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馴服”香蕉已經有5000年的曆史,可以說是人類史上培育難度最高的水果,如今香蕉作為全球産量前三大水果之一,每年人類要吃掉1000億根,這次卻要大機率離人遠去。

在今天的水果王國中,香蕉絕對屬于第一梯隊,以咱們國家14億人口每年水果消費量排名為例,香蕉僅次于西瓜、蘋果、葡萄、柑橘排名第五位。街邊每一個水果攤上可以沒有榴蓮,可以沒有櫻桃,但一定有香蕉,但是現在告訴你,人見人愛的香蕉即将以很大的機率滅絕,很多喜愛香蕉的人估計很傷心。
當時更令人驚奇的是,1950年之前,人們吃的香蕉其實更好吃,但是那種品種早已經消失了,人們現在吃的香蕉其實是口味屬于二流水準的香蕉,如今這口味二流的香蕉也即将離人遠去,香蕉到底發生了什麼?70多年前更好吃的香蕉和現在的香蕉有什麼差別?面對如今“二流香蕉”也即将消失,人類還有辦法補救嗎?
為了講清楚這個疑惑,我們還需要從5000年前“陪伴”人類的香蕉說起。
有一個問題,誰是世界上第一個吃香蕉的人?答案是5000年前生活在太平洋第一大島、巴巴新幾內亞島上的一個古代人。
新幾内亞島位于熱帶,常年潮濕炎熱,适宜的氣候條件為香蕉的生長提供了最好的生存環境,一般而言香蕉樹也就是兩米多高,而島上的香蕉樹最高達到了25米,世界上最大的香蕉也在這裡誕生,長30厘米,重4斤,一個人是吃不完的。
早在5000年前,島上的原住民就開始“馴服”野生的香蕉,但是那時的香蕉肉裡面有很多很硬的種子,味道也沒有這麼軟糯香甜,假如不小心的話還會把牙硌了。
大航海時代,歐洲的商人利用貨船将香蕉樹帶到了世界各地,大規模的商業化種植和人工培育,終于進化出了如今種子極小,果肉軟糯香甜的香蕉。
直到1950年,人類吃的還是非常軟糯香甜的一種香蕉,名字叫做“大麥克”香蕉。它的外皮很厚,比較适應于長途運輸,外形粗壯,由于大麥克香蕉含有比現在的香蕉更多的一種叫做乙酸異戊脂的風味物質。是以香氣更加濃郁。
但是到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這種香蕉卻神奇地消失了。
很多人喜歡買一些香蕉口味的零食和飲料,卻發現與平時吃的真正香蕉味道對比,零食和飲料的香味明顯更足更濃郁,不了解内情的還以為,人們特意制作香氣更足的香精,其實這些零食和飲料模仿的是70年前人類吃的常見的香蕉的口味。所謂的香蕉香精就是添加了更多的乙酸異戊酯。
大麥克香蕉消失的奧秘和人類培育香蕉的方式有很大關系。
在生物學上,生物繁殖後代的方式大緻可以分為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
當初人類培育更好吃的香蕉品種時,為了香蕉進化出更好吃的特性,并且能夠穩定的一代代将好吃特性傳遞下去,于是将采用無性繁殖将香蕉培育了一代又一代。
在這個過程中,雖然香甜好吃的特性穩定傳遞了下來,但是也造成了一個緻命問題。
有性繁殖過程中,生物的基因可以互相交流,有利于發展出更多樣的生物特性,而無性繁殖基因穩定性很高,僅僅通過自身基因突變很難發展出新的具備普遍性的抗病特性,導緻所有無性繁殖的香蕉在基因方面過于雷同。
一旦發生大規模真菌侵襲,将對香蕉種群造成滅頂之災。
當年大麥克香蕉就遭遇了這種情況。
當時一種叫做“尖刀鐮刀菌”的真菌侵襲了大麥克香蕉,一旦香蕉樹沾染上這種真菌,會留在香蕉樹根部,釋放出毒素,引起香蕉樹細胞大規模死亡。
更令人無奈的是,對于這種真菌病,人類卻無能為力,眼睜睜看着一顆顆大麥克香蕉樹染病倒下,這種無藥可治的真菌很快侵襲了全世界幾乎所有的大麥克香蕉園,在那時,香蕉價格也是飛漲,到了普通老百姓買不起的程度。
既然大麥克香蕉即将滅絕,人類總不能任憑香蕉在地球上消失吧,于是科學家動員起來,終于在1947年培育出了抗病的香蕉新品種,名叫華蕉,也叫做香伢蕉。
現在大家吃的香蕉都屬于香伢蕉,雖然口味上比大麥克差一些,但是人類也算把香蕉這個水果挽留了下來,直到今天。
雖然香伢蕉在當年躲過了那次傳染病,但是黃葉病也在更新,終于在20世紀90年代,人們發現,一種全新的黃葉病也能感染香伢蕉!
到了今天,亞洲,非洲等地的香蕉園都已經陸續有香蕉樹感染了這種真菌,美洲的香蕉園暫時幸免于難,但是在全球化如此發達的今天,即使沒有感染這種黃葉病的香蕉園,染病也是早晚會發生的事。
面對這次香蕉面對的危機,人類還是有相應的補救辦法的。
首先第一個辦法也是最笨的辦法,那就是實體隔離,意思就是将現在還沒有染病的香蕉園用實體手段的方法隔離起來,保護他們不受真菌的感染,比如嚴格控制來自疫區的香蕉制品,種子,土壤等。
這種辦法隻能說管得了一時,并不是長久之計。要不然70多年前大麥克香蕉也不會全球都感染黃葉病。
第二個方法是在二倍體野生香蕉的基礎上新培育抗病的香蕉新品種,但是培育新品種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況且新品種培育并不是能抗新的黃葉病就可以,畢竟香蕉是拿來吃的,要兼顧口味和抗病性。
上一次大麥克香蕉滅絕和新香伢蕉培育,已經使得人類吃到的香蕉口味水準大減。如今新培育香蕉的口味到底是變好還是變得更壞誰也說不清。
第三個方法是基因編輯技術改良香蕉,也就是說直接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将野生香蕉的抗病基因直接編輯到香伢蕉上,使其直接具備抗藥性,同時也不會使得口味變得更差。甚至還可以将口味更好的大麥克香蕉的基因編輯進去,直接培育出口味更佳,抗藥性更好的新香蕉。
但是這種基因編輯的技術,很多人也是存有疑慮。
總結來看,無性繁殖的香蕉雖然保留了口味穩定性,但是也導緻了單一的抗病性,使得抗病性極差,曆史上,大麥克香蕉就曾遭遇過滅頂之災,如今香伢蕉再次面臨這種情況,我們還是希望生物學家早一天研發出抗病性的更好吃的香蕉,以免人類沒有了既便宜又香甜的香蕉可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