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时,毛主席曾对山东省的负责同志讲:“革命胜利了,不要忘记老同志。你们山东应该把王尽美、邓恩铭同志的情况搞清楚,应该收集烈士文物。”
让毛主席念念不忘的邓恩铭是谁呢?可能很多人对这个名字不太熟悉。其实他是中共一大、二大代表,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山东党组织的早期组织者和领导者。2009年9月10日,邓恩铭还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1901年,邓恩铭出生于贵州省荔波县玉屏镇水浦村,为了寻求救国真理,十六岁的邓恩铭北上求学。在山东省立一中学习期间,邓恩铭受到《新青年》等进步书刊的影响和启迪。五四运动爆发后,邓恩铭被推选为学生自治会领导人兼出版部部长,主编校报,并组织学生参加罢课运动。
期间,邓恩铭与济南省立第一师范的学生领袖王尽美一见如故,结为革命战友。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邓恩铭等一批进步青年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并投身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扩大进步阵地,邓恩铭和王尽美在济南发起成立“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刊物,介绍俄国十月革命,抨击社会现状。
1921年春,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邓恩铭是小组负责人之一。同年7月,邓恩铭与王尽美作为济南中共党组织代表,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年仅二十岁的邓恩铭,回济南建立中共山东支部,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作为青岛革命的拓荒人,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他一人在战斗,邓恩铭在写给好友刘仁静的信中说:“实好似穷困之孤军奋斗。”
在邓恩铭的积极策划下,1925年2月,胶济铁路和四方机车厂工人举行全厂大罢工。邓恩铭、王尽美又组织领导了青岛日商纱厂工人同盟大罢工,形成了青岛历史上第一次罢工高潮,历时三个多月,成为五卅运动的先导。
1925年11月,因为山东地方委员会机关被敌人破坏,邓恩铭被捕入狱,遭受残酷折磨。后因在狱中染上肺结核,经党组织多方营救,得以保外就医。期间,邓恩铭的父母等亲属曾以定亲等名义劝阻他,他在家书中回复“儿主张既定,决不更改”,革命意志始终没有动摇过。大革命失败后,邓恩铭辗转山东各地,继续领导党组织开展斗争。
1929年1月19日,邓恩铭从淄博矿区返回济南,由于王复元、王用章叛变,邓恩铭在济南再次被捕入狱。面对酷刑折磨,邓恩铭咬紧牙关,毫不动摇,在狱中还领导了两次绝食斗争,组织了两次越狱斗争,使七名同志先后脱险,而他自己却因为身体病弱,未能逃脱,被投入死牢。
1931年3月,邓恩铭写了最后一封家信,并留下诀别诗:“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表达了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家国情怀和对革命后继有人的坚定信心。随后,邓恩铭等二十二名共产党员被反动军阀韩复榘杀害于济南纬八路刑场,邓恩铭身负镣铐,高唱《国际歌》从容就义,年仅三十岁。
峥嵘岁月,青春热血,从贵州到山东,邓恩铭种下的革命火种,百年后依然生生不息。他的坚强勇毅如同一盏明灯,激励着后人为革命事业而奋斗。生长在和平年代的我们,重温历史,铭记英雄,才能明白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