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塔吉克族的宗教信仰——瑣羅亞斯德教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專家研究,帕米爾高原東部的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普鄉曲什曼村的“曲曼考古遺址”應系2500年前拜火教“祆教”古墓葬遺址,還涉及拜火教的起源,應是世界重大發現之一。這次考古發現在學術領域和社會各界均引起極大關注,曾被列入2013年中國邊疆考古中的六大發現之一。2014年7月份喀什地委組織相關專家在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舉辦了研讨會,新疆電視台在“足迹與夢想”節目中專門對此進行了實況報道,産生了教的社會影響。事實證明,中國的塔吉克人在曆史上有很長一個時期信仰瑣羅亞斯德教。瑣羅亞斯德教是以其創始人的名字瑣羅亞斯德(約生活于公元前6-7世紀)得名的。據權威性著作和伊朗、中亞史籍的說法,瑣羅亞斯德生于古代中亞南部的巴爾赫(今阿富汗境内,史稱大夏)。據說,20歲時他棄家出走,在隐遁之地過了10年苦修生活,30歲時建立瑣羅亞斯德教。傳教之初未得到社會支援。42歲時,由于誦經祈禱治愈了巴爾赫王朝努赫拉色甫的頑疾,取得國王維斯塔巴的信任,國王與群臣随即改變信仰,皈依了瑣羅亞斯德教。宰相依斯潘迪亞爾娶瑣羅亞斯德小女兒為妻,也為傳教創造了條件。以後在國王支援下,驟然興旺發展起來,不久即傳播到中亞南部的波斯和中亞各地,取代了原有信仰的地位。瑣羅亞斯德一直到晚年都為傳教努力,他曾多次組織力量與異教徒作戰,77歲時,在一次宗教戰争中死去。

我國塔吉克先民信仰瑣羅亞斯德教的時間尚無定論,隻能大概地說,起始于此教向中亞各地傳播的時代,約在公元前6-前5世紀,直至公元2-3世紀改信佛教為止。

瑣羅亞斯德教崇拜火,視火為光明和善良的象征,視火為最光明、最純潔、最偉大之物,故此教又稱為拜火教或火教、祅教。

瑣羅亞斯德教奉行二進制論,認為構成世界根本沖突的兩端的鬥争是永遠延續不息的,一端為善良和光明,另一端為邪惡和黑暗。互為沖突的兩端的鬥争,集中表現為善良和光明之神阿胡拉·馬茲達同惡神安格拉·曼紐之間的尖銳鬥争。據說阿胡拉·馬茲達是宇宙間光明的撒播者星星構成的人形之神,他的服飾也是閃爍着五光十色的星星,太陽是他的眼睛。無所不能的阿胡拉·馬茲達是宇宙的締造者,照耀世界者,是邪惡勢力的克星,是後世審判者中的最高神,他之下還有許多慈善之神。惡神安格拉·曼紐則身處沙漠,永遠生活在黑暗之中,世上的一切邪惡、不幸、疾病、災難、罪行、惡言、下流行徑皆出自它。在光明之神阿胡拉·馬茲達同惡神安格拉·曼紐的鬥争中,總是以光明之神得勝而告終。

瑣羅亞斯德教的聖典為《阿維斯陀》。該書于公元前4世紀以古代東伊朗語用金字書寫于12000張熟牛皮之上,全書21卷,35萬字。公元前330年在亞曆山大馬其頓東征時被焚毀,公元前3世紀至7世紀,波斯安息王朝(公元前250年-公元226年)和薩珊王朝(公元226-602年)勉強搜集出其中的五分之一,以後整理出版。

《阿維斯陀》的内容極為豐富和複雜,其主要内容為:瑣羅亞斯德教建立人瑣羅亞斯德的理論、贊頌光明之神阿胡拉·馬茲達的頌詞、宗教歌謠、宗教信仰标準及原則、宗教儀式、宗教禱詞、宗教義務、道德标準及原則、宗教神話傳說以及操伊朗語部族的族源及其曆史發展等。

