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淡水名魚分别是什麼?
這個問題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标準答案,衆說紛纭,大概每個人心中都有個答案吧!

在我們豫北鄉下,凡是有個大事需要大擺宴席待客的,如婚、喪、嫁、娶,人來客往,有一道菜是不能少的,那就是黃河鯉魚。如果誰家的宴席上了兩道魚,客人飯後回去見人就會不住地贊歎:“啧啧,啧啧,看人家的桌上,雙魚哩!啧啧!”。盤中鯉魚擺頭翹首,狀如“鯉魚躍龍頭”,令人心花怒放。是以就有了“無鯉不成席”之說。
黃河鯉魚,因為黃河水中滲有大量黃沙,它在生長過程中鱗色便随黃水變成金黃色。它是名貴魚種,肉質細白,肉味鮮美,灰背紅尾,無泥腥氣,古時被當作貢魚。傳說禹前有72條躍過龍門後成龍,沒過龍門的額頭上都留有摔傷後的黑疤,故有詩: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因其與化身為龍僅一門之距,古人稱之神魚,并封衆魚之首。
我第一次釣到黃河鯉魚的時候,就被它的蠻力所震撼。當時,擡了幾下竿子,收了幾下輪子,隻聽見吱吱的響聲,魚線帶着瀉力一下子出去了十幾米,過了十幾分鐘,我把魚牽到了離岸邊15米左右的距離,這時,隻看見一個大的漩渦,露出蒲扇般大的紅色尾巴,是條大鯉魚!魚聽到響聲,受了驚吓,又猛一掉頭,向湖中沖去,我又趕緊把力調松了些,就這樣,往往複複有二十多分鐘,這條大鯉魚終于沒有力氣了,側躺着身子,張着嘴,被拖上岸足足18斤。
“秋風起,三蛇肥,鲈魚美,鲮公擺擺尾”——這是流傳于我國某地的一句順口溜。松江鲈魚雖小,産量又不多,但名聲頗大,這主要是因為此魚肉質細肥嫩, 潔白如雪,沒有細毛刺,滋味鮮美絕倫。千多年來,有許多文人騷客頌揚過它。
宋代大詩人蘇東坡在密州做知州時曾作詩雲:“霜風收綠錦,萬頃水雲秋;海氣朝成市,山光晚對樓;舟車通北阙,圖畫入南州;且食鲈魚美,五盟在白鷗。”當然,最為脍炙人口的當數範仲淹的那篇《江上漁者》:江上往來人,但愛鲈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裡。
松江鲈魚壽命隻不過一年,冬末春初,大魚到海口産卵以後,随即死去,幼魚孵出,在春夏之交紛紛上溯到黃浦江各支流,秋天長成。金秋季節,一群群四鰓鲈遊至松江秀野橋下, 這時正是捕撈鲈魚的黃金季節。
釣鲈魚的方法很多:最佳的活餌是小青蛙,這種釣法将鈎穿過青蛙的下唇,不必放任何鉛墜,投到水中之後,青蛙将手舞足蹈 ,凡是鲈魚,見到沒有不生氣的 。即怒吞上鈎 。用蚯蚓釣鲈魚,絕對不能鉛墜。因為蚯蚓的下沉速度就過快,鲈魚警覺而不咬鈎。
此魚也叫翹嘴紅鲌,平時多生活在流水及大水體的中上層,遊泳迅速,善跳躍。以小魚為食,是一種兇猛性魚類。中國大多地方都有其身影,但興凱湖大白最具代表性,其色白似玉,在陽光照射下銀光熠熠,肉質細嫩,潔白,鮮美,曆來被視為上等魚類。
相傳唐代有位皇帝南巡,禦舟行至湖北江淩府界内時,忽有一尾大白魚躍出水面,落在禦舟之甲闆上,隻見魚兒活蹦亂跳,陽光照射,銀光熠熠,逗人喜愛。皇帝令禦廚烹饪,品嘗之後,對白魚的美味大為贊美,從此,江陵府産的大白魚就被列為貢品。大詩人杜甫在其詩中曾形容“白魚如切玉”,可見白魚曆來就深受人們的喜愛。
翹嘴鲌魚是我們台釣手主釣魚種,,天然翹嘴鲌一般以小魚為食,蝦米最愛,我們這裡有很多傳統釣的釣手一直以"敵殺死"(一種微毒型農藥)殺蝦,毒得暈頭轉向的蝦在水面上連串地跳,就會引來貪婪的翹嘴鲌魚了,因為我一直反對這種殺雞取卵式的釣魚方法,是以在這裡就不加介紹了。
鲥魚是我國四大名貴魚類之一,古代詩人多有吟詠。宋代大詩人蘇東坡:“芽姜紫醋炙鲥魚,雪碗擎來二尺餘,尚有桃花春氣在,此中風味勝莼鲈。”明代詩人于慎行詩:“六月鲥魚帶雪寒,三千江路到長安。堯廚未進銀刀脍,漢阙先分玉露盤。”王安石也有“鲥魚出網蔽江渚,荻筍肥甘勝竹乳”的詩句。近代著名作家張愛玲有著名的人生三恨:一恨鲥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夢未完。唯第一恨純為口腹之欲,他們的詩句都對鲥魚贊美有加,足見鲥魚的美味如何。
每年4~5月初夏定時由海入江産卵,其他時間不出現,故由此得名。鲥魚為名貴魚類之首,榮華富貴,典雅清高,由于其出水即死,古時漁獲頭網魚須急如流星,馬不停蹄奉往京城,将當年的第一網鮮魚進貢皇帝。鲥魚既然被皇帝看中,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達官貴人、土豪劣紳,無不向鲥魚張開了天羅地網,鲥魚往哪裡逃?如今鲥魚終于絕迹,大家都沒得吃,統統熄火。
如今,該魚已斷市,雖不能斷言已經滅絕,但至少已無種群出現,多年來長江鲥魚有價無市,當年,為建成國内養殖基地,從美國進口魚卵,當地賣價一顆卵1萬元人民币,到岸價一顆卵2萬元人民币。長江鲥魚已列為國家一級保護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