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戰中的甘地:勸中國人不抗日,勸猶太人不抵抗,勸英國人歡迎納粹

作者:鑒史風暴

被尊稱為“印度國父”的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1869年出生于一個印度教家庭,19歲時,他冒着被開除種姓身份的風險,前往英國學習法律,從倫敦大學法學系畢業後,他先是回到孟買當律師,卻因出庭時怯場而屢遭失敗,後來前往南非謀生。

二戰中的甘地:勸中國人不抗日,勸猶太人不抵抗,勸英國人歡迎納粹

雖然甘地崇拜西方文化和西方價值觀,但由于他有色人種的膚色和外貌,在南非受到一連串的歧視與侮辱,民族自尊心及同胞經受的苦難,讓甘地開始否定他傾慕過的西方文明,他鍛煉出了從事公衆工作的能力,成為反歧視運動的領袖人物,從此以“非暴力合作”的甘地主義聞名于世。

二戰中的甘地:勸中國人不抗日,勸猶太人不抵抗,勸英國人歡迎納粹

年輕時的甘地與妻子

甘地的“非暴力合作”主義,以印度教的仁愛、素食、不殺生主張,融合了《聖經》中的仁愛精神和托爾斯泰等人的和平思想,主張非暴力抵抗。此主義的核心理論,認為愛是人的天性,真理的原則就是愛的原則,隻要調動起人們愛的天性,喚起侵略者良知,就可以讓侵略者放下殺人武器、讓統治者甘心情願給予奴隸們人權,其實,這完全是甘地對強權抱有幻想的表現。

二戰中的甘地:勸中國人不抗日,勸猶太人不抵抗,勸英國人歡迎納粹

盡管甘地的号召在印度赢得極大響應,但由于英國殖民者對反抗者的血腥鎮壓和印度人民的武力抗争,他還是不得不幾次公開宣稱中止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印度最終成功獨立,雖然有甘地主義的因素在裡面,但更重要的是,以商業立國的英國維持遙遠的南亞次大陸統治的成本過高,英國人對土地和印度低效率的勞動稅收并不感興趣,而對利潤高的海洋貿易更重視,是以索性放棄了統治印度這一“虧本買賣”。

而自我感覺良好的甘地卻進一步向中國人和猶太人兜售他的“非暴力合作主義”,主張以精神對抗武力。

二戰中的甘地:勸中國人不抗日,勸猶太人不抵抗,勸英國人歡迎納粹

這個被丘吉爾稱為“化裝成東方苦行僧模樣”的“倫敦法學院畢業的善于煽動的律師”宣稱:“非暴力并不意味着向壞人的意志屈服和妥協。非暴力意味着以人的全部心靈來反對專制者的意志。隻要在這種人類法則指導下進行鬥争,哪怕一個人也能反抗非正義帝國的全部權力。”他認為凡參加非暴力抗争的實踐者都可以從内心得到喜悅,體會到美好,感受到自己變得強大。

二戰中,甘地寫公開信勸告捷克人、波蘭人和猶太人以非暴力方式反抗納粹,他贊揚投降的法國人“接受不可避免的結果,拒絕做一場愚蠢的屠殺的幫兇”。

在丘吉爾公開演講呼籲群眾奮起反抗納粹時,甘地勸說道:“你們可以邀請希特勒和墨索裡尼随意征服你們的國家,征服你們被稱作屬地的國家。你們也可以讓德國人跨上你們美麗的寶島,占領你們的無數富麗堂皇的名勝古迹。讓他們任意占領吧,但你們決不可喪失心志”。

他還想說服被納粹關押的猶太人集體自殺,讓全世界看到希特勒的暴行,好引導輿論一起譴責希特勒,讓希特勒感到慚愧,喚醒希特勒的良知。

二戰中的甘地:勸中國人不抗日,勸猶太人不抵抗,勸英國人歡迎納粹

集中營裡的猶太兒童

這種站着說話不腰疼的态度引起了猶太人的憤怒和痛責,猶太哲學家馬丁·布伯寫信質問甘地,問他知不知道有一種叫做集中營的地方?德國納粹天天在這裡以各種緩慢和快速的殺人方法屠殺猶太人,要滅絕猶太民族,這些魔鬼從沒有心慈手軟過一次。并告訴他,精神力量是無法轉化為真理力量的。而甘地的回答是:反正猶太人要被納粹殺掉,不如死得更有意義一些。

