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信天不認命!當代“愚公”用12把镢頭刨出千畝梯田,感動無數人

如今我們的國家是越來越強大,人民的生活水準是越來越好,這離不開國家的正确上司與無數人的奉獻。此行陝西商洛之行,在秦嶺腹地的大山中,讓我了解了一位普通的農村幹部,用一己之力帶領村民,硬是将一個被當地人稱為“叫花子要飯都不想來的窮山惡水”的地方,變成了如今“山下梯田坐底、山間經濟林纏腰、山上油松戴帽”的富裕小山村。這位普通的農村幹部叫劉西有,被稱為當代“愚公”,他的事迹感動了無數人,也成為了無數幹部的楷模。接下來就跟我一起走進這個小山村,去了解這位普通人不平凡的一生。

不信天不認命!當代“愚公”用12把镢頭刨出千畝梯田,感動無數人
不信天不認命!當代“愚公”用12把镢頭刨出千畝梯田,感動無數人

2021年6月拍攝于陝西省商洛市。

不信天不認命!當代“愚公”用12把镢頭刨出千畝梯田,感動無數人

馬爐村,隸屬于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龍駒寨街道,地處秦嶺腹地。要說這個地方有多偏僻,我們的車子從商洛市區出發,70多公裡的路程硬是走了近三個小時,還好一路都是柏油馬路,但是進村那彎彎曲曲的山路着實讓人暈車暈得不行。過去人們對馬爐村的印象是一個“十料莊稼九不收”的窮山惡水之地。

不信天不認命!當代“愚公”用12把镢頭刨出千畝梯田,感動無數人

或許有人會問:“環境這麼惡劣的地方,當地人為何還要住在那?為什麼不搬出大山中呢?”千百年來傳統的中國人講究落地生根,世世代代的馬爐村人生活于此,他們的根在此,這裡是他們的家,再苦再累也不能丢了家。事實上不僅是馬爐村,國内很多地方都有這樣的現象,環境再差也是他們的家。

不信天不認命!當代“愚公”用12把镢頭刨出千畝梯田,感動無數人

不過當我們的車子開進這個小山村時,眼前看到的卻是蒼翠巍峨的大山中,一幢幢黑瓦黃牆的民居有序依山而建,衆多高大的核桃樹将其包圍,一條烏黑的柏油路穿村而過,整個村子幹淨整潔。在村子後方有個大水庫,供應着全村人的用水。在村子前方是層層的梯田,田裡也是種着各種經濟型植物......如此優美的小山村,宛如世外桃源,怎麼也無法和“窮山惡水”這個詞聯系起來。

不信天不認命!當代“愚公”用12把镢頭刨出千畝梯田,感動無數人

馬爐村之是以有今天的景象,完全因為一個人,就是照片上的這位,他就是劉西有,一位憨厚的陝西農民。1925年,劉西有出生在馬爐村,從小就面對山高溝深,石多土少,天一旱,連根爛;天一澇,水沖掉的艱苦環境,莊稼收成不好,過着吃糠咽菜的艱苦生活,時常還吃不飽。不信天不認命!劉西有立志要改變家鄉的面貌。

不信天不認命!當代“愚公”用12把镢頭刨出千畝梯田,感動無數人

上個世紀五十年,劉西有成為了馬爐村的支部書記,他清楚的認識到要改變馬爐村的面貌,就得先整治土地,隻有土地種出莊稼了,農民才能吃飽飯,才能改變落後的面貌。于是劉西有決定帶領村民開山劈石、修田造地。

不信天不認命!當代“愚公”用12把镢頭刨出千畝梯田,感動無數人
不信天不認命!當代“愚公”用12把镢頭刨出千畝梯田,感動無數人

在五十年代,根本沒機械化裝置,要開山修田隻能靠這樣的镢頭(刨土用的一種農用工具,有點類似于鎬),而且全村一共隻有12把。就這樣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劉西有親力親為,帶着鄉親戰天鬥地,拿着原始的工具硬生生的從亂石山中修出一千多畝的梯田,在後山上建造了一座水庫,書寫了傳奇的創業故事。

不信天不認命!當代“愚公”用12把镢頭刨出千畝梯田,感動無數人

有了能長出莊稼的地,也有了能儲存水的水庫,解決了老百姓的溫飽問題,接下來就是如何提高收入了,用劉西有的話說:“前人栽樹後人涼,老漢栽樹娃蓋房。于是将五十多個山頭,開荒成田,種上了茱萸等經濟型中藥材,大大提升了村民的收入。

不信天不認命!當代“愚公”用12把镢頭刨出千畝梯田,感動無數人

農民靠自己的雙手,不僅吃飽了飯,還在家門口就賺到了錢。有了錢第一件事就是建房子,于是村裡慢慢就變成這樣幹淨、整潔、舒适的房子,與過去那種土草房相比有了質的飛躍。馬爐村也成為了當時聞名全國的富裕村。

不信天不認命!當代“愚公”用12把镢頭刨出千畝梯田,感動無數人
不信天不認命!當代“愚公”用12把镢頭刨出千畝梯田,感動無數人

就這樣勤勤懇懇幾十年,劉西有将一切都奉獻給了馬爐村,他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等衆多的榮譽。1981年,劉西有因積勞成疾,醫治無效病故,享年56歲。劉西有走了,但他的精神永在,他為世人留下了一座高山上的精神豐碑,影響着一代代的馬爐村人,同時也影響無數的中國人,成為了他們學習的楷模。

不信天不認命!當代“愚公”用12把镢頭刨出千畝梯田,感動無數人
不信天不認命!當代“愚公”用12把镢頭刨出千畝梯田,感動無數人

40多年過去了,如今的馬爐村已成為第一批國家森林鄉村、陝西鄉村旅遊示範村,已經是都市人向往的世外之地,人們也隻能從圖檔上感受當時的貧窮面貌。但是當你仔細去體會,還是能找到當年奮鬥者留下的足迹,梯田、水庫、灌渠、還有那滿山的茱萸。而劉西有的“愚公精神”在馬爐村口口相傳,成為了世世代代馬爐村人最好的精神财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