瑣羅亞斯德教及其聖典《阿維斯陀》在我國塔吉克人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影響,這類影響至今仍可在塔吉克民間見到,如:月蝕時,人們認為這是黑暗一方對光明一方發動的攻擊,于是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前點燃篝火為光明助威。塔吉克人認為,火是同一切邪惡努力進行鬥争的最有力的武器,一切惡魔、精怪都懼怕火。是以,當有人中魔、中風、受驚時,常常求助于火,并用熱敷、加溫等方法來治療多種疾病。瑣羅亞斯德還有這樣的傳說:在人孕育成形之初,光明在其右額,魔鬼在其左額上已各自就位,光明與黑暗之魔争奪人的鬥争從不曾止息。光明引導人行善,魔鬼則誘惑人作惡。人若行善,則是光明戰勝了魔鬼。人若作惡,則是魔鬼戰勝了光明。人的理智、仁慈、知足、慷慨、博愛、誠實和人性等高尚品德都是光明引導人行善的結果。一切劣習醜行,如愚昧、暴虐、貪婪、欺騙、嫉妒、誣告、偷盜、搶劫、賭博、行兇殺人、淫蕩等都是魔鬼誘人作惡的結果。在現世由光明引導之人後世都可升入天堂,反之,受到魔鬼誘惑之人則下地獄。死者在進入陰世的大門時,都得清算他在陽世的一切所作所為。這時,光明和魔鬼分據于兩側,各自計算着自己的功績,如若死者生時為光明所引導,光明便将他送上天堂;如若死者生時跟着魔鬼作惡,黑暗之魔便将他送進地獄。

傳說中的光明便是瑣羅亞斯德教中阿胡拉·馬茲達的形象,魔鬼則是兇神安格拉·曼紐的形象。這些神話傳說總是在勸戒人們在世上應行善,應光明磊落地生活,而絕不能作惡,作惡将受到懲罰。

中國塔吉克族主要的民族節日有肖貢巴哈爾(諾魯孜)節,皮裡克節,祖吾爾節(引水),鐵合木祖瓦斯提(播種)節等,另外還有伊斯蘭教的古爾邦節,肉孜節等。肖貢巴哈爾節是世界伊朗語民族的最大共同節日,他最早在伊朗雅利安人時代就已經出現,到馬茲達教(瑣羅亞斯德教)傳播時代被定為法爾瓦爾丁月(伊朗曆一月)的第一天,是以被稱為 “諾魯孜”意為(新日)。

在中國塔吉克當代生活中儲存瑣羅亞斯德教因素最多的節日要數“皮裡克”節。皮裡克節又稱“巴拉提”節,它本來是伊斯蘭教的一個節日,據說希吉拉曆8月15日夜安拉決定人們一年的生死禍福,又傳安拉在該夜降臨天堂的最下層,赦免将死者之罪,故穆斯林于該夜誦經,禮拜,15日白天封齋以求安拉保佑。我國塔吉克族過此節日有其獨具特色的習俗。

“皮裡克”直譯時可以譯為“燈芯”,根據節日的整個内容也可以譯為“燈節”。皮裡克節要過兩天。第一天晚上(希吉拉曆8月14日),每一個家庭在自己的家中将浸過油的白布纏在一個名叫“卡吾熱”的幹草棍上,按家中的人數每一個活着的人準備兩根油燭,做好了以後家中的長者呼喚每一個人的名字将油燭插在盛滿沙子的大盤内,家中其他人員坐在油燭大盤的周圍。長者将油燭插完後誦讀經文,讀完經文後點燃油燭,油燭燃燒後一家人坐在油燭周圍靜靜看着燃燒的火燭,每一個人都要在自己的内心為家人和同村同鄉人們祝福。等燭火燒到一定的程度後家人按年歲大小的順序用兩手烤在火上面摸自己的面部。以求今世和來世的光明,他們認為熊熊烈火不但能驅鬼避邪,保護人們,而且能淨化人的身心和靈魂。使人可以避免邢惡勢力的損害。油燭燒完後一家人在一塊分食節日食物。

