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人的故事|緻鄧恩銘:我們替您看這可愛的中國

中國人的故事|緻鄧恩銘:我們替您看這可愛的中國

(音頻)

“卅一年華轉瞬間,壯志未酬奈何天。不惜唯我身先死,後繼頻頻慰九泉。”這是中共一大代表鄧恩銘在獄中留下的《訣别》詩。鄧恩銘16歲投身革命,1921年,他與其他12位中共一大代表一起,見證了中國共産黨誕生的偉大時刻。1931年4月5日,在山東省濟南市緯八路侯家大院刑場,鄧恩銘身負鐐铐,高唱《國際歌》,從容就義,年僅30歲。

中國人的故事|緻鄧恩銘:我們替您看這可愛的中國

時光輾轉百年,又是一個4月5日。百年前,他離開時,中國積貧積弱、戰火紛飛。而今,中國已然挺直脊梁。我們每個人都是他的眼睛,替他看到了他未曾見過卻無比期盼的中國。一封家書,一份綿長的思念,這是鄧恩銘的侄孫女鄧慶梅寫給大伯公的信。

中國人的故事|緻鄧恩銘:我們替您看這可愛的中國

親愛的大伯公:

90年前的今天,您身負鐐铐,慷慨赴死。您可知作為親人,我們的内心何等悲怆,因為我們永遠失去了您!但我們又是何等自豪,因為您是為祖國大義而死,為富強之中華而死。時光輾轉百年,我多想讓您親眼看看您曾為之抛頭顱、灑熱血的中國。我可以自豪地告訴您:今日中國,可平視世界。

中國人的故事|緻鄧恩銘:我們替您看這可愛的中國

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就常聽爺爺和叔叔伯伯們講起您。他們說您是英雄,那時候我還不明白何為英雄。隻知道您16歲到山東求學,17歲上司學生運動,20歲參加中共一大,30歲被叛徒出賣、壯烈犧牲。長大後,我看到了您留下的家書、詩詞,才漸漸了解您、讀懂您。

我敬佩您能沖破世俗樊籬,堅守内心追尋。我記得您曾給曾祖父寫過一封信,在信裡您寫道:“兒生性與人不同,最憎惡的是名與利,故有負雙親之期望,但所緻既如此已無可如何。”您是家中長子,從小又聰明好學,曾祖父對您寄予厚望,希望您可以讀書做官,光宗耀祖。但您深感清朝統治者的腐敗無能,不顧家人多次規勸,毅然決定告别家鄉,探尋救國真理。為了不讓您參加革命,家裡終止了對您的經濟援助。曾祖父多次寫信催您回荔波老家完婚,想以此拖住您,但被您斷然拒絕。您說,“兒主張既定,絕不更改。”直到犧牲,您也沒結婚,也沒有兒女,一心為革命而生,為革命而死。

中國人的故事|緻鄧恩銘:我們替您看這可愛的中國

1925年,咱們荔波發生旱災,家裡要揭不開鍋了。于是,大家想到了時任山東地方執行委員會書記的您,希望您可以寄一些錢回來,幫助家裡渡過災年。可您說,“我從濟南回青州就知道家裡米貴,但是我沒有分文彙回去,使老老少少受點苦,實在是罪過。但是弟弟們要原諒我,我也隻能謀個人溫飽、無力顧家。”您雖然掌管黨的許多經費,但自己一直生活清寒,每月組織發給的生活費也多被您用于接濟困難的同志。您穿着簡樸,春秋都穿着同一件灰白大褂。您為革命東奔西走,不惜以命相博,但是面對千裡之外的父母還有弟妹,您心懷愧疚。

