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這些人的行為看起來很“傻”,最後卻證明他們是真聰明

曆史上有哪些人的行為看起來很“傻”,最後卻證明他們是真聰明?在這篇文章,筆者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世有愚者千慮必有一得,而世有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曆史上這些人的行為看起來很“傻”,最後卻證明他們是真聰明

故世俗中以智為尊,以愚為貴。何出此言,先談及“以智為尊”,以智成名者要屬諸葛孔明,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以三寸不爛之舌大罵曹軍王朗,最後王朗含辱氣死身亡;更絕的是其以文兵為打掃城門,獨上高樓彈琴以對曹軍,若是你我,來想本就死路一條,哪還敢讓曹軍進城,以其愚而使死局呈祥,這便是“以愚為貴”。

曆史上這些人的行為看起來很“傻”,最後卻證明他們是真聰明

世有愚公移山,而愚公一人何以移山,子孫千萬代直至移山完,是以後世有冷笑話說此舉感動天地,仙女為其生子,以稱愚公大業。可是後人想之為後代謀生此舉何愚之有,還有名人裝糊塗呢?

曆史上這些人的行為看起來很“傻”,最後卻證明他們是真聰明

一、明朝朱元璋對功臣都發放免死金牌,看似放縱

曆史上這些人的行為看起來很“傻”,最後卻證明他們是真聰明

免罪金牌,是君主對愛臣或者寵臣,以防不測錯殺功臣的免死利器的俗稱,它在官方卻是稱呼為“丹書鐵券”,原來由漢朝起初無紙張,隻能記在竹帛之上,為突出其重要性故以鐵皮丹砂篆刻。又名“金書鐵券”、“金券”。即“世券”起源于漢高祖劉邦之手。但免死金牌不能世襲隻免死一次,後世才有多次使用并可以後傳世襲。

曆史上這些人的行為看起來很“傻”,最後卻證明他們是真聰明

而明朝農民皇帝朱元璋一方面為掩蓋自己的不自信,再一方面以恩惠來安撫并感謝跟着自己征戰四方打天下的功臣。但朱元璋早已知曉兄弟同受苦之時,無争名利,因為一旦失敗便是都死,而後世太平生活讓其弟兄有割據之心。

而朝野就分東西兩大陣營,明争暗鬥為便于自己集權于一身的朱元璋,便給李善長、徐達、劉伯溫等三十四個功臣頒發了免死金牌,這不是讓兄弟更加肆意妄為。事實證明的确功臣變本加厲,認為自己若有罪但罪不至死。但卻未知留有“謀逆不宥”前提的免死金牌,是以朱元璋殺李善長的理由也隻能是謀反,以此定罪,得證他與反臣胡惟庸是同黨,于是中央集權成功。

曆史上這些人的行為看起來很“傻”,最後卻證明他們是真聰明

二、晉文公重耳承諾于楚,若戰便退三舍

晉文公重耳是出名的不按套路出牌者,在城濮大戰尋計之時,狐偃以兵不厭詐為由而獻策,而趙衰以竭澤而漁為由不主張攻擊。重耳以狐偃之策而勝出,卻将功賞于趙衰,以百年大計為由,深獲民心。據《左傳》所記載:

“晉公子重耳及楚,楚王厚待。曰:公子若返國,何以為報?對曰:若以君之靈,得返晉,晉楚治兵,其避君三舍。”

這便是其裝愚之佳地,以正常的邏輯思維對抗猜忌之心。

曆史上這些人的行為看起來很“傻”,最後卻證明他們是真聰明

晉文公似乎若愚,當時遇難在楚國,便受到楚國優厚待遇。而楚國公也曾害怕晉文公回國與其楚國開戰,便試探問到,若兩國必須交戰汝為之奈何?重耳便言退避三舍,見之豪爽也不多說什麼,回國後便不久兩國開戰。重耳一開始就是被動戰,死活不下令迎戰,反而退三舍。一方面增加對敵方的迷惑性,對方站不住腳後士氣低迷;反觀本軍便是怒氣沖天,士氣高漲,很自然便大勝楚國,成為強國富民明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