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熱血灑齊魯的中共一大代表鄧恩銘

新中國成立時,毛主席曾對山東省的負責同志講:“革命勝利了,不要忘記老同志。你們山東應該把王盡美、鄧恩銘同志的情況搞清楚,應該收集烈士文物。”

讓毛主席念念不忘的鄧恩銘是誰呢?可能很多人對這個名字不太熟悉。其實他是中共一大、二大代表,無産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産黨創始人之一,山東黨組織的早期組織者和上司者。2009年9月10日,鄧恩銘還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熱血灑齊魯的中共一大代表鄧恩銘

1901年,鄧恩銘出生于貴州省荔波縣玉屏鎮水浦村,為了尋求救國真理,十六歲的鄧恩銘北上求學。在山東省立一中學習期間,鄧恩銘受到《新青年》等進步書刊的影響和啟迪。五四運動爆發後,鄧恩銘被推選為學生自治會上司人兼出版部部長,主編校報,并組織學生參加罷課運動。

期間,鄧恩銘與濟南省立第一師範的學生領袖王盡美一見如故,結為革命戰友。經過五四運動的洗禮,鄧恩銘等一批進步青年逐漸接受馬克思主義,并投身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擴大進步陣地,鄧恩銘和王盡美在濟南發起成立“勵新學會”,創辦《勵新》刊物,介紹俄國十月革命,抨擊社會現狀。

1921年春,濟南共産黨早期組織成立,鄧恩銘是小組負責人之一。同年7月,鄧恩銘與王盡美作為濟南中共黨組織代表,赴上海出席中國共産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參與了中國共産黨的建立。年僅二十歲的鄧恩銘,回濟南建立中共山東支部,從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作為青島革命的拓荒人,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他一人在戰鬥,鄧恩銘在寫給好友劉仁靜的信中說:“實好似窮困之孤軍奮鬥。”

在鄧恩銘的積極策劃下,1925年2月,膠濟鐵路和四方機車廠勞工舉行全廠大罷工。鄧恩銘、王盡美又組織上司了青島日商紗廠勞工同盟大罷工,形成了青島曆史上第一次罷工高潮,曆時三個多月,成為五卅運動的先導。

熱血灑齊魯的中共一大代表鄧恩銘

1925年11月,因為山東地方委員會機關被敵人破壞,鄧恩銘被捕入獄,遭受殘酷折磨。後因在獄中染上肺結核,經黨組織多方營救,得以保外就醫。期間,鄧恩銘的父母等親屬曾以定親等名義勸阻他,他在家書中回複“兒主張既定,決不更改”,革命意志始終沒有動搖過。大革命失敗後,鄧恩銘輾轉山東各地,繼續上司黨組織開展鬥争。

1929年1月19日,鄧恩銘從淄博礦區傳回濟南,由于王複元、王用章叛變,鄧恩銘在濟南再次被捕入獄。面對酷刑折磨,鄧恩銘咬緊牙關,毫不動搖,在獄中還上司了兩次絕食鬥争,組織了兩次越獄鬥争,使七名同志先後脫險,而他自己卻因為身體病弱,未能逃脫,被投入死牢。

1931年3月,鄧恩銘寫了最後一封家信,并留下訣别詩:“卅一年華轉瞬間,壯志未酬奈何天,不惜惟我身先死,後繼頻頻慰九泉”,表達了舍生取義、視死如歸的家國情懷和對革命後繼有人的堅定信心。随後,鄧恩銘等二十二名共産黨員被反動軍閥韓複榘殺害于濟南緯八路刑場,鄧恩銘身負鐐铐,高唱《國際歌》從容就義,年僅三十歲。

熱血灑齊魯的中共一大代表鄧恩銘

峥嵘歲月,青春熱血,從貴州到山東,鄧恩銘種下的革命火種,百年後依然生生不息。他的堅強勇毅如同一盞明燈,激勵着後人為革命事業而奮鬥。生長在和平年代的我們,重溫曆史,銘記英雄,才能明白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