當墨索裡尼入侵埃塞俄比亞時,甘地也積極發表聲明,敦促埃塞俄比亞人要“任人宰割”,因為甘地認為,任人宰割的結果比反抗效果大……

1940年,甘地再次提倡暴力不合作運動,要求印度人不當英國人的仆從軍,不幫英國人打仗,時任國民政府考試院長的戴季陶應英國政府邀請出訪印度,在與甘地會面時,介紹了中國的抗戰形勢,而甘地卻再出驚人之語,要求中國停止抗日。

二戰中的甘地:勸中國人不抗日,勸猶太人不抵抗,勸英國人歡迎納粹

南京大屠殺紀念碑

甘地提出了一張“和平藥方”:“不管怎麼說,中國不是在實行非暴力。它能英勇對日抗戰,說明中國從來沒有非暴力意願。說它隻是自衛,從非暴力原則來說,這不是理由。從非暴力主義者的立場來看,我必須說,以一個擁有四億人口的中國,來對付一個開化了的日本,還是不得不以日本人的同樣手段來抵抗日本侵略,我以為這是不适當的。假如中國人有我這樣的非暴力信念,就不需要和日本人一樣的最新毀滅手段。中國人可以告訴日本人,‘帶着你們的毀滅手段來吧,我們以兩億人給你,可是剩下的兩億人我們是不會屈服的。’假如中國人真的這樣做了,日本人就會變成中國人的奴隸。”

這些荒唐透頂的主張,是非常符合外國統治者、侵略者胃口的,如果中國人真的服下這劑藥方,放棄對日寇的抵抗,除了亡國亡種外,不可能有第二條出路。

二戰中的甘地:勸中國人不抗日,勸猶太人不抵抗,勸英國人歡迎納粹

日本侵略軍中的印度僞軍

事實上,當時印度獨立的政治主張非常多樣化,與甘地并稱印度獨立英雄的蘇巴斯·錢德拉·鮑斯,還帶了九萬印度僞軍投靠日本人,試圖靠日軍提供的軍火和法西斯陣營的支援,來對抗印度境内的英軍,戰後,鮑斯的畫像卻與甘地的畫像一起懸挂在印度國會裡,直到現在。

二戰中的甘地:勸中國人不抗日,勸猶太人不抵抗,勸英國人歡迎納粹

參加“大東亞共榮會議”的鮑斯(右一)

而二戰後,東南亞的民族國家紛紛獨立,大多數是靠激進的武裝起義和失去平衡的國際政治環境才成功的,是以,甘地主義并不是一個經受過嚴格實踐考驗的政治主張。甚至,很難說他到底是不是為了給印度獨立增加讨價還價的籌碼,給二戰中的英國軍隊增加壓力,才有這些奇葩說法。

二戰中的甘地:勸中國人不抗日,勸猶太人不抵抗,勸英國人歡迎納粹

投靠納粹的鮑斯

更何況,崇尚軍國主義、提倡武士道的日本侵略者是帶着“海外雄飛”的決心來武裝占領中國的,他們積累了近百年的力量,要死死抓住這“千年一遇”的登陸良機,妄圖在中國大陸實作全面統治與殖民,當時,從天皇到百姓,都認為侵略有理、侵略有利。

在這種情況下,甘地還想勸說中國人采用“非暴力合作”,那完全是把中國人當成魚肉送到日本人的屠刀之下,是要求中國人當奴隸。幸好,中國軍民對甘地的這種荒謬透頂的言論不屑一顧,1945年,在中國人不屈的抵抗下,日寇的侵華戰争徹底破産。

在聖雄甘地的墓碑上,刻着一段英文,稱毀滅人類的七件事是:

1、沒有原則的政治;

2、沒有犧牲的崇拜;

3、沒有人性的科學;

4、沒有道德的商業;

5、沒有是非的知識;

6、沒有良知的快樂;

7、沒有勞動的富裕。

這七句話說得振振有辭、十分在理。在坐而論道這件事上,甘地确實是個高手,不愧其大英律師的教育訓練經曆,但也如這些碑文所說,他是個荒唐的沒有原則、沒有是非、缺少人性的理論家,他主張的“非暴力合作”,是以無辜者的血流成河去喚醒侵略者内心本已缺失的慈悲,想感化強權者,希冀于強權者的憐憫和良知重生,來實作和平。

二戰中的甘地:勸中國人不抗日,勸猶太人不抵抗,勸英國人歡迎納粹

晚年甘地與侄孫女相伴

如果人性真的如此簡單,就不可能出現那麼多罪惡,如果和平真的如此容易實作,就不會有那麼漫長的人類戰争史,隻有讓侵略的成本變大、犯罪的懲罰加重,以戰止戰,才能制止貪婪者的殘忍與罪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