,邓小平从江西回到北京,他打电话给一位担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的老部下,老部下却避嫌,不敢去看他。当时尤太忠也担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他听说老政委回来了,坚决要去看他,还做了一件事,让邓小平非常感动。

那是2月的时候,尤太忠听说老首长李达上将病了,住进了301医院。李达是刘邓大军的参谋长,被刘伯承元帅称为“活地图”,也是尤太忠的老首长。尤太忠赶紧赶到301医院去探望他。

看到尤太忠来了,李达向他透露了一个消息,

你知道吗,邓政委回来了?

尤太忠感到很吃惊,回答说,

真的吗?我不知道。

李达问尤太忠,

你去看他不?

尤太忠回答说,

我不知道他在哪里,怎么去看他呢?
1973年邓小平复出,老部下避嫌,尤太忠做了什么?让他很感动

李达又问,

我就问你,愿不愿意去?
当然愿意了,邓政委是我的老首长,多少年没有见了,我非常感激他,也非常想念他。

李达很高兴地说,

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我和苏振华约好了一起去看他,你坐我的车去,或者坐苏振华的车去。

尤太忠毫无置疑地回答说,

我坐你的车去。

李达为什么要问尤太忠愿不愿意去呢?当时的邓小平虽然回到了北京,可他的政治命运并不明朗,这个时候去看他是要冒风险的,李达和苏振华都已经是靠边站的老同志,他们不用担心,没有太多顾虑,尤太忠不一样,他还担任着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在内蒙古也有重要兼职。

据说,邓小平专门给一位也担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的老部下打招呼,可是这位老部下却不敢去看他,怕受到牵累。尤太忠就是尤太忠,“太忠”二字人如其名,关键时刻,他毫不犹豫,毫不含糊。

作为一位老部下,尤太忠对邓小平有太深的感情,那是从战争年代就结下的战友情谊,比天高,比海深。千里跃进大别山,对于刘邓大军的所有将士来说,都是一场极大的生死考验。

尤其是强渡汝河,前有大河,后有追兵,刘邓首长命令尤太忠断后,务必掩护主力全部渡河。尤太忠当时是第六纵队第十六旅旅长。刘邓首长来到尤太忠的指挥前线,太危险了,尤太忠让他们赶紧进入掩体。他们不听。

突然,一颗炮弹落在他们的附近,尤太忠的帽子被冲飞了,他强行把刘邓首长拉进指挥所里。刘邓最后叮嘱尤太忠,必须坚持到最后,等全部人马过完河后才能南撤,尤太忠不停地回答是,只希望他们赶紧离开这个险地。

往哪里走呢?尤太忠大声说道,

就走高粱地,麦子地,从高粱地麦子地踩出一条路来。

刘邓沿着尤太忠所指的方向走了,走了几步,刘伯承不放心,突然转过身来,走到尤太忠身边叮嘱说,

太忠同志,集合的地点你知道吗?

尤太忠心里涌起一阵暖流,回答说,

知道了。

他感谢刘邓首长的关心。刘伯承这才放心前行,走了几步,又回头对尤太忠大喊,

彭店,彭店,不要忘了啊。

刘伯承他们先行了,尤太忠断后,将来,他们要在彭店汇合。如果尤太忠能赶到彭店,那说明他活着突围出去了,如果他赶不到彭店,可能就已经为革命而牺牲了。

让尤太忠非常生气的是,上面命令把重炮、野战炮、汽车,全部炸掉。这可都是宝贝啊,尤太忠舍不得,将士们都舍不得,让营长去炸,营长哭了。尤太忠不得不忍痛下了死命令,

不炸,我枪毙你。

炸装备是邓小平决定的,壮士断腕,这是非常英明的决定,如果不轻装上阵,当时肯定就完蛋了。

1973年邓小平复出,老部下避嫌,尤太忠做了什么?让他很感动

在掩护部队全部渡过汝河后,尤太忠才最后南撤,幸运的是,他全身而退,赶到了彭店和刘邓首长汇合。听说尤太忠回来了,邓小平主动走过来,打量着这位满身征尘的年轻将领,握着尤太忠的手说,

太忠同志,你们辛苦了!

