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街巷口
在開國中将周希漢的數十年戎馬生涯中,有三個特點最為突出:
一是雖負過傷,但卻沒有留下過疤痕。
二是好友不多,卻是陳赓、陳康、許世友、李成芳等人的“鐵杆兄弟”。人人都知道“許和尚”打仗很牛氣,但他卻唯獨十分尊重周希漢。
三就是他的機智與清高。在一些曾與周希漢共事過的老戰友、老上級看來,他的清高,更像是一種“驕傲自滿”。對此,杜義德将軍還專門點評,認為在我軍中能指揮、有非同凡響表現的指揮員,或多或少都存在着驕傲自滿的弱點,猛将周希漢同樣不例外。到了後來,仗越打越好,功勞越來越大時,他這個特點就越明顯。
抗戰時期,386旅旅長的陳赓就找過周希漢談話,說他要是不驕傲自滿,多打幾仗下來,完全能當旅長,到時候,陳赓給他當參謀長。周希漢笑着說:“旅長,我哪敢讓你做我的參謀長?我這‘驕傲’的弱點,也改不掉呀。”

戰将周希漢
1940年榆社戰役勝利後,386旅旅長陳赓(左)與周希漢(右)戰地留影
1945年10月,周希漢從軍校畢業後,前往4縱10旅任旅長。返程前往太嶽的路上,他與部隊會合,随後領着戰士們參加同蒲戰役,攻打趙城。
10旅的前身,就是他的老部隊386旅。可周希漢離隊有一年多,按理說應該先了解下部隊情況再做部署,但當時的局勢不允許。在前往趙城的途中,周希漢聽取了政委劉忠、副旅長楚大明等人的報告,随後不顧勞累,一邊行軍一邊閱讀上級有關本次行動的訓示、行動方案。翻着翻着,他就産生了一種疑問:方案看上去很周密,卻并未貫徹主席的要求,即快速斬斷同蒲線,全力阻敵北上。别人沒看出來,他卻有自己的看法。事關大局,他抛開可能會被說是“冒尖”、“驕傲”的碎語,向上級申請對方案實施修改。
他叫來劉政委與楚副團長,說出了自己的看法:攻占趙城的這個方案,實施起來不會有什麼難度。但主席發起同蒲戰役的目的,就是為了阻擊胡宗南繼續向北調兵,這樣,劉、鄧大軍才能順利發起邯鄲戰役。眼下,必須從全局考慮。倘若10旅的行動被敵察覺,讓胡宗南提前調兵,隻需兩天就可以抵達臨汾;而閻軍利用鐵路線從太原南下,半天就可抵達。戰情按照這個方向發展,顯然是對我軍極為不利的。
楚大明詢問周希漢,想看看他有什麼高見。周希漢指出,部隊可以在“隐蔽”上做文章。部隊取消所有休整計劃,從淩晨出發,在老百姓起床前,越過人口較多的地區進入霍山;進入霍山後,利用山區地形、隐蔽優勢,加大行軍速度,争取在黃昏前抵達山口的水頭村,随後隐蔽待發。至于周希漢,他本人将率10旅的3個團長、旅部策馬先行,在水頭村迎接先遣偵察人員并聽取彙報,再當面布置作戰任務。除此之外,發揮洪趙遊擊大隊熟悉地形之便,黃昏時繞開村落,将各個分隊直接領到敵軍外圍據點前,趁敵開飯時突然發起進攻,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争取在8月17日午夜前肅清外圍,突破城關後轉入攻城戰。
按照周希漢的部署,16日夜,預先進入陣地的10旅各部突然對趙城發起猛攻。半天功夫就結束了外圍戰,轉入攻城。東、南、北三路連續猛攻,曆經5個小時最終全殲了趙城守敵。向西逃竄的300餘名殘兵,也盡數被20團所俘。
此戰,10旅成功斃敵200餘人,俘敵“督導司令”張榮凡以下1700多人。首戰同蒲線便打了個大勝仗,全旅上下一片歡騰。
同蒲戰役中,沿鐵路線出擊的我軍官兵
親臨一線指揮作戰的周希漢(手持望遠鏡者)
戰後,周希漢向陳赓報告時,直言自己“剛開始改作戰方案時,挺沒有信心。”陳赓卻告訴他:“有什麼好怕的?讀了一年書,指揮打仗不會了?”周希漢說:“這倒沒有,隻是怕有同志說我‘驕傲自滿’。”陳赓也笑了:“能有如此驕傲個性,但卻沒被驕傲所絆倒,也挺有本事!”
不過,因為有“驕傲自滿”一說,周希漢的晉升受到一定影響。直到淮海戰役結束後,才從旅長“坐火箭”成了10軍軍長。為此,二野的鄧政委還專門找他談過話。一見面,鄧政委就問:“這10年來,我們對你的晉升是有意壓了壓的。你早就可以當上軍長,知道為什麼現在才提拔你嗎?”
周希漢也頗有自知之明,認為自己的“驕傲自滿”情緒影響最大。鄧公告訴他,之是以不提拔他,就是要刹刹他的傲氣。對一名指揮員來說,如果過于驕傲自滿,很可能會讓整支部隊陷入危險之中。
身為進階指戰員的周希漢,不可能不清楚。但面對老首長的提醒,他卻還是有些不在意:“這個我當然知道,隻不過很難改掉啊。”鄧公聽了很嚴肅,居然拍了桌子,要求他必須改掉,否則怎麼像一個進階指揮員?
晚年的周希漢(中)
與其他開國戰将相比,晚年的周希漢既不寫回憶錄,也極少幫人審稿。有一回,秘書曾鼓動他去寫回憶錄,他說:“我們不能學101(注:戰争年代林彪的代号)。以前,101總搞得好像全國都是他打下來的一樣。如今我說我們二野的功勞大,明天别人說他們的功勞大,這有什麼意義?寫回憶錄是好事,但要寫多了、寫濫了,甚至借着寫回憶錄擡高自己,那就不是好事。活着的人說自己功勞大,說自己是英雄,怎能對得起犧牲的那些人?這樣的戰史、軍史、回憶錄有用嗎?曆史不是寫出來的。”
秘書卻認為,隻有通過他的手,才能把最真實的曆史留給後人。可周希漢的驕傲、清高脾氣上來了,始終不肯湊這個熱鬧。
【深耕戰争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