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兩部重頭電影《1921》和《革命者》同一天正式上映,兩部電影題材相同,也都集結了衆多大牌演員,并且演員還有交集,比如《1921》裡飾演何叔衡的張頌文,在《革命者》裡飾演李大钊。

因為類型和題材相同,自然會分流觀衆,兩部電影在同一檔期正面pk,目前票房已分出高下,截止到7月3日上午發稿,《1921》累計票房達到2.1億,而《革命者》僅不到3600萬,差距太大已經很難追上了。可能有人會說在正式上映之前《1921》有過幾輪點映,兩部電影不在同一起跑線,但從排片占比和上座率來看,《1921》排片比《革命者》多10%,但上座率依然領先,說明《1921》确實更受歡迎。
先來分析一下《1921》領先的原因。這部電影由黃建新和鄭大聖聯合執導,除了聚焦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之外,更吸引人的是超強的演員陣容,這方面确實要比《革命者》更強大一些。
參與電影拍攝為觀衆熟知的演員近百位,黃軒和倪妮戲份較多,王仁君、劉昊然、窦骁、張頌文、王俊凱、王源、歐豪、張雲龍、胡先煦、陳坤、李晨、倪大紅、馮紹峰、劉詩詩等明星難以細數,其中既有實力派演員,也有抓人眼球的流量明星,看《1921》,幾乎所有能給特寫鏡頭的都是家喻戶曉的明星,是以,看《1921》其中一個樂趣就是數明星臉。
并且。《1921》裡的明星還真不僅僅是走過場,大家都很努力的演好自己的角色,其中最圈粉的當屬黃軒和倪妮,兩個人在影片中飾演夫妻,陽台上對話、流淚的那場戲竟然不在劇本内,而是兩個人有感而發,确實令人敬佩。演員陣容強、表演線上,決定了《1921》票房超過同期上映的電影,并且随着後續會有大批包場,票房也會持續領先。
然而,與之相反的,《1921》的豆瓣評分則是同檔期影片中最低的,僅6.7分,超過55000位觀衆參與打分,有41.9%的網友打出三星,說明多數觀衆都覺得這是一部一般的電影。
《革命者》口碑較好,豆瓣評分7.5,有38.5%的觀衆打出四星。但同期評分最高的是7月3日上映的愛爾蘭卡通片《狼行者》,評分高達7.8,然而票房卻最慘,截止到發稿票房還不到200萬。
以往的規律都是口碑決定票房,但這次剛好反過來。而值得思考的是,同題材、同類型,《革命者》能得到觀衆認可,到底比《1921》好在哪?主要有兩點優勢。
一方面,從人物來說《1921》有些散,但《革命者》以兩個角色為核心,更容易抓住觀衆。前文提到過,《1921》演員陣容強大,過百位演員導緻每一個角色的戲份都不會很多,甚至有一些角色隻有一兩個鏡頭。電影篇幅有限,每個角色都難以深挖,也不會給觀衆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是以也不太容易觸到觀衆感動的點。但《革命者》正相反,參與的演員沒那麼多,張頌文、李易峰成為絕對主演,在電影中戲份最多,是以也有足夠的時間完成角色的塑造,加上張頌文的演技實在出色,幾場重頭戲張力十足,情緒噴薄而出,特别富有感染力,讓很多觀衆都看哭了,可以說《革命者》要比《1921》更打動人,是以更容易拿高分。
另一方面,《1921》更像是遵照時間線推進的紀錄片,缺乏新意。衆所周知的原因,今年同題材電視劇也特别多,在兩部電影上映前,已經輪番通過電視熒屏和觀衆見面,1921年前後的那段曆史被反複演繹,到了電影《1921》,确實已經沒什麼新意了。
而盡管是同一題材,但《革命者》卻以李大钊為核心,通過特别的視角講述那段曆史的故事,無論是劇情、人物還是節奏都要更勝一籌,也更像一部電影,這也是《革命者》口碑更好的原因之一。
縱觀近幾年上映的主旋律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都取得了優異的票房成績,除了得益于國慶檔檔期優勢外,兩部電影都接地氣,做到有笑有淚,更加貼近觀衆,《攀登者》《金剛川》等電影則有特效、大場面的優勢。
但7月1日的《1921》和《革命者》,則沒能改變電影市場低迷的形勢,沒能有效将觀衆拉回到影院,即便是周末大盤也整體低迷,這也證明,僅靠明星陣容很難吸引觀衆,還是要電影本身有賣點才行啊!接下來期待7月9日上映的張涵予、易烊千玺等人主演的《中國醫生》吧!希望能提振一下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