巴拉提月15日晚上人們要進行“墓地皮裡克”儀式。,人們先給自家已故的親人每人準備一個“皮裡克”,這個墓地“皮裡克”的數字應與自己能記下來的祖宗數字相等泛是能記多少親人就作多少個 “皮裡克”(墓地皮裡克要和家中“皮裡克”一起在節日前一天就要準備好)白天人們為已故親人殺羊或準備各種食物,到下午時到墓地掃墓。天黑時在墓地先點燃“墓地皮裡克”人們跪在地上,禱告,祝願,親人的亡靈的來世更加光明。

晚上每一個家庭在屋頂燃起火把,在外面燃起篝火,年輕人都去跳火。火把和篝火當然不是伊斯蘭教儀式。每一家屋頂上的火把和篝火将全村照燿得如同白天。

有關皮裡克節的來曆,塔吉克人中有各種各樣的傳說,有人說皮裡克節是人類祖宗卡尤瑪爾斯的孫子胡尚格創立的,塔吉克人的這位神話英雄最偉大的貢獻是他發明了火,傳說胡尚格國王有一天帶上人上山,突然發現路邊有一個可怕的蛇,胡尚格拿起一塊石頭瞄準大蛇砸去。雖然蛇沒有被擊中,但石塊擊在石上迸出了燦爛的火花。胡尚格發明了砸擊取火種的方法。為感謝神賜給人類火種,那天晚上他們燃起熊熊的大火,大家一起慶祝。從此這一天被定為“皮裡克節”,以上傳說中的胡尚格國王在瑣羅亞斯德教聖書“阿維斯塔”中有記載。他是伊朗傳說中的丕什達德王朝的第二任國王。關于他的傳說原取自于賽人的傳說,在菲爾多西的“王書”中記載胡尚格又為人類創造了用動物的皮子做衣服的技術,從此人們大完獵,将獵物的皮子做衣服,不受寒冷之罪。

“鐵合木祖瓦斯提”塔吉克語意思是“播種”這個節日緊接引水節。時間就在引水到地,需要耕地時開始,這一天人們要在自家要做名叫“代力亞”的一種飯,将大麥碾碎煮和壓碎的幹酪混合在一起做成的一種飯和炒小麥,鄰裡互相拜節,目前來拜節的人出門時,婦女跟随後出來灑水,以求豐收,以後男人們到地裡開始播種。一人将一對耕牛按上犁具到地裡,先給耕牛喂飼料,這個飼料是用喂牛的面團作成耕牛和犁具的形狀而準備的。喂完飼料後開始耕地,耕地時先在田地中間犁出表示太陽形狀的一個圓圈。在後再地裡開始犁地,犁完後有一名富有經驗老農在地裡撒種,撒種時還要燒煙火。當老農撒種時,其餘人将衣襟寬寬撩起,讓種子落進懷内,并要将懷裡的種帶回家中。然後請一位有福氣的老婆坐在地中間,一個人象征性地圍繞她轉圈并翻挖土地。人們分發剩在口袋裡的種子,耕種期間整個村子充滿了互助協作氣氛。

鐵合木祖瓦斯提節的過程主要表現人們對火和太陽的崇拜,從希羅多德關于馬薩革特人的記述種我們可以看到中亞賽人崇拜至上的太陽神-密特拉。後來他們改宗瑣羅亞斯德教,而宗瑣羅亞斯德教的聖書“阿維斯塔”中對火和太陽有較多的贊頌,火神-阿紮爾被認為是神主馬絲達的兒子,太陽神-胡爾希德,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宗瑣羅亞斯德教崇拜看到中火(光)崇拜占頭等重要的地位瑣羅亞斯德教本身是贊頌和崇拜火(光)是以被後來的人們稱為拜火教瑣羅亞斯德教的日,月,光,火和水五種神聖物質的贊頌中與火(光)有關的占了四個,其中“胡爾希德”“内亞邢什”(日神頌)為第一位,“内亞邢什”意為“贊頌”或“祈禱”“胡爾希德”“内亞邢什”要瑣羅亞斯德教的教徒每日三次分别在清晨,正午和日落前吟誦可以看出塔吉克族鐵合木祖瓦斯提節中的太陽和火的崇拜因素很明顯是從他們古老瑣羅亞斯德教信仰中來的。

