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朵雲往事|複刻《十竹齋書畫譜》,啟功贊“好得厲害!”

作者:澎湃新聞

茅子良口述,澎湃新聞 陸林漢整理

1900年(清光緒廿六年)朵雲軒箋扇莊正式成立,到現在已走過雙甲子。在朵雲軒120周年之際,“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前不久陸續采訪了曾在朵雲軒工作的前輩們,打撈那些朵雲軒久遠的往事。

茅子良先生于1962年進入朵雲軒,在上世紀80年代負責了《十竹齋書畫譜》的複刻項目。他講述了整個項目從去北圖和遼博考察、選擇版本,到坐火車運送借來的文物,到複刻,再到多位專家肯定的曆程。“啟功老先生來上海鑒定字畫時也看了朵雲軒複制的《十竹齋書畫譜》,說:’好!好得厲害!’這時候那麼多專家都肯定,想想還是蠻開心的。”

朵雲往事|複刻《十竹齋書畫譜》,啟功贊“好得厲害!”

朵雲軒複刻的《十竹齋書畫譜》

《十竹齋書畫譜》是以“饾版”印制成的具有教材性質的畫冊,融詩、書、畫、印藝術為一體,是木版水印史上的巨制鴻構,有“畫苑之白眉,繪林之赤幟”之譽。凡書畫、竹、墨華、石、翎毛、梅、蘭、果八譜,每譜兩冊,全帙共十六冊,蝴蝶裝。

《十竹齋書畫譜》自萬曆己未(1619年)第一譜《書畫冊》起,至崇祯癸酉(1633年)第八譜《果譜》止,梓印時間長達十五年之久。每譜有序言,除《竹譜》附寫竹訣,《蘭譜》附起手式,其餘各譜均四十幅,一圖一文,以書配畫,交相輝映。 《十竹齋書畫譜》“繪刻精而奇,譜則巧而該”,在畫譜刊行後不久就引起廣泛的注意,開始有人仿刻了,以至胡氏聲明道“原闆珍藏,素遐真賞,近有效颦,恐混魚目,善價沽者,勿虛藻鑒。”曆代重印、翻刻者達二十餘種。清代李漁等人輯印的《芥子園畫傳》也是在它的啟發下産生的。

上世紀80年代,朵雲軒曆時4年,以國圖(當時為北京圖書館)、遼博和一些私人藏家所藏明版為底本,整理付梓,再造善本。限量編号,共三百部,其中前二十号精裱冊頁做成八譜。1989年獲六年一度的萊比錫國際圖書藝術博覽會最高獎——高于金獎的國家大獎,為我國圖書出版業争得了極大的榮譽。

朵雲往事|複刻《十竹齋書畫譜》,啟功贊“好得厲害!”

談及朵雲軒複制的《十竹齋書畫譜》,就先要談及由當時的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長方行先生牽線,朵雲軒與上海博物館合作的《蘿軒變古箋譜》,以此紀念魯迅先生百年誕辰。這件事情之後,總編輯黎魯和我說,南京文化局有位副局長叫周邨,是方行的同行。周邨向方行提出,“我這裡有《十竹齋書畫譜》,你們上海朵雲軒的木版水印是否可以考慮複制。”于是方行副局長和黎魯總編輯就讓我和同僚薛錦清去南京看看。

我們去了後發現他收藏的是百衲本,并不全。他所收藏的版本也并不是我們理想的版本。回上海後,我去拜訪了版本學專家黃裳先生。黃裳先生說,鄭振铎先生有《十竹齋書畫譜》的殘本,你們可以根據這一殘本進行調查、研究,并以此為底本,擇優補配,将《十竹齋書畫譜》配齊,再造善本。

朵雲往事|複刻《十竹齋書畫譜》,啟功贊“好得厲害!”

《十竹齋書畫譜》

朵雲往事|複刻《十竹齋書畫譜》,啟功贊“好得厲害!”

