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鄧恩銘:半生荔波 半生山東 貴州黔南水族走出的一大代表

視訊加載中...

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12日訊 (山東台綜合廣播 李偉 孔毅 劉琰)鄧恩銘,16歲離開家鄉貴州荔波到山東求學,在山東上司學生運動、勞工運動,與王盡美一起作為山東的代表參加中共一大——這位從貴州黔南水族走出的革命烈士,半生在荔波,半生在山東,成為中共黨史上一位特殊的人物。日前,山東廣播電視台綜合廣播記者不遠千裡奔赴貴州荔波,重走恩銘路。

鄧恩銘:半生荔波 半生山東 貴州黔南水族走出的一大代表

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縣玉屏街道水浦村,細雨濛濛,稻苗青青,這裡是中共一大代表鄧恩銘出生的地方。緻力于鄧恩銘生平研究的荔波縣委黨校講師韋興恒說,幼年時期在社會最底層生活的經曆,深深影響着鄧恩銘:“在他五六歲的時候他就寫下這樣一首歌謠:“種田之人吃不飽,紡紗之人穿不好,坐轎之人唱高調,擡轎之人滿地跑。”表達了小鄧恩銘對一些社會現狀的不滿,還有想要改變這種生活的願望。

鄧恩銘:半生荔波 半生山東 貴州黔南水族走出的一大代表

一條石闆小路在草叢中若隐若現,韋興恒告訴記者,這條保留至今的南驿古道,已經成為當地黨史教育學習的一條“必走之路”。就是沿着這條小路,鄧恩銘随父母搬到荔波縣,又從荔波輾轉到了山東。都說少年不識愁滋味,但鄧恩銘小小年紀就萌生出救國思想。 1917年為了實作自己讀書救國的理想,鄧恩銘離開自己的家鄉荔波,遠赴山東求學,從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鄧恩銘:半生荔波 半生山東 貴州黔南水族走出的一大代表

1918年,鄧恩銘以優異成績考入山東省立第一中學。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他結識了另一位學生領袖王盡美,兩個人結為革命戰友。1921年,鄧恩銘和王盡美代表濟南共産主義小組出席了中共一大。1922年到莫斯科參/加各國共産黨及革命團體第一次革命大會,傳回國内以後,鄧恩銘先後在濟南、青島、膠州、淄博等地開展勞工運動,組織了四方機場勞工大罷工、膠濟鐵路勞工大罷工,還有青島的大方紗廠勞工大罷工,為推動青島的勞工運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鄧恩銘:半生荔波 半生山東 貴州黔南水族走出的一大代表

1929年1月,因叛徒告密,鄧恩銘第三次被捕。1931年4月5日淩晨,鄧恩銘高唱《國際歌》從容就義。從16歲的離開家鄉,到30歲英勇就義,鄧恩銘再也沒有回到過家鄉,但作為中共一大代表中唯一一個少數民族代表、唯一一個來自西南地區的代表、唯一一個中學生代表、唯一一個在刑場上英勇就義的一大代表,他成了荔波人永遠的驕傲。

鄧恩銘:半生荔波 半生山東 貴州黔南水族走出的一大代表

荔波縣陪伴鄧恩銘長大的百年大榕樹下,鄧恩銘故居靜靜矗立,一批批參觀學習的人在鄧恩銘的畫像和事迹展前久久駐足。韋興恒說,鄧恩銘把一生獻給了革命,也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财富:“我們荔波成立了一個黨性教育基地,以我們荔波縣委黨校為載體,每一年承接各地黨員幹部的教育訓練班,到裡面去參觀鄧恩銘一生的革命事迹,參觀完以後我們又到鄧恩銘的出生地水浦村進行一個政治體檢活動,重走恩銘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