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覺醒年代——從貴州走出去的早期共産黨人 中共一大代表鄧恩銘

覺醒年代——從貴州走出去的早期共産黨人 中共一大代表鄧恩銘
覺醒年代——從貴州走出去的早期共産黨人 中共一大代表鄧恩銘

百年征程,貴州故事。一百年前,貴州的有志兒女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走出大山,加入中國共産黨,投身到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為中國革命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發掘、守護黨史上的貴州元素——革命烈士遺物,重溫覺醒年代從貴州走出去的中國共産黨人的革命故事,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融入到貴州人民的血脈之中。從革命烈士的遺物中,了解背後的黨史故事,感受革命先烈的家國情懷和信仰力量,牢記黨的殷切囑托,自覺擔當曆史使命。為慶祝黨的百年華誕,貴州省博物館隆重推出了《百年征程 貴州故事——文物文獻展》。今天要講述的是中國共産黨一大代表鄧恩銘。

鄧恩銘,中國共産黨一大代表中唯一的少數民族,1901年出生于貴州省荔波縣的一個水族農家。國小畢業時,其遠在山東任職的堂叔決定資助他,16歲的鄧恩銘由此來到濟南,進入山東省立第一中學繼續求學。之後受到新文化運動和馬克思主義影響,走上革命道路,成為山東黨組織的締造者和早期上司者,曾任中共山東省委書記、青島市委書記等職,1931年英勇就義。

《百年征程 貴州故事——文物文獻展》中,展出了兩件鄧恩銘烈士的遺物——兒時穿過的蘭綢夾背心和緻母親的家書。一衣裳一家書,讓我們深刻感悟他的家國情懷和信仰力量。

一衣裳,即蘭綢夾背心。該背心蘭綢為本色,面料上有花蝶圖案,裡料為淺綠色,長59.3cm,肩寬37.7cm,擺寬47cm,可套于長袍上搭配着穿。這件衣裳是鄧恩銘10歲左右,在貴州省荔波縣穿的衣服。1963年,貴州省博物館于荔波縣北街鄧家征集而來。鄧恩銘是家中長子,父母希望他能考取功名,早日成家立業,安穩一生,可是鄧恩銘選擇了一條革命道路。“兒生性與人不同,最憎惡的是名與利,故有負雙親之期望,但所志既如此,亦無可如何”,這是鄧恩銘緻父親家書上給出的回答。雖然擔憂兒子的安危,但鄧恩銘父母最終還是無條件的支援兒子的革命事業。

覺醒年代——從貴州走出去的早期共産黨人 中共一大代表鄧恩銘

(鄧恩銘兒時穿過的蘭綢夾背心)

一家書,一份深切的憶母之情。展覽中的這封家書,是1930年12月5日鄧恩銘緻母親的書信。該書信長62cm,寬25.7cm,毛邊紙墨筆書寫。内容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講述的是鄧恩銘離家10餘載不能盡孝,對祖母和父親離世不能在家的愧疚,以及“但願母親常健,兒病無恙,則将來總有使母親享福之一日。但其平凡之職務,兒實不屑為也。”從平實的語言中我們感受到,對革命事業,鄧恩銘無限忠誠、堅定信念,對家人,鄧恩銘卻滿懷愧疚;第二部分寫的是婚姻之事。鄧恩銘父母在貴州老家給他提了一門親事,希望他早日回家完婚。信中鄧恩銘主張退婚,是不得已的,“雲仙對兒的癡情,亦非兒所料及......兒為人道起見,且不忍辜負雲仙情意,仍主張在兒未回家之前把雲仙接過來”,展現一個革命黨人的涓涓柔情和責任擔當;第三部分談到“現聞将有大赦,兒多少總能蒙恩萬一,則兒或許能在不久的将來恢複自由”。

覺醒年代——從貴州走出去的早期共産黨人 中共一大代表鄧恩銘

(鄧恩銘緻母親的信)

鄧恩銘生前曾三度入獄。第一次是1925年5月,鄧恩銘在濟南被國民黨當局逮捕入獄,并被逐出青島;1925年11月再度被捕入獄,後因在獄中染上肺結核,經黨組織多方營救,得以保外就醫;第三次是1929年初,因叛徒的出賣導緻被捕入獄。在獄中,他受盡酷刑,毫不畏懼,發動上司了兩次絕食鬥争和兩次越獄鬥争,使7名同志先後脫險,而他自己因身體病弱,未能逃脫,被投入死牢。1931年4月5号,鄧恩銘被國民黨殺害于濟南市緯八路刑場。

革命衣裳家書仍舊在,烈士英魂永定格。母親雖等不到歸家的遊子,但烈士的革命精神永流傳。2021年是中國共産黨建黨100周年,也是鄧恩銘烈士誕辰120周年,緬懷革命先烈,貴州省博物館推出《百年征程 貴州故事——文物文獻展》,重溫這一段黨史故事。我們作為鄧恩銘烈士的家鄉兒女,更應革命勝利不忘本,吃水當記掘泉人。緬懷從貴州走出去的早期中國共産黨人,堅定理想信仰,不忘初心使命,學習恩銘精神,傳承紅色基因。

文字:張小英

編制:資訊中心

稽核:王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