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怎麼樣才是真正的君子?孔子的這段話給了明示

怎麼樣才是真正的君子?孔子的這段話給了明示

在這世間,我們要做君子,不做小人,因為君子心胸寬廣,做任何事都能問心無愧,活得十分開心,容易獲得周圍人的認可,也就更容易成功。

而小人呢,做事不坦蕩,經常遭到周圍人的唾棄,自己的心裡也是時常不安的。

《論語》中關于君子的論述有很多,本文摘取了一段作以論述,剩餘的我會在下面的文章慢慢分享給大家。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孔子說:做為一個德行高尚的君子,行為如果不莊重,那就沒有威嚴,也就沒有氣場;不能持重,學習知識也不能牢固。君子的行為準則,應該以忠和信為主。他所交的朋友,也都是些品行高尚之人。他如果犯了過錯,就不怕畏難,堅決改正它。

怎麼樣才是真正的君子?孔子的這段話給了明示

▶君子不重,則不威

孔子的弟子評價老師:望之俨然,即之也溫。說他遠遠地望去,很嚴肅很莊重,一接觸,笑臉就出來了,待人非常溫和,這就是修養到家了。

孔子認為,做為一個君子,應當莊重大方,不能散漫輕浮,舉止随意。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精神氣質,這樣的人,自然氣場十足,才能具有人格的尊嚴。

這就是所謂的“人必自重而後人重之,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

▶學,則不固

隻有一個莊重而威嚴的人,才能認真對待學習,才能把所學的東西牢牢掌握。

這裡所強調的是:内外兼修,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

一個人如果外表非常美麗,但外在舉止卻畏畏縮縮,或是浮誇傲慢,就是因為内在涵養不夠的原因,一個内心持重端莊的人,會反映到外在的氣質上來,大方得體,這樣的人,一定是學了很多知識,并把它牢牢掌握的人。

怎麼樣才是真正的君子?孔子的這段話給了明示

▶主忠信

“忠”是一個人内心對某個人,某個理念,某個原則有着堅定的朝向,是以他的内心非常充實。“信”是誠信,言出必行,言而有信。

一個人如果思緒飄蕩,内心無處安放,那麼他不可能有所作為。因為沒有人敢放心地把事情交給這種想一出是一出的人。

而如果一個主忠信的君子,内心裡仿佛有一根定海神針,不管遭遇怎樣的境遇,他都會按照忠信的原則去辦事,這才是讓别人放心的人。

▶無友不如己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是以孔子這裡不是說不和品行不如自己的人來往,而是說要善于發現朋友的長處和優點,向他學習,要想到周圍所有的朋友都比我強。

佛陀說:人人都是佛。

當你看每個人都能看到他身上的美好時,才稱得上真正的正人君子。

怎麼樣才是真正的君子?孔子的這段話給了明示

▶過則勿憚改

南懷瑾先生說:當你知道過錯,就算你開悟。

我們每個人都會犯錯,我們不要害怕去承認它,更不要害怕去改正它,我們要有敢于發現自身的不足和改正不足的自覺和勇氣,有的人甯死不肯承認自己的過錯,那就是執迷不悟。

孔子說是人都會有過的,不需要逃避掩飾,“過則勿憚改”,改了就好了。

《增廣賢文》有雲:君子樂得做君子,小人枉自做小人。

做君子的人很樂意繼續做君子,因為他們越做越開心,做小人的人最後會不喜歡做小人,因為他們不開心,覺得不值得。

唯有君子之路才是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