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靠近西部的幾個地方,現在叫“閩西”,古時閩西二字就是“汀州”,這個地方是福建客家菜系代表之一,這個地方有個閩西八大幹,傳說抗日的時候,那時候和日本抗戰的時候,因為客家話比較特殊,就用客家話傳遞情報資訊,以此防止日本監聽我們的重要情報。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閩西八大幹包括:長汀豆腐幹、連城地瓜幹、武平豬膽幹、上杭蘿蔔幹、永定菜幹、明溪肉脯2幹、甯化老鼠幹、清流筍幹。福建西部這個地方又稱為紅土地,因為在紅軍革命過草地的時候就從福建到江西這些地方,離江西井岡山也是很近的。據《汀州府志》記載,以上八個縣唐代明清至解放前均屬于汀州(福建五大州:福州、泉州、漳州、汀州與建州之一)管轄。是以閩西八大幹又叫“汀州八大幹”。
長汀豆腐幹
長汀縣屬于福建省龍岩市,屬于一個小縣城,長汀縣有一條小吃街,也是屬于一個旅遊的地方,主要因為山區多而沒辦法很好的發展經濟。長汀豆腐幹屬福建客家菜系,始于唐朝開元年間,距今已有1200多年曆史。長汀豆腐的制法與其他地區不同,采用酸漿(酸的豆腐水)做媒介。制作時适當控制火候,用大飄盆大酸漿往速效中徐徐注入,使豆腐腦緩緩凝結,再經濾壓而成。
是以,長汀豆腐鮮嫩可口,不酸不苦,用它制作的各種食品,如東坡豆腐、瓤豆腐、銀荷包、豆腐餃等。據閩西電視制作中心發言人就《客家風情》答記者問時說:孫中山先生曾居住長汀的河田。

連城地瓜幹
連城紅心地瓜幹,是福建龍岩市連城縣特産,中國國家地理标志産品。
連城地瓜幹已有300多年曆史,被譽為“紅心地瓜幹之鄉”,因其色澤美、口感好、富營養、多纖維、低熱量等優點,位居“閩西八大幹之首”。
連城地瓜幹用隔田、隔川、揭樂等地培植的紅心地瓜制作而成,這些地方土質松軟、酸軟适中,目前已經形成蜜餞、香酥、重組三大類型。
武平豬膽幹
武平縣屬于龍岩市下轄縣城,武平豬膽幹因其部位特殊,很多人估計都不吃的,因為很多人隻吃豬身上那些常吃的部位。豬膽幹制作考究,工序頗多,季節性強。要經過洗料、配料、腌制、晾曬、壓扁、整形、檢驗七道工序。主要食材有糯米豬肝、豬膽、五香粉、高粱酒、八角茴香、白糖、甘草。整個制作周期也是要一段時間的。一般武平豬膽肝可以存放一年至少,多則三五年,且放的時間越長,其色、香、味更好,歲月愈久,味道愈濃。
武平豬膽肝的食用方法很講究。如果是生制品,先從整塊肝上切下需要的量(每次約50克),盛放于小碟裡,然後加入少許的白糖白酒,放入鍋内蒸15分鐘便熟了,取出冷卻後切成很薄的片,擺盤造型,配上一些準備好的熟冬筍片或蔥或蒜,品味前賞心悅目,最後将蒸出來的原汁澆在切好的豬肝上,這樣才能保持它原有的獨特風味。夾一塊于口中,一種特有的香氣噴薄而出,細嚼慢咽,香、甜、甘、苦、醇、清才能品嘗出來,回味無窮。那種鮮中帶苦的味道真是好極了,無法用語言恰切地表達出來,隻有享用過的人,才能心領神會。吃武平豬膽肝,切忌狼吞虎咽,而應‘慢’吃,像品茶一樣,嗜酒的食客配點老酒,閉目沉思,其中樂趣,妙不可言。這裡蘊藏着武平客家人對于滋味和世道人心的某種特殊的感觸,延續着古老迷人,更為原始的味道。
上杭蘿蔔幹
上杭蘿蔔幹屬福建龍岩上杭縣傳統名菜,屬于閩菜系。
上杭蘿蔔幹它香脆可口,具有補脾益氣等作用,是人們喜愛的一種食品,盧聞它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天上有個神仙叫黃毛仙,一天雲遊到上杭,一個叫太拔鄉。這時,黃毛仙頓感饑餓,向村民要飯吃。村名端了白米飯給他,可是沒有菜。黃大仙問主人為何無菜,主人說青黃不接,沒有菜,隻有蘿蔔。黃毛仙說就用蘿蔔做菜。一來二去主人按照黃毛仙訓示将蘿蔔做成蘿蔔幹,于是大家就照着黃毛仙的方法做成蘿蔔幹。有民歌為證“天上黃毛仙,下凡到人間,隻因一餐飯,蘿蔔一年鮮,有剩做成幹,清脆香又甜”。如今蘿蔔幹盛名揚四海。
今天就給大家先介紹這個四大幹,等下回再給大家介紹另外四個有特色的食物。希望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可,希望多多支援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