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17年前的今天,一門五傑,擒獲太平天國幼主的陳寶箴去世親見火燒圓明園獻策俘獲太平天國幼主東山再起的按察使中日甲午戰争的愛國者救苦救難的湖南巡撫戊戌變法的支援者

(萬象特約作者:東西望)

117年前的今天,1900年7月22日,一門五傑,擒獲太平天國幼主的陳寶箴去世

117年前的今天,一門五傑,擒獲太平天國幼主的陳寶箴去世親見火燒圓明園獻策俘獲太平天國幼主東山再起的按察使中日甲午戰争的愛國者救苦救難的湖南巡撫戊戌變法的支援者

陳寶箴(1831年-1900年7月22日),今江西修水縣義甯鎮,客家人。

青年時期入京,恰逢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他悲憤不能自己,拍桌恸哭。回家後,參加對太平天國作戰,設計擒獲天國幼主洪天貴福,深得曾國藩賞識。

陳寶箴十分支援戊戌變法,令湖南成為了變法的重要場地。因推薦維新人員,被革職。兩年後,猝然去世,享年69歲。另說被慈禧太後密旨賜自盡,自缢而死。

陳寶箴一家才人輩出,陳寶箴、陳三立(子)、陳衡恪(孫)、陳寅恪(孫)、陳封懷(曾孫)四代出五位傑出人物,後人稱之“陳氏五傑”。

117年前的今天,一門五傑,擒獲太平天國幼主的陳寶箴去世親見火燒圓明園獻策俘獲太平天國幼主東山再起的按察使中日甲午戰争的愛國者救苦救難的湖南巡撫戊戌變法的支援者

1831年,陳寶箴生于江西修水縣義甯鎮,客家人。1851年(21歲),鄉試中舉人,随父辦鄉團抵禦太平軍,義甯團練名噪一時。1860年(29歲),進京參加會試落榜,暫留北京,結交四方雅士。

陳寶箴在京期間,正值第二次鴉片戰争,英法聯軍進逼北京,鹹豐皇帝逃到熱河。1860年10月18日,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時,陳寶箴正在酒樓飲酒,一見火光,滿腔悲憤不能自己,拍桌恸哭,舉座動容。

117年前的今天,一門五傑,擒獲太平天國幼主的陳寶箴去世親見火燒圓明園獻策俘獲太平天國幼主東山再起的按察使中日甲午戰争的愛國者救苦救難的湖南巡撫戊戌變法的支援者

1861年(30歲),陳寶箴回家探望母親後,投入“果健營”,在湖南龍山、湖北來鳳之間防守太平軍。其時石達開大舉來犯,兩軍相持數月不下,糧食耗盡。陳寶箴前往永順募糧,援糧到後,石達開引兵退去。

1862年(31歲),慕名前往安慶拜谒兩江總督曾國藩,被奉為上賓,贊為“海内奇士”。陳寶箴傳回江西後加入席寶田軍,途中見數縣饑民遍野,便修書上陳江西巡撫沈葆桢,信中寫到“赈濟不能救人,救人不能生活,都是白饒”。

1864年(33歲),湘軍攻陷南京城,太平天國破,幼主洪天貴福出逃,陳寶箴獻策席寶田,派兵埋伏在廣昌、石城之間,果然擒獲天國幼主洪天貴福與重要人物十餘人。事後席寶田論功欲保舉他當知府,但是他沒有接受,而留在了曾國藩身邊。

117年前的今天,一門五傑,擒獲太平天國幼主的陳寶箴去世親見火燒圓明園獻策俘獲太平天國幼主東山再起的按察使中日甲午戰争的愛國者救苦救難的湖南巡撫戊戌變法的支援者

1868年(37歲),曾國藩調任直隸總督,寶箴就任湖南知府。當時貴州有苗亂,已經用兵數年,寶箴新官上任,隔年平定苗亂,功升道員。

1875年(44歲),署理湖南辰沅永靖兵備道,治鳳凰廳,管理有方,緻使當地民氣為之一變。1880年(49歲),再授河北道(屬河南省之河北道,治武陟)。1882年(51歲),拔擢為浙江按察使,不久因“王樹汶案”遭彈劾罷官。

