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著名畫家宋慶
【人物檔案】
宋慶,字廣大,著名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内蒙古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協會會員,中國書畫研究院副秘書長,文化部書畫藝術委員會委員。
2008年火炬傳遞紀念郵票設計者之一;2009年為北京會議中心創作《駝鈴》《雪域高原》《大漠風情》等作品;2009年由中國文藝出版社出版《中國當代藝壇名流研究——宋慶畫集》;2010年國畫作品《河漢蒸騰》被中央軍委辦公廳收藏;2019年參與創作繪制北京檔案館巨幅作品《京華韻》。
其作品先後在德國、法國、美國、日本,中國美術館、國家博物館、軍事博物館等多地展出,被國内外友人收藏。
▲ 宋慶作品:《祥雲萬裡》 68cm×136cm
——著名畫家宋慶筆下的山海畫卷
■ 記者 王柯
秋日傍晚,記者來到畫家宋慶的畫室。初次看到他的畫,便被作品中那些靈動如夢的光影、氤氲如詩的着色所吸引。他的畫作舒暢自然,直抵人心,不禁讓人想細細品味。特别是在夜幕深沉裡,這方大氣恢弘的繪畫世界仿佛向你打開,光影與色彩的完美結合,讓人心中悸動,看了便再也無法忘記。
那些遼闊祥和、質樸蒼勁的畫作,其實都是宋慶一步一步摸索出來的。他以多年對生活的深情,提煉出獨具特色的創新技法。他用筆墨勾勒,以色彩烘托,讓畫作更顯細膩、飽滿;他善于觀察,結合傳統畫法的虛實明滅,造就出天然祥和的意境。技法上集北派與南宗一體,題材上結合傳統寫意和西畫寫實,顯示出開宗立派的藝術才華,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這番獨具個人氣質的畫作,充滿了對傳統中國畫的傳承、挑戰與創新。在追逐藝術之高雅品質的道路上,他以頑強的藝術品性和不懈的努力,逐漸從衆多畫家中脫穎而出。
宋慶不僅在技法上為當代畫壇做出了創新貢獻,也對畫海進行了成功的探索,這既是中國畫題材上的創新,亦是把雄渾的海洋文化精神納入了中國傳統。最重要的是,他的畫作極富詩意的生機:他筆下的山,獨具厚重與樸實的品格;他筆下的海,深谙剛勁雄渾與含蓄包容的品性;他筆下的生靈,都煥發出恬淡、悠遠的心靈之光……他的畫境總給人以無限靜谧之感,時而讓人沉淪,時而讓人醒悟,置人于崇高的審美境界。但是,他并未止步于此,他把對生命的不斷沉思融入自己的畫理中,形成動與靜,詩情與深遠的和諧統一,以熾熱與坦誠,朝着内心開辟,隻身找尋着美好的光芒,并用特有的藝術語言表現出來,最終帶給人們切入幽深生命與靜谧生活的體驗。
▲ 宋慶作品:《塞外之秋》 68cm×68cm
心胸廣袤,詩情畫意
宋慶,出生于内蒙古赤峰,清新的牧場、奇特的山峰、遼闊的原野,滔滔的西遼河穿原而過,這些都是萦繞在他腦海中揮之不去的記憶。他是草原的孩子,這片廣袤的天地,帶給他無盡的自由與豁達,他的畫亦是如此。他的作品氣勢廣博遼遠,注重水墨塊面和虛實的處理,引入光的元素,賦予畫面以陰晴明滅的變化和生命活力,給人以雄渾壯美、格調高遠之意。同時帶給觀賞者以充沛的真實感、親切感、強烈的整體感和詩情,總之,既有道不盡的唯美,又有無盡的博大包容。
2002年以前,宋慶和衆人一樣,專注于傳統山水畫。因詩而畫,畫高山、畫長河,畫南朝四百八十寺,畫雄渾的殿宇、陡峭的廊檐、玲珑精巧的花菱窗……由于畫畫早,他積累了比較厚實的底子,對年畫、連環畫、版畫、木刻這些繪畫技法非常熟練。随後他來到北京,通過中國美術家協會舉辦的首期進階研修班學習,讓他的眼界更加開闊,逐漸孕育了新的繪畫思路,同時使他對藝術更加堅定與真摯,他開始大膽創作,不再拘泥于傳統,從傳統的筆墨中走向自己的畫路。
