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甯流沙東埔,做的普甯豆幹是出了名的好吃。但是随着工業、服務業等各種産業的出現以及豆制品工業化,使得手工制作豆幹的人家越來越少。

而師姐今天去的這一家,就是在曆史的長河中被淘汰了十多年,而如今重拾豆幹手藝的漢生叔。
普 甯 豆 幹
制作過程
每一步都至關重要,息息相關。
普甯豆幹制作過程
01
磨漿除渣
将新鮮的黃豆慢慢倒入磨漿機中,
在特定的機理作用下一分為二,
一邊是濃濃淺黃的豆漿,
一邊是軟糊的豆渣。
豆渣
豆漿
一桶黃豆要經過3次的過濾,顆顆飽滿的黃豆經過壓榨變成了一灘幹巴巴的碎屑,使得所有的精華和營養都留在了豆漿裡。而像碎屑般的豆渣則作為豬飼料,都進入了家豬的肚子裡。
豆漿和豆渣,
都被一一安排,
将黃豆的價值發揮到極緻。
02
煮漿
煮漿,顧名思義,将豆漿煮開,即100℃。
boiled pulp
以前用柴火燒開豆漿,
而電熱棒的出現,
使得竈台退出了舞台。
使用電熱棒加熱豆漿,
既友善又實用,
也沒有像柴火燒過那般起泡沫。
03
冷卻
煮過的豆漿要冷卻到六七十攝氏度才能夠進行下一步的工序,而多數的冷卻都是靠涼水降溫來達到效果。
将豆漿分成一桶桶,然後放入冷水中降溫。
冰塊降溫?想都不要想!冰塊和煮沸的豆漿呈現兩極分化,互相混合後豆漿的質地也将變得不一樣了。
(時刻把握溫度)
涼水降溫,這已經是最快速而又不破壞豆漿品質的方法。
冷卻時候表面所結成的腐竹還可以吃哦~
04
摻石膏粉
石膏粉是由一定比例的薯粉加石膏調制而成。
其中調制的比例取決于石膏的生熟程度。
老伯說:“石膏太生,配量就要減少,不然太快凝結;石膏太熟,它就太慢凝結,就要下多點。”
05
拌和定鹵
豆幹品質的好與壞,
最主要的一步便是攪拌定鹵。
攪拌得起來的豆漿,就能做出好豆幹。
将備料和水兌成粉糊,
然後倒入已經冷卻好的豆漿中。
用類似大鍋鏟的器皿攪拌均勻,
憑借感覺和多年的經驗,
适當地進行調整,修正。
最後撒上鹽鹵,
待豆漿從上往下凝結,
即為定鹵。
06
包塊
豆漿凝結成的半生熟的豆腐花,是這一環節的主角。
将紗布鋪平在模具上,
用特制平勺将豆腐花舀在模具上,
鋪平模具,再用銅殼修正。
再将紗布對折齊整,
這樣一籃就做好了。
07
壓塊
接下來便是壓塊啦~
一籃一籃壘起來,
放在機器上,
然後壓上木闆。
每隔一段時間挂上石塊,根據籃數來決定石頭的數量,去除掉豆幹中多餘的水分。
其中壓塊的作用是控制豆幹的水分,蓋印。
08
蒸煮
最後,将壓好的一籃籃豆幹疊放在瓦斯機上方,等機器裡的水開了之後,将豆幹放入水中,蒸煮二十分鐘。
拿出來,去掉紗布,切成小塊。然後放在鐵欄上瀝幹,就可以出街啦~
将剛剛做好的豆幹切成4塊,放入熱油鍋中煎炸,兩面金黃,外酥裡嫩。
再配上蒜和鹽搭配好的鹽水,又脆又軟,如果能再加點蔥花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