1886年(55歲),由兩廣總督張之洞出面,奏調陳寶箴到廣東緝捕局任職,管理治安。1888年(57歲),鄭州黃河大決口,朝廷派禮部尚書李鴻藻視察河工搶修情況,陳寶箴前往襄助謀劃。1889年(58歲),湖南巡撫王文韶上疏力薦陳寶箴,隔年調到湖北, 曆任湖北按察使與布政使。

117年前的今天,一門五傑,擒獲太平天國幼主的陳寶箴去世親見火燒圓明園獻策俘獲太平天國幼主東山再起的按察使中日甲午戰争的愛國者救苦救難的湖南巡撫戊戌變法的支援者

(陳寶箴在鳳凰的故居)

1894年(63歲),中日甲午戰争一觸即發,清廷授陳寶箴直隸布政使,召入京城,商讨兵略,提出“固畿輔”、“擇軍将”、“嚴津防”、“簡軍實”、“籌急款”等《兵事十六條》。見光緒帝為戰事心力憔悴,就奏請光緒讀康熙帝的《禦纂周易折中》,以期在大變之中穩定心智。

1895年(64歲),清廷戰敗後,李鴻章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地賠款,寶箴痛哭“殆不國矣”,上疏痛心疾首指陳利害得失。李鴻章歸國後,寶箴不願意拜見他。寶箴說:“像李公這等勳舊大臣,明知不可戰,就該當仁不讓上書直谏,用生命、用職位表達事情的嚴重性,争久了,皇帝總會聽進去。今天卻因為害怕朝中議論畏罪塞責,以中國之大,宗社之重來孤注一擲,大臣怎能隻關心自己的進退?”

117年前的今天,一門五傑,擒獲太平天國幼主的陳寶箴去世親見火燒圓明園獻策俘獲太平天國幼主東山再起的按察使中日甲午戰争的愛國者救苦救難的湖南巡撫戊戌變法的支援者

(《馬關條約》簽字時的情景)

甲午戰争後,陳寶箴受兵部尚書榮祿舉薦,授湖南巡撫。寶箴在湖南任官多年,熟知地方民情,曾對人說:“我想為湖南服務的心,就像以前廉頗想為趙國服務一樣。”

當時湖南正逢大旱,赤地千裡,饑民遍野,共有二十多個州縣受災,其中又以浏陽、醴陵、衡山最為嚴重。情勢緊急,陳寶箴直接離津赴任。離津前發電報請求各省援助,得黃金五六十萬兩,大赈災情慘重的三個州縣。

初步勘察後,頒布嚴禁販米出境令,以確定糧米供應。此舉引起米商不滿,在洞庭湖畔聚集千餘艘米販舟船要強行出湘,寶箴派遣總兵帶軍隊趕往阻攔,當場誅殺為首聚衆滋事者,以鐵腕手段平嘩變、安民心。由于措施得當,救災及時,使得百數十萬人逃脫死亡的命運。

117年前的今天,一門五傑,擒獲太平天國幼主的陳寶箴去世親見火燒圓明園獻策俘獲太平天國幼主東山再起的按察使中日甲午戰争的愛國者救苦救難的湖南巡撫戊戌變法的支援者

陳寶箴十分支援戊戌變法,令湖南成為了變法的重要場地。當時曾在湖南參與變法活動的人有黃遵憲、江标、徐仁鑄、歐陽中鹄、熊希齡、梁啟超、唐才常、譚嗣同、皮錫瑞及其子陳三立等。

陳寶箴積極參與維新。他曾命湖南各州縣訂購《湘學報》,又贊助長沙的時務學堂,親臨講演于南學會。1898年,戊戌政變,因推薦劉光第、楊銳,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于江西南昌西山晴廬。

1900年7月22日,猝然去世,享年69歲。另說被慈禧太後密旨賜自盡,自缢而死。陳寶箴一家才人輩出,陳寶箴、陳三立(子)、陳衡恪(孫)、陳寅恪(孫)、陳封懷(曾孫)四代出五位傑出人物,後人稱之“陳氏五傑”。

117年前的今天,一門五傑,擒獲太平天國幼主的陳寶箴去世親見火燒圓明園獻策俘獲太平天國幼主東山再起的按察使中日甲午戰争的愛國者救苦救難的湖南巡撫戊戌變法的支援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