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長城:發揮“吉林大米”品牌效應 帶動鄉村振興行穩緻遠

中國财富網訊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一項重大任務,5月8日,2021中國品牌日系列活動——鄉村振興與農業品牌建設論壇在上海舉辦,與會嘉賓集中探讨了品牌建設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

“吉林大米”作為地方快速崛起的農業品牌,成為本次論壇的精選農業品牌建設案例。吉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二級巡視員張長城出席論壇,就“吉林大米”的品牌建設經驗及未來規劃、“吉林大米”對鄉村振興的品牌帶動效應等話題接受專訪。

張長城:發揮“吉林大米”品牌效應 帶動鄉村振興行穩緻遠

吉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二級巡視員張長城。中國财富網 李林 攝

發揮品牌效應 打造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鮮活樣本”

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品牌則是産業振興的敲門磚和助推劑。張長城表示,從産區來說,發揮品牌的溢價效應,有利于引導農戶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種植、企業根據市場需求提供産品,帶動農戶增收、企業增效。

“中國大米看東北,東北大米看吉林”。張長城介紹,為了使“吉林大米”發揮自身價值,服務好人民美好生活需要,2015年,“吉林大米”品牌建設确立了“以我為主”的政策,通過對目标市場精準分析,重點突出品牌内在價值,彰顯品牌整體形象,實施科學精準傳播;通過科學系統的頂層設計,綜合運用各種媒介,實施線上線下組合推廣,最大限度地覆寫目标群體,實作品牌影響力的快速提升;通過對品牌成長特性分析,策劃不同階段宣傳推廣重點,實作品牌認知度、美譽度、忠誠度持續提升。

通過品牌建設持續發力,“吉林大米”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創造了國内農業區域公用品牌快速崛起的奇迹。2016年,“吉林大米”成功入選g20峰會和裡約奧運會中國女排指定用米;2018年,吉林市被標明為2022北京冬奧會集訓用米基地;2019年,“吉林大米”榮登“中國糧油影響力區域公用品牌”榜首;2020年,“吉林大米”入選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

張長城指出,“吉林大米”受到業内廣泛關注,已經成為吉林農業的“第一品牌”、吉林人引以驕傲和自豪的“白金名片”、全國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鮮活樣本”、“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的先行者。

全方位産業政策扶持 助力鄉村振興取得實效

鄉村振興需要政府、企業和農戶三方協同:政府是品牌戰略的制定者、戰略實施的統籌者,推動企業發展的扶持者;企業是品牌建設的主體;農戶則是品牌建設的基礎支撐。

據張長城介紹,為鼓勵、引導“吉林大米”産業聯盟企業積極開展品牌建設,吉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先後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對企業加以扶持。比如,對在目标銷區開設“吉林大米”直營店、商超專櫃的企業,給予開店補貼;結合國家優質糧食工程的實施,對符合條件的聯盟企業給予傾斜,幫助企業延伸産業鍊、提升價值鍊;鼓勵和引導企業通過“企業+農戶(合作社)+基地”模式,推進土地流轉和訂單收購,擴大“三品一标”水稻種植面積,建立生産有标準、品質可管控的企業自有基地;與國内知名電商合作,引入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能技術,促進中高端大米銷售;支援企業參與當地“鄉村振興”計劃,推動“鄉甜農莊”“稻夢小鎮”等特色項目的規劃和建設,探索專屬稻田訂制生産經營模式。

科技加持、多元傳播、政策到位多管齊下,助推“吉林大米”品牌建設再上層樓,鄉村振興取得實質性效果。張長城表示,相比品牌建設之初,目前吉林省水稻播種面積增加了近100萬畝,優良品種覆寫率超過80%;企業自有基地面積由130萬畝增長到300萬畝;中高端大米産量由9億斤增加到20億斤;水稻收購連續3年呈現市場平均價高于最低收購價0.1-0.15元/斤的可喜局面,每年帶動農民增收10億元以上。

強化“吉林大米”産業體系 打造萬億級農産品産業叢集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關于“吉林大米”品牌建設的方向與規劃,張長城指出,“十四五”期間,吉林省政府将集中打造包括水稻産業叢集在内的萬億級農産品十大産業叢集。

對于如何做大水稻産業叢集,張長城表示,目前已經确定了兩條主線:一是延伸水稻産業鍊,加大水稻加工副産品綜合利用,開發以大米為主的食品、保健品,增加産品附加值;二是創新大米營銷模式,打造以“吉林大米”“吉田認購”為主要形式,集休閑觀光、旅遊娛樂、農事節慶為一體的農業綜合體,把吉林的生态資源附加在大米上,提高農業整體效益。

“鄉村振興,品牌必須先行。”展望未來,張長城表示,吉林大米将圍繞品牌建設,強化産業體系、品質體系、營銷體系建設,做到産品精益化、生産标準化、加工規模化、營銷市場化,實作“優糧優産、優糧優購、優糧優儲、優糧優加、優糧優銷”;同時,發揮“吉林大米”品牌的引領和拉動作用,整合資源,優化結構,形成具有競争力的産業體系,帶動鄉村振興行穩緻遠。(胡長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