在塔吉克人的社會中葬禮習俗是一個很肅穆和降重的事情,是根據伊斯蘭教伊斯瑪義學派的學說和古代瑣羅亞斯德教的世界觀的混合而傳承下來的,它是塔吉克人的哲學,宗教,社會觀念,生活意識,風俗習慣等的合成,是以它在塔吉克文化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從現存的塔吉克族葬禮中明顯瑣羅亞斯德教因素有一下幾點;一是,死後給屍體淨身,淨身完後屍體要安放在蘭房的專用地方,用布包身,頭部要點燈,一直到送葬。其意思就是人生要用火迎生,死了也要用火送葬。二是,三天後修墓,一般造墓時塔吉克族的男子都要參加,由一人先破土,破土後大家一起挖掘墓葬,一旦破土在挖掘中出現任何苦難都要一直挖下去,不許易地。據說安拉用泥土造人,死後人要回到土中去,但在傳回時要返屬于他自己的土中去,第一次開挖的土應是屬于他的土,死者入土後要用方形石闆蓋住墓口,為了不使土進入穴墓内,上面還撒一層麥草,最先由死者子女先。填土,然後衆人一起填土,要把造穴時挖出的土全部蓋在穴墓上,入葬那天,墳墓要封好,夜晚要在周圍燃點煙火,死者入葬三天後要給死者修墓。這種習俗現在看來是來自于瑣羅亞斯德教信仰。瑣羅亞斯德教學說認為人是由身體和靈魂組合而成的,人的身體因為死亡而不複存在,人的靈魂由神主阿胡拉·馬茲達創造出來是永恒不滅的。

按照瑣羅亞斯德教的傳統說法人死後靈魂出竅,最初三天盤旋于死者的軀體上仍能感受到世間的涼暖苦樂。三日過後幽靈将被風吹送至欽瓦特橋(“欽瓦特又稱欽瓦德或欽瓦爾”詞義鑒别伊斯蘭教稱其為“賽拉特”)接受神的檢驗和判決。凡虔誠的正教徒,因生前遭從“三善”原則(三善為“善思,善言,善行”),行善積德,身心清白,其亡靈由花容月貌的女仙引路,安然通過平坦寬敞大橋,在經過善思,善言,善行三道關口,即可升入無限光明的天國,與衆神靈歡聚一堂。

凡冥頑不靈的僞善者,因生前奉行“三惡”作惡多端,身心污穢,其靈将由醜陋不堪的妖婆帶路,走上比刀刃還細的欽瓦特橋,最後跌落陰森可怖的地獄;與惡魔阿赫裡曼相依為伴。

如果死者生前所作所為善惡參半,功過相等,其亡靈要去“哈梅斯塔坎”在那裡等待終審日的到來。(“哈梅斯塔坎又稱陰陽界”介于天國與地獄之間的地段)。

我國塔吉克族奉行三日後修墓來自于瑣羅亞斯德教的以上學說,死者的靈魂三日後與他的身體分離上天,那時可以給他修墓,修墓時人們殺羊祭x,在墓前誦念“古蘭經”,在墓前燃燒香火x,修墓時在墓穴的南邊人的頭部方留有一個長方形的小台地,專用于燃燈和皮裡克。三是,馬鞍形泥塑,塔吉克族墓表上有一個馬鞍形泥塑,

