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窄之道》
有一種思想,可以閱讀,可以聆聽,可以分享……它無處不在,卻又悄無聲息,這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哲學,它就是——“寬窄之道”。2018年12月8日至2019年9月14日,從冬至到初秋,40位名家連續在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縱談“寬窄之道”,四十種精神意向蔚為大觀。這也讓《寬窄之道》一書成為當代人文随筆新經典。11月4日, 封面新聞記者獲悉,即日起,《寬窄之道》圖書在成都雙流機場、成都天府機場以及杭州、膠東、重慶、西安、海口共計7大主流城市機場的蔚藍書店進行了書籍形象展示,讀者朋友也将在7個城市的31家蔚藍書店閱讀、購買到這本書,成為人生旅途的夥伴。
驚
喜
《寬窄之道》入駐7大機場 一本可看可聽的“人生之書”
寬與窄,天地輪回、人生圓融。寬窄看似中庸之道,其實是生命哲學。寬窄哲學博大精深,是四川文化的代表和符号,是一種記憶和傳統,也是一種品位和價值。放眼望去:曹廷華,車延高,鄧凱,傅天琳,龔學敏,何開四,侯志明,胡弦,霍俊明,吉狄馬加,賈夢玮,蔣登科,蔣藍,李鋼,李後強,李瑾,李少君,李元勝,劉笑偉,劉萱,羅偉章,呂進,馬原,米瑞蓉,缪克構,邱華棟,丘樹宏,榮榮,孫衛衛,譚繼和,田耳,王久辛,吳傳玖,徐則臣,閻安,楊克,葉延濱,曾凡華,張新泉,周嘯天等40位名家,他們有的是專職作家,有的是學者,有的是藝術家,有的是企業家、資深媒體人,這些在各個領域内卓有建樹的文人墨客才子專家們縱論“寬窄之道”,頓悟道德物勢之機。
吉狄馬加
吉狄馬加《寬窄的詩性哲學》
據了解,《寬窄之道》圖書在杭州、成都、膠東、重慶、西安、海口等全國7大主流城市機場蔚藍書店進行了書籍形象展示,讀者朋友也可在7個城市的31家蔚藍書店閱讀、購買到這本書。在候機時,不妨放下手機,暫停匆匆腳步,偶爾駐足,翻翻這本《寬窄之道》,或者作為旅途的心靈之書,一定會讓你欲罷不能。
《寬窄之道》這本書集40位名家之大成,博談妙解,以自身經曆縱論人生寬窄之道,頓悟道德物勢之機。非常适合用聲音來傳遞,因為聲音是“人格魅力體”的媒體,能比文字更容易展現40位名家的人格魅力,讓内容變得易懂、易吸收。 如果想讓眼睛休息,不妨聆聽喜馬拉雅中的”寬窄之道“專輯,我們在朗讀中,擷取他們的靈魂;在朗讀中,擷取精神的力量。
振
奮
四川省作協12位副主席 《寬窄之道》作者占四席
11月2日上午,四川省作協第九屆全委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錦江飯店舉行。會議選舉産生了第九屆全委會主席、副主席、主席團委員名單。根據選舉結果,1名同志當選為四川省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委會主席;12名同志當選為四川省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委會副主席;23名同志當選為四川省作家協會第九屆主席團委員。阿來當選四川省作協主席。代勇(筆名達真)、伍立楊、李怡、楊紅櫻、張勇、羅偉章、侯志明、駱平、袁野、龔學敏、蔣藍、謝正貴當選四川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讓人振奮的是,侯志明、龔學敏、羅偉章、蔣藍均為《寬窄之道》的作者。
我們可以翻開《寬窄之道》領悟他們的人生哲學——
“人生無處不寬窄,其實,寬不一定就是好,窄也不一定就是壞,就像高低輕重粗細大小無對錯好壞一樣,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侯志明在《寬窄之道》中如是說。
侯志明
侯志明《人生無處不寬窄》
我們可以閱讀龔學敏在《有一種寬叫做把水切薄》中的詩性:“大開大合不是一種創作手法,它是詩人對待世界的一種态度,一種做人的境界。這一點,裝是裝不出來的,就與對寬窄的認知一樣。”
閱讀羅偉章《寬窄之道》中的開闊:”我不僅要說世間的寬和窄取決于不同的标準,還要說世間無所謂寬窄。如寬一樣窄,如窄一樣寬,有了這等心境,就能擁有舒闊的人生。“
蔣藍在《寬窄之道》中提及“寬窄哲學恰恰是中道精神的燦然落地,這是步入成都深處的的秘道,由此我們領略一座因水而生的大城,一座詩意疊興的古城,一座秀美溫潤的麗城,一座現代時尚的宜居之城。 ”如今,蔣藍已經基本上完成了近60萬字的《成都傳》的艱苦寫作,全書分成了七個闆塊,六十九個章節,貫通了成都平原這個空間,從寶墩時期開始,一直到一九四九年為止。 蔣藍表示:“作協副主席這個頭銜,聽起來很輝煌,它既是一個對文學榮譽的肯定,同時,也是一種壓力,對自己寫作的壓力,必須拿出更好的作品。”
悲
傷
著名詩人傅天琳走向生命的果園 《寬窄之道》憶果園成絕響
10月23日,傳來一個悲傷的消息:著名詩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原副會長、重慶市作家協會榮譽副主席、重慶新詩學會會長、《銀河系》詩刊主編、重慶出版社編審、全國新詩(詩集)獎及魯迅文學獎詩歌獎獲得者傅天琳,因病醫治無效,于2021年10月23日11時03分在重慶逝世,享年75歲。
傅天琳1946年1月生于四川省資中縣。上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她曾在重慶市北碚缙雲山農場種果樹。期間,她在詩和生活的感召下,開始嘗試寫詩,并于1978年參加重慶市文學創作會。因她的文學創作生涯啟蒙于果園,多以果園、果樹為題材,是以傅天琳也被讀者們親切地稱為“果園詩人”。
為《寬窄之道》創作《葉脈上的路》一文時,傅天琳開頭就對果園進行了生動的描寫:“就是那個叫缙雲山農場的果園,在物質和精神同樣貧瘠的年代,用她僅有的不多的糧食和最幹淨的雨水喂養了我。一個剛滿15歲沒讀過多少書的青年,在山野獲得了最初的詩歌啟迪。 有了詩就有了眼界,詩有多寬,眼界就有多寬。“
如今,我們隻能聆聽傅天琳老師來自天堂果園的吟誦:從一片飄落的葉子,我看見了一棵樹的五髒六腑,看見了人的一生:飄,極盡輝煌地飄/它謝幕的姿态/多麼從容、鎮定、優雅/曆盡萬紫千紅的旅行/就要靜靜地到達……生前,傅天琳老師一往情深地偏愛檸檬,曾出過一本詩集叫《檸檬葉子》,而她已經幻化成一株不卑不亢的檸檬。
<b>【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