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光明日報:老人“大笑”式鍛煉,不能僅當笑話看

作者:紅星新聞

擡頭仰面45度,雙臂張開向天空,發出“哈哈哈”的大笑聲……近日,在遼甯盤錦,大媽組團在公園哈哈大笑鍛煉的視訊引發争議。組織者曹女士表示,大家每天在公園笑15到20分鐘,笑隻是其中一個部分,共分為叫性、全身拍打、大笑、整體運動和唱歌。大笑祛病特别神奇,能治療便秘、頸椎病等,還能治療抑郁症。 本來,不少網友在看到視訊後,隻是對這種仰天大笑的“行為藝術”表示好奇,當組織者給出此番回應後,則有一股擔憂漫上心頭。

光明日報:老人“大笑”式鍛煉,不能僅當笑話看

一是,這種大笑行為本身可能對他人造成幹擾。尤其是一些老人如跳廣場舞一樣組團大笑,如果時間和地點不太合适,很容易對他人的休息和正常生活造成影響,進而激發糾紛和沖突。二是,所謂的大笑可以治療便秘、頸椎病、抑郁症,有科學依據嗎?這是要打一個很大的問号的。 目前,網絡上已經有專業醫師對此提出了質疑和提醒。而事實上,基本所有宣稱可以包治百病的藥物和方法,都必然有虛構和誇張的成分。如果大笑就可以治各種疑難雜症,那醫院又該如何自處?更何況,發自内心的大笑和強行喊出的大笑,恐怕也有本質的差別。 不僅是“大笑”,近年來随着老人健身養生潮的流行,一些奇奇怪怪的“偏方”也逐漸大行其道。比如此前曾一度流行的“上吊式”健身,被醫生科普可能會直接損傷神經和脊髓,嚴重的恐緻高位截癱;另外還有“以頭撞樹”“拍打健身操”等等,都對身體有潛在危害。

光明日報:老人“大笑”式鍛煉,不能僅當笑話看

透過這些現象,其實我們也可以看出,老年人的健身養生需求是增加了,設施和條件也愈來愈充分了,但是與之相比對的科學的、健康的、行之有效的健身養生理念,并未真正普及。如何讓科學和公德穿透隔閡老年人的屏障?這是一道值得關注和研究的社會考題。 一些老人下意識地相信旁門左道的健身方式,這是主觀的,但是他們缺乏一定的文化積澱和科學素養,這又是客觀的。是以,我們也不能去笑話這些“大笑”的老人,他們既是這個飛速發展時代的弱勢群體,也是錯誤資訊傳播下的受害者。他們需要的是幫助,而不是譴責。 另外,很多老人之是以跟風模仿這些奇葩的“健身方式”,不僅是因為他們缺乏一定的科學常識,還在于他們的社交圈子是較為封閉和孤立的。他們也是在老夥伴的口耳相傳中受到誤導,進而盲目效仿。這就需要老人群體之外的理性聲音參與進來,如子女、社群、公園、衛生健康管理部門等。

光明日報:老人“大笑”式鍛煉,不能僅當笑話看

愛老護老助老,需要更多的主動性,也需要更細緻、更敏感的察覺和關照。除了大衆媒體的輿論勸說和科普之外,或許在一些社群,也可以針對性的做一些科普宣傳;一些老年人比較集中的公園,也可以做一些提醒牌或宣傳欄,指導和引導老年人健康健身、科學養生,等等。 重陽節即将來臨,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問題,必須給予重視。錯誤的健身方式,得來的一定不是健康,而很可能是傷害。現在,既然引發了媒體的關注,也得到了專業醫生對其所謂療效的質疑,以及對其危害性的科普,就不能僅僅當笑話看,而是當作一個迫切的問題去解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