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觉醒年代——从贵州走出去的早期共产党人 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

觉醒年代——从贵州走出去的早期共产党人 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
觉醒年代——从贵州走出去的早期共产党人 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

百年征程,贵州故事。一百年前,贵州的有志儿女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走出大山,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为中国革命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发掘、守护党史上的贵州元素——革命烈士遗物,重温觉醒年代从贵州走出去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融入到贵州人民的血脉之中。从革命烈士的遗物中,了解背后的党史故事,感受革命先烈的家国情怀和信仰力量,牢记党的殷切嘱托,自觉担当历史使命。为庆祝党的百年华诞,贵州省博物馆隆重推出了《百年征程 贵州故事——文物文献展》。今天要讲述的是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邓恩铭。

邓恩铭,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中唯一的少数民族,1901年出生于贵州省荔波县的一个水族农家。小学毕业时,其远在山东任职的堂叔决定资助他,16岁的邓恩铭由此来到济南,进入山东省立第一中学继续求学。之后受到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影响,走上革命道路,成为山东党组织的缔造者和早期领导者,曾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青岛市委书记等职,1931年英勇就义。

《百年征程 贵州故事——文物文献展》中,展出了两件邓恩铭烈士的遗物——儿时穿过的兰绸夹背心和致母亲的家书。一衣裳一家书,让我们深刻感悟他的家国情怀和信仰力量。

一衣裳,即兰绸夹背心。该背心兰绸为本色,面料上有花蝶图案,里料为浅绿色,长59.3cm,肩宽37.7cm,摆宽47cm,可套于长袍上搭配着穿。这件衣裳是邓恩铭10岁左右,在贵州省荔波县穿的衣服。1963年,贵州省博物馆于荔波县北街邓家征集而来。邓恩铭是家中长子,父母希望他能考取功名,早日成家立业,安稳一生,可是邓恩铭选择了一条革命道路。“儿生性与人不同,最憎恶的是名与利,故有负双亲之期望,但所志既如此,亦无可如何”,这是邓恩铭致父亲家书上给出的回答。虽然担忧儿子的安危,但邓恩铭父母最终还是无条件的支持儿子的革命事业。

觉醒年代——从贵州走出去的早期共产党人 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

(邓恩铭儿时穿过的兰绸夹背心)

一家书,一份深切的忆母之情。展览中的这封家书,是1930年12月5日邓恩铭致母亲的书信。该书信长62cm,宽25.7cm,毛边纸墨笔书写。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的是邓恩铭离家10余载不能尽孝,对祖母和父亲离世不能在家的愧疚,以及“但愿母亲常健,儿病无恙,则将来总有使母亲享福之一日。但其平凡之职务,儿实不屑为也。”从平实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对革命事业,邓恩铭无限忠诚、坚定信念,对家人,邓恩铭却满怀愧疚;第二部分写的是婚姻之事。邓恩铭父母在贵州老家给他提了一门亲事,希望他早日回家完婚。信中邓恩铭主张退婚,是不得已的,“云仙对儿的痴情,亦非儿所料及......儿为人道起见,且不忍辜负云仙情意,仍主张在儿未回家之前把云仙接过来”,体现一个革命党人的涓涓柔情和责任担当;第三部分谈到“现闻将有大赦,儿多少总能蒙恩万一,则儿或许能在不久的将来恢复自由”。

觉醒年代——从贵州走出去的早期共产党人 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

(邓恩铭致母亲的信)

邓恩铭生前曾三度入狱。第一次是1925年5月,邓恩铭在济南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并被逐出青岛;1925年11月再度被捕入狱,后因在狱中染上肺结核,经党组织多方营救,得以保外就医;第三次是1929年初,因叛徒的出卖导致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受尽酷刑,毫不畏惧,发动领导了两次绝食斗争和两次越狱斗争,使7名同志先后脱险,而他自己因身体病弱,未能逃脱,被投入死牢。1931年4月5号,邓恩铭被国民党杀害于济南市纬八路刑场。

革命衣裳家书仍旧在,烈士英魂永定格。母亲虽等不到归家的游子,但烈士的革命精神永流传。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邓恩铭烈士诞辰120周年,缅怀革命先烈,贵州省博物馆推出《百年征程 贵州故事——文物文献展》,重温这一段党史故事。我们作为邓恩铭烈士的家乡儿女,更应革命胜利不忘本,吃水当记掘泉人。缅怀从贵州走出去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仰,不忘初心使命,学习恩铭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文字:张小英

编制:信息中心

审核:王曼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