许多年后,编写第二野战军战史,邓小平两次提到,

尤太忠是一员战将,有功之臣。

强渡汝河,尤太忠率部“护驾”,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掩护部队过河,尤太忠那个旅伤亡了2000多人。刘邓首长在大别山,经常和第六纵队一起行军,这是对尤太忠等六纵将士的高度信任。

李达参谋长特别交代尤太忠说,

你要多向邓政委提一些建议。

比如说,在一次行军中,部队侦察到前面有敌情,李达就对尤太忠说,

待会吃饭的时候,你要向首长建议,指挥部暂时不要前进。

尤太忠按照李达参谋长的指示去做,他对邓小平说,

邓政委,现在这里没有什么情况,指挥部暂时不要走了吧。

邓小平想了想,回答说,

好的。

如果是李达提意见,邓小平未必听,可是尤太忠每次提建议,邓小平一般都会采纳。可能因为尤太忠是前线将领,比较熟悉前线的情况吧。这也说明了,邓小平对尤太忠比较信任。

还有一件事情,让尤太忠非常感动,部队路过光山县,尤太忠的家就在附近。邓小平专门把尤太忠叫过去,问他家在什么地方,家中还有什么人。

当听说尤太忠家里还有一位老母亲的时候,邓小平当即对尤太忠说,

你可以回去看一看,但是一定要注意安全。

邓小平还专门叮嘱李达参谋长,

拿10个银元给尤太忠,让他带回家。

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后,非常困难,这10个银元,可是一笔巨款了。尤太忠上午回家,看了老母亲,中午12点就归队了。这10个银元可是起了大作用。

1973年邓小平复出,老部下避嫌,尤太忠做了什么?让他很感动

尤太忠对邓小平的感激和爱戴之情,是常人难以理解的,所以当李达参谋长说要去看望邓小平的时候,尤太忠坚决要一起去。当时邓小平住在西山的一个院子里,值班守门的原来是第27军的一个参谋,调来当连长。

尤太忠当过第27军的军长,认识他。看到老军长来了,他赶紧给尤太忠敬了一个礼,让他们进去了。看到邓小平政委,尤太忠立正,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邓小平很惊讶,说道,

啊呀,你怎么也来了,你也敢来看我吗?
你是我的老政委啊。

贵客盈门,没有什么好招待的,邓小平从兜里拿出烟,递给大家吸。

尤太忠接过烟,心里非常难过,这烟差得很。老政委就抽这种烟,真是部下之耻辱。尤太忠兜里装有好烟,可是却慢了一步,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他不好意思再拿出来了。

从邓小平那里出来后,尤太忠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没有直接回家,而是驱车到京西宾馆,找到小卖部,那家小卖部的经理曾经是尤太忠的一位老部下。尤太忠劈头就问,

有没有好烟?

老部下回答说,

有,中华。

当时的中华烟是最紧俏的高档商品,限购的,需要凭票购买或者按级分配的。尤太忠是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他当然可以买,便说,

给我拿几条。

老部下望着他,平常尤司令不买这种高档烟的,即便是买,也不会这么多,一下子要买几条,还是中华烟,显然是要送人。老部下就多问了一句,

你买那么多好烟,给谁抽?

尤太忠没有直接回答,说道,

送人。

老部下追问了一句,

送给谁啊?

尤太忠觉得他也不是外人,就悄悄说道,

我同你说,你不要同别人讲,邓小平从江西回来了,他抽的烟差得很,根本没法抽。

买了5条中华烟,尤太忠又驱车返回了西山,再次来到邓小平家的住处。邓小平一看是尤太忠,很奇怪地问,

你怎么又来了?
我给你拿几条好烟来。

邓小平的烟瘾很大,却好久没有好烟抽了,一看是中华烟,当即拆开一包,抽出一只,掏出火柴,点着,深深地吸了一口,说道,

好多年没有吸这么好的烟了。

那一刻,尤太忠的眼睛湿润了。邓小平非常感激地望着自己的这位老部下,就像当年在汝河边激战中的将军一样,尤太忠不愧是尤太忠,尤太忠还是尤太忠。

1973年邓小平复出,老部下避嫌,尤太忠做了什么?让他很感动

尤太忠将军是一个淳朴农民的儿子,他自幼丧父,13岁参加革命,是部队把他养大的,是部队培养了他高尚的人格和情操。尤其是在老战友危难的时候,他会勇敢地伸出援助之手。

六纵的司令员王近山,那是尤太忠的顶头上司,因为离婚风波而被降职当了农场的副场长。在许世友尤太忠等老战友的帮助下,王近山复出工作,到南京军区任职。

工作是恢复了,可是王近山毕竟是一个犯过错误的同志,很多战友避而远之,不敢去接他。尤太忠则不然,他和肖永银等人一起半夜赶到火车站,迎接老首长王近山的到来。见到尤太忠等老部下的那一刻,铁打的汉子王近山眼睛湿润了。

大忠之人,必有福报,后来,尤太忠升任成都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成为为国戍边威震一方的大军区司令员,1988年授上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