宋慶用筆注重虛實變化,墨色靈活,色彩大膽且忠于内心,整幅作品往往給人以靈動奔放而又不失清雅之感。中國書法與繪畫向來一脈同氣,宋慶也非常注重研習書法,并有不俗表現,對于其畫技和畫境之提升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的畫作極具功力,線條幹淨洗練,構圖自然,用筆細膩而不瑣碎,整體感很強。畫作《烏力吉》中,一抹烏雲遮住了大片草原上的光,草原被雲遮蔽成無盡的黑影,盡顯蒼茫。陽光從一旁輕薄的雲層射了下來,雲中是變幻莫測的光弧,光線一道道透射,奔襲草原而來。畫中間最亮的地方,像是正午的山谷,兩匹野馬沐浴在光下,輪廓清晰可見,盡顯其不羁、自由的靈魂。而畫面以一種仰望的視角,給人以草原的廣袤、天空的蒼茫、陽光給人的震撼深入人心,馬的昂首雄姿,悠然甯靜,望着腳下草原,又賦予畫面勃勃生機。
他那獨到的“光”的營造,他對色彩的描摹,如煙雨浸潤萬物般細膩。浩蕩的天色、磅礴的大海、巍峨的雪山、廣袤的草原,畫面總給人舒暢與天然之感。而光影的營造,更讓畫面充滿了動态的視覺觀感,讓人仿若在不羁的生命間虛晃。在他的筆力之下,萬物極具自然意象,又蘊藏道不盡的詩意,那種輕靈溢滿畫面,一切盡顯奔放之姿态,令人瞬間丢下了現實厚重的盔甲,迷醉于其中。在他的畫作《故鄉雲》中,朝陽在大山裡升起,高高的積雲豁開蔚藍的口子,巍峨的雪山泛着金色的光;而泛着金光的土地上,白色的雲卷鋪滿在山的腰間,近處的山丘頂的草甸上放着牛,一起都盡顯自然的淳樸與生機。他把天地之大美悠然地展現在我們面前,人背着雙手,淡然地感受着自然賦予的一切,沉醉于這片雲霧缭繞的金色世界。宋慶還注重畫面的布局結構,光影的營造,兩者完美結合,使得畫面處理相得益彰,渾然一體,獨具徜徉于自然中的舒适意境。在他的作品中,總有各色令人心曠神怡的光芒。
▲ 宋慶作品:《錦繡前程》 68cm×136cm
海勢浩蕩,恢弘磅礴
或許是農耕文明的長期影響,或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慣性使然,縱觀我國的傳統山水畫,未見有專事畫海的畫家,展現大海的國畫更是寥寥無幾,畫海的技法方面也近乎是空白,對水的概念及表現對象僅是江、河、湖。而今,越來越多的人被大海的美所震撼,海洋亦成為中國畫的嶄新領域。宋慶把自然界中的光、影、色大膽地運用到海洋繪畫作品中,在他的繪畫中,把潑墨、點染、皴擦和西畫中的色彩畫技法,完美、自然地結合,處理得十分妥帖,既有中國畫的恣意揮灑又有西畫的細膩生動。他還将版畫的骨感雕琢與水墨畫的潤澤灑脫精巧絕倫加以結合,進而形成自身獨特的藝術魅力。
精妙的筆墨勾勒出他心中的大海,展現出動與靜的結合、廣闊與微芒的融合,既有這生命力呈現出動态的流淌,又有浩渺博大的氣象。宋慶的海洋畫總能營造出廣袤無邊、空闊高遠之感受,仿佛摸到了大海躍動的脈搏。在作品《春潮》中,他以簡練的色彩點染、細膩生動的筆墨,勾勒出這廣闊的大海,光的絕妙處理,使得畫面更加飽滿動人,遠遠看去大海就像蔚藍的明珠,海水拍打在嶙峋的礁石上,瞬間激起了滔天的浪花,白色的浪花萦繞于礁石周圍,海浪從未止息,海鷗迎着風盤旋,這片海洋仿佛從未停止向世人彰顯它的磅礴之力。