這種泥塑一般修在成年男人的墓上,這當然與塔吉克族對馬有特殊感情有關,它寄托善塔吉克人祝願死者在九泉之下仍能與馬相伴的願望。但與馬相伴的其他馬背上的民族沒有這種習俗。這種習俗應該與塔吉克人古代傳統文化及宗教觀念有關。在“阿維斯塔”的最古部分中稱遊牧民為“圖拉”,它的“耶施特”說他們有快馬,而古希拉作家把所有的中亞的遊牧人都稱為斯墓泰人,波斯人則把中亞草原的遊牧部族都稱為賽克人。他們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類同,他們都說伊朗語。他們崇拜太陽神一米特拉。他們中的一部分馬薩革特人據希羅多德的記載;在諸神中他們隻崇拜太陽,他們獻給太陽的犧牲是馬,他們把馬當作犧牲來奉獻給太陽的理由是;隻有人間最快的馬才能配得上諸神中最快的太陽“阿維斯塔”中,經常把太陽和馬聯系在一起,有時甚至把馬和太陽的形象合二為一,“阿維斯塔”的“耶施特”節中寫到“我們贊美擁有快馬的,最明亮的太陽,它是求生的是富有的”另外據“公主堡”傳說我國塔吉克族的祖先古朅盤駝

國的王族自稱“漢日天種”其意思就是太陽神和漢族公主的後代,傳說中的“日天”即太陽神。太陽神乘白馬而來。這與“阿維斯塔”經中所載太陽神乘着金光閃燈的天馬駕着車在太空。奔駛。是一緻的,是以玄奘記載的這一傳說,反映了朅盤駝國稱母為漢土公主,父為太陽神,即神主阿胡拉瑪茲達之子,說明其王統出身高貴無比,進而又說明當時朅盤駝雖已改信佛教但其習俗中仍保留着古老瑣羅亞斯德教因素事實。同時也說明朅盤駝人很早與中國内地有了密切的來往,曲什曼拜火教墓地出土的竹梳更是說明這種來往在絲綢之路開通自前已經存在。古代中國同中亞,西亞,南亞(印度),歐洲等地進行的經濟文化交流就是通過這個通道進行的。

在我國塔吉克族喪葬習俗中“燈祭”是一個很重要儀式。塔吉克人稱這個儀式為,“蘇拉吾派迪德”意為燃燈。燈祭在死者入葬的晚上舉行,由宗教人士海裡派主持。死者擡出屋送往墓地後,婦女們現打掃房子,打掃完後喪家将一隻綿羊栓在火坑前準備宰殺,海裡派祈禱後宰殺。死者入葬後的當天晚上人們都來參加燈祭儀式。海裡派用棉花和羊油(這個羊油一定是為燈祭所殺的那隻羊的油,别的羊油不能用)制成撚線點燃,海裡派點燃羊油燈後,要誦念燈祭經,聽說這個經書是11世紀的的塔吉克族思想家,詩人和伊斯瑪義派哲學家納賽爾·霍斯魯(公元1003-1088年)那裡傳下來的,納賽爾·霍斯魯到過帕米爾高原,在高山塔吉克人中傳播伊斯蘭教伊斯瑪義派教義。我國塔吉克族的“燈經”就是從他傳下來的。

1.“燈祭’的意義是祝願燈能照亮去陰界的路。安規距,由一位被稱作“霍迪姆”的人将肉作熟,羊肉要全部下鍋,不能剩下一絲半點,羊血羊骨及内髒要埋于潔淨之出。羊肉中要加些小麥。這在塔吉克語被稱作“布吉”海裡派誦完“燈經”後,人們輪流雙手烤燈火摸自己的臉。每人最少要摸三次,然後霍迪姆将肉分給大家一起吃。這個食飯被稱是聖食飯,除死者的父母,夫妻,兄弟姐妹外都要吃。

“燈祭”儀式隻有在信仰伊斯蘭教伊斯瑪義教派的人中流行,從它形式看它确實是瑣羅亞斯德教對火“光”的崇拜遺留的

我國塔吉克族的“燈祭”有兩個作用:一是,為了死者的陰界照亮道路,再一個是,為了清潔死者的屋子,因為人死後其靈魂不會立即去陰界,仍在屍體周圍,是以要燃燈照亮他的去路,再一個是:瑣羅斯亞德教認為屍體是不潔的,是以有屍體的屋子也是不潔的,隻有燈火才能淨化屋子,不在這個屋子裡點燃油燈,誦讀,“燈經”就不能在這個屋裡進食燃燈,誦念燈經後鬼怪才能被趕走,這時此屋被認為是潔淨的。可在此進食。在祭燈宰殺綿羊是為了祭燈儀式所作的犧牲品。