您廣泛參與中國共産黨的建立活動。1921年7月,您代表山東共産主義小組出席了中國共産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當時的您隻有20歲,是唯一的少數民族代表,我們為您深感自豪。後來,您又舉辦勞工夜校,向勞工們傳播馬克思主義。您發動膠濟鐵路和四方機車廠勞工舉行全廠大罷工,組織五卅運動,為中國共産黨的成立奠定了群衆基礎。敵人對您恨之入骨,在您被捕入獄後,對您進行殘酷的折磨。您不屈不撓,在獄中還上司了兩次絕食鬥争,組織了兩次越獄鬥争,使部分同志得以脫險。我無法想象,您在犧牲前遭受過怎樣的痛苦和折磨,但我想,您如果看到咱們家鄉荔波的滄桑巨變,一定會倍感欣慰。

中國人的故事|緻鄧恩銘:我們替您看這可愛的中國

新中國成立前,地處黔桂邊陲的荔波深受戰亂紛擾,近百戶縣城民房在戰火中被毀,滿目瘡痍,經濟蕭條。新中國成立後,縣城建設加快發展,但“偏遠落後”“老少邊窮”一度還是荔波的代名詞。從1980年“兩瑤”扶貧開始,到“八七”扶貧攻堅,縣裡不斷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幫扶我們。走過了渴望溫飽的艱苦歲月,實作經濟由“黑”到“綠”的轉型,我們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做成了一件又一件大事。

大伯公,您知道嗎?我們村也脫貧摘帽了,鄉親再也不受貧困之苦了。精品水果、中藥材、旅遊産業成為了村子裡的支柱産業。這麼多年了,我們從未忘記過您,村裡在咱家建設黨性教育基地,每年有5萬多人來參觀學習。村子裡還走出了很多大學生,孩子們基本都能讀完高中或者職中,不會像以前一樣國中畢業就出去了,出路多了,鄉親們的日子越來越有奔頭。現在的貴州啊,縣縣通高速,村村通公路。開涵洞、建橋梁,一座座山、一條條峽谷連成了一條線。如果您能看到這些,該有多好!

中國人的故事|緻鄧恩銘:我們替您看這可愛的中國

最好的紀念,便是将您的這份精神時刻銘記。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由己而家,由家而國,護國便是守家。我們鄧家的家訓是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實實做事,我已将這家訓牢牢記在心裡。在享受今天幸福生活的同時,肩負起年輕人的責任。大伯公,您放心吧!

您的侄孫女:鄧慶梅

2021年4月5日

不隻是鄧恩銘,在那個覺醒年代,一批批仁人志士追随革命先驅,抛家舍業、離妻别子,義無反顧地踏進了為民族謀獨立、為人民謀解放的曆史洪流,并最終彙聚到中國共産黨的旗幟下。聶榮臻在家書中寫道:“男也雖不敢雲以天下為己任,而拯父老出諸水火,争國權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兒之有責。”關向應在緻叔父的家書中寫下抱負:“願終身奔波,竭能力于萬一,救人民于塗炭,犧牲家庭,拼死力與國際帝國主義者相反抗。”字裡行間流淌着共産黨人為追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而舍生取義的曆史擔當和堅定決心。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他們的鮮血從來就不會白流,今日之中國已經成為一個獨立民主自由的中國,他們夢寐以求的夙願已然變成現實。

紅燭淚,悲聲起;黃花飛,揚忠魂,最好的紀念便是銘記。如今,山河已無恙,不屈的精神須銘記!那些流過血、拼過命的英雄更須銘記!正如一位青年網友在留言中寫到的:“追尋先輩的紅色足迹,我們替您好好建設這個您未曾見過卻無比期盼的中國。中國的未來,就交給我們吧!”

盛世如斯,相信不僅如您所願,更會超您所願!

中國人的故事|緻鄧恩銘:我們替您看這可愛的中國

策劃:楊月 李慧慧

記者:李慧慧 毛婉怡(實習)李可欣(實習)王雅婷(實習)彭邦源(實習)董雨佳(實習)王玉烨(實習)

設計:王少微(實習)郭鑫源(實習)徐天嬌(實習)闵睿智(實習)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

中國青年作家報

河南工業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聯合出品

來源:中國青年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