畫海洋,是宋慶在心靈深處的一次激蕩,更是他在藝術海洋的孜孜探尋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精神家園。他用細膩的筆墨或明或暗,給畫面以強烈的縱深感,既借傳統的技法注重空間的建構,又以自身獨有的點染筆墨,描摹出一幅幅廣袤無垠、氣象博大的世界。他畫出了大海的磅礴與包容,大海對日月星辰,對任何的事物,都展現出它的寬廣心胸,它的詩意盎然。在作品《浩浩不息》中,那一個個千奇百怪的嶙峋礁石,正彰顯出海洋博大且無窮的力量。排排浪尖上跳動着浪花,大浪的濤聲陣陣,就像大海優美的歌聲。海既造就了這些礁石岸島,又孕育了翺翔的海鳥。海鷗在海面上展翅飛翔,它們搏擊長空,又堅持不懈。海面又向望不到盡頭的遠方綿延,它以氣吞山河之勢,包容萬物之量,承載着悠悠歲月,孕育着最具活力的生命,傳承着不息的文明。
▲ 宋慶作品:《故鄉雲》 68cm×136cm
生命不息,自由奔放
王維的詩,詩中有畫;宋慶的畫,畫中有詩。宋慶筆下的大山,高峨偉岸,氣勢雄厚,渾然于天地之間;他筆下的草原丘陵,平遠遼闊,蒼茫無盡,悠然于天人之際。畫的意境或澄澈、或朦胧、或廣袤、或跌宕,陽光浸潤萬物,極具豐盈的生命與充沛的活力,一派華夏土地的詩情畫意。現代的人們大多湧入城市之中,把自然純粹的魅力與氣魄,慢慢遺忘在身後,淡忘了生養物種的大地。是以他以内心的回歸,把曾經内心的自由奔放流溢于畫面,造就出生命與環境渾然一氣的絕美畫卷。
宋慶筆下的山海孤漠,從不過分追求形式與細節,他行筆極其明快舒暢,那些大山原野仿佛是幾筆揮就,卻又無限生動,光的運用更是爐火純青。畫中世界色彩通達,凝練暢快,又蘊含自然之奧妙與韻味。他的作品《高原風情》,仿佛就是幾點潑墨,點染出斑斓浩渺的大地。近處山包頂聳立着稀稀疏疏的藏式房屋,三兩個人影剛踏出了村莊,在漫山遍野的青稞中前行,黃澄澄的青稞順着山坡流淌,萬物細膩如詩。遠方皚皚的雪山林立,天高雲低,飛鳥遊走,仿佛能感受到大山間的蒼涼與清冷。既有大氣的山巒、廣袤的土地,又有植被披滿婉約的山坡、安然的藏族小屋。再細看畫面,仿佛生命在躍動,陽光也開始動了,猶如正在聆聽一首莫紮特的小調。整個畫面動靜結合,相得益彰,自然與生活如此和諧又如此灼灼生輝。
書畫作品畢竟是每一位創作者人格精神之寫照,其中必然展現格調、品位及人生境界。他在傳統筆墨的基礎上,用現代的審美觀念加以審視,将符合現代審美要求的因素篩選出來,使其既有古老觀念的内蘊,又具有現代生命的實質。在畫家宋慶身上有着一種濃郁的古代文士的情懷,又飽含了現代人生命的激情。他不斷汲取着大自然的靈秀之氣,關照着生命,以藝術沉思作為精神與靈魂,創造和呈現人與自然的和諧與統一。這既是他的一種人生經驗,也是作為一位藝術家對生活澎湃的熱愛之情。在作品《生生不息》中,茫茫雪山下,太陽高高升起,把高山的影子投在棕色的大地上。在這荒涼無邊的土地上,牦牛們慢吞吞地走着,啃着土地上冒出頭的小草,天上的飛鳥順着雪山盤桓,搜尋着雪山的饋贈。物種們順其自然、悠閑自得、心性平和地生活在天地中,每個生命都蘊含着龐大的力量,牦牛們健碩的肌肉,飛鳥們寬廣的翅膀,一切生命都是那般生氣盎然,生活又是如此的純粹與美麗,給人以無盡的回味。宋慶的畫作就是如此,追求着生活的純粹、生命的純粹、藝術的純粹。
宋慶的畫作,最明顯的特點還在于審美。他以淡泊甯靜的精神,創造出空靈遼遠的藝術境界,給人以芙蓉出水之唯美。宋代郭熙《林泉高緻》有雲:“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遊者,有可居者。”宋慶正是如此,他善于把握和營造這方山水世界,又在其中投入光影與色彩的交響曲,頓時畫作富有音樂感。時間開始在畫面流淌,眨眼間奔馬、牧人和一切生命都在前行,藝術複歸于生命之中,精神得以升華,生命吟唱出絕美的詩歌,令觀者沉浸在一種綿綿不息、言不盡意的意味之中。
▲ 宋慶作品:《雪域寄情》 136cm×68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