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故事之四十:孔子如何成為人生的赢家
孔子在他生活的年代,雖然沒有封爵顯達,然而他十三年周遊列國,積累了豐富的人生閱曆,晚年回到魯國,教書育人,為後世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的人才,在他過世後百多年的時間裡,他的思想被曆朝曆代所尊崇,他可以算的人生的赢家了,然而孔子的學問從何而來呢?
有次孔子跟子貢說,你以為我的學問是從廣泛的學習而來嗎?是因為我博聞強識嗎?普通我們認為,當然是了,不多學、勤學,怎麼才能有學問呢?
子貢也是這樣回答的。但是孔子卻說,不是這樣的,就像我們說有些下象棋的,天天下、月月下,下了一輩子,但還是個“臭棋簍子”,有些人很努力地在學,但是總也沒有開竅,看來,多學并不一定能強識,就像釋迦牟尼的大弟子—阿難,被稱為“多聞第一”,腦子像一台電腦,釋迦牟尼所說的話,他全都一字不落的記下來了,但是在衆多師兄弟中,他的學位卻不是最高的。像阿難的師兄—摩诃迦葉,如果是博士後的話,阿難僅僅還是個學士學位。
孔子當然知道這個,那麼他是如何答複子貢的呢,他說:。我是通達了一點,就所有的都通達了,道家也有類似的說法:。這個一就有如此的重要,那麼這個一是什麼呢?按照李炳南的解釋,是曾子的“忠恕之道”,忠恕是人的的本心,忠是做事誠誠懇懇、恕是原諒一切人,也就是“敬業而樂群”,在機關用心做事、友待同僚,時時刻刻不忘“忠恕”,那麼也就能“得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