用火對病人進行治療在我國塔吉克族的生活中比較普遍,解放前在塔吉克族生活的地區無醫無藥,人們生病時要x毛拉(伊斯蘭教學者)和一些當地醫人醫治。大部分醫人本身又是毛拉,這些毛拉和醫人除進行一些草藥治療外,還用火療法為病人治療常用的火療法有“ 杜迪”療法,“杜迪”“為x烤的紙條”毛拉現把古蘭經裡的經文寫在幾個細長的紙條上,寫好後讓病人一天一次(晚上)或幾次将杜迪放在碳火上xx煙,病人附其在x煙的碳火上讓煙火燒烤。這種療法在塔吉克現實生活中非常普遍。據說這種療法對一些疾病如夢魔,難産,受涼,頭疼,不孕,肢體酸疼,癱瘓以及其他精神方面的疾病很有用。有時和杜迪一起在碳火上還燒有柏樹葉等有香味的植物,這種療法也可以用對牲畜疾病的治療。

炙燒療法也是在塔吉克民間傳統醫術之一,據說可治浮腫,創傷關節炎,腰腿疼等多種疾病,炙燒療法現在也比較流行,其醫療辦法如下:先将紗布卷起雖點燃,讓其從上往下慢慢燃燒,等紗布燒完,也随之燒指一層皮,炙燒療法在一定程度上對一些疾病有一定的療效,特别炙療的民間醫生如有豐富的經驗,能把握好穴位,其效果更明顯。

我國塔吉克族的現實生活中對火“光”的崇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點香也是塔吉克族的日常生活中十分普遍的一種習俗。大凡人們新遷一地遷進新屋時,給死者誦讀經典時,或做其他許多事時,都要點香,有的家甚至每天早上都自己家點香,另外用火祈禱的習俗在塔吉克人生活中是常見的,如新生嬰兒充滿四十天一般在晚上不準外人進入有嬰兒的房間,如确實需要進屋,嬰兒的父母要把火炭撒在門x來人要踩在火炭才能進屋。因為天黑時是惡魔阿赫裡曼創造的鬼怪最活躍的時間,如果外人晚上進來,因為嬰人還小,不能抵抗鬼怪的侵入,隻有火才能擋住鬼怪的侵入。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瑣羅亞斯德教在中國塔吉克生活中還有很深的影響。

但我們對這方面的研究才剛剛開始。我們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國塔吉克族瑣羅亞斯德教信仰的各個方面會進一步明朗,這對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研究介紹有着重要的意義。

最後我們說在三千年前先知瑣羅斯提出“三善”原則,求人們奉行“善思,善言,善行”具備英勇,果幹,純潔,真誠,寬容和樂觀的美德,為世界的繁榮和人類生活幸福而奮鬥不息的熱情,我認為先知瑣羅亞斯的提出的這“三善,原則在今天也有現實意義。一切有利于民族團結,有利于國家的繁榮興旺,有利于人們的安居樂業,有益于邊防的鞏古與安全思想,言語和行為都應認為是符合善思,善言,善行原則。一切破壞民族團結,分裂祖國統一,破壞人民的安康生活都是出自惡神阿赫裡曼的作夕。而先知瑣羅亞斯德提倡智慧,善良,真誠,純潔,仁慈和創造。人類作為善本元阿胡拉.馬茲達的創造物應溜遵循,“三善,原則,作一個善良,真誠,純潔的人,我們的新疆文化是多元的文化,就宗教文化而言新疆曆史上有過多神崇拜,瑣羅亞斯德教崇拜佛教崇拜伊斯蘭崇拜等多種宗教信仰。現在我們新疆也是多民族居住的地區,我們每一個民族都是祖國大家庭的一員,我們應該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為實作偉大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