我們和黎魯先生商量好後就去了北京圖書館。在北京圖書館業務處處長李志忠先生的幫助下,我們在館内用鉛筆做記錄,将款文、印記、題字等全部記錄下來。我們總共去了兩次,對抄錄的不同版本進行分析、選優汰劣。在北京圖書館抄錄的空餘時間,我們逛了書店、琉璃廠,買到了中國書店印的單色的《十竹齋書畫譜》。這對我們有很大的好處,可以對單色版上的圖檔進行編号,再把此前做的紀錄寫在單色版圖檔上,然後再分發給勾描組做參考。之後,我們又去了遼甯省博物館尋找好的版本。遼甯省博物館楊仁恺館長也十分熱情,給我們看館藏的版本。楊仁恺說,遼博有一位離休幹部叫李文信,他也收藏版本,你們可以去看看。

我們最終選擇了鄭振铎、王孝慈、顧子剛(北圖收藏)、李文信所收藏的《十竹齋書畫譜》殘本,再加上一幅周邨所收藏的,字畫序文共記356幅。從尋找版本、記錄,這一過程總共花了兩年時間。回去後,我們向黎魯先生彙報,他說,“既然你們把好的版本都找齊了,那我們就決定正式動工。”1983年,當時我是副社長,黎魯先生和社長就讓我開動員大會。我記得我在會上講道:第一,最主要的是安全,因為這些本子都是國家一級文物;第二,這次複刻《十竹齋書畫譜》希望大家齊心協力争取得一個全國大獎。

朵雲往事|複刻《十竹齋書畫譜》,啟功贊“好得厲害!”
朵雲往事|複刻《十竹齋書畫譜》,啟功贊“好得厲害!”

開完動員大會後,我們與北京圖書館、遼甯省博物館取得聯系,并将借條、條款、假設出問題的賠償事宜及勾刻印裱的計劃也都寫好。記得我們是先去遼甯省博物館借殘本,然後再去北京,由北往南走。我、薛錦清和呂清華三人一起去的。呂清華是勾描組長,需要請他判斷勾描難度和複制的可行性。他說,“版本清晰,難度不高、就是量大,要原汁原味的複制。”

我們三人離開遼博後買了4人床位的火車軟卧包廂前往北京。在火車上,我們将房門鎖上,輪流睡覺守着借來的文物。我在編輯《朵雲》雜志的時候認識了人美出版社副總編沈鵬先生(後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我請他幫忙,等我們到達北京下了火車後接送我們直接去人美出版社,将借來的文物放在準備好的保險箱中。一兩天之後,我們又去了北京圖書館去借另一部分《十竹齋書畫譜》的殘本。随後,我們再去人美出版社拿出寄存的遼博文物,由人美打車送我們去火車站。到了上海後,機關的車子來接我們回機關,将借來的兩家機關的文物放入勾描組的保險箱裡。

朵雲往事|複刻《十竹齋書畫譜》,啟功贊“好得厲害!”
朵雲往事|複刻《十竹齋書畫譜》,啟功贊“好得厲害!”

從1983年開動員會到1985年的國慶前夕,我們将複制的《十竹齋書畫譜》裝訂好後,《十竹齋書畫譜》出版發行首發式在文藝會堂舉行。當時,參加首發式的有顧廷龍先生、北京圖書館的龔淑英先生等。後來,啟功老先生來上海鑒定字畫時也看了朵雲軒複制的《十竹齋書畫譜》,說:“好!好得厲害!”這時候有那麼多專家的肯定,想想還是蠻開心的。

朵雲往事|複刻《十竹齋書畫譜》,啟功贊“好得厲害!”

《十竹齋書畫譜》出版發行首發式在文藝會堂舉行

關鍵在後來經受了一次考驗。1987年10月,台灣地區以“台北圖書館”藏本出版膠印本并有《序》,1990年6月号《故宮文物月刊》有專家論文均稱:所據藏本系明版,而朵雲軒為清初版。經一一比對結論完全相反,特撰《海峽兩岸刊印<十竹齋書畫譜>之底本及比較》發表于1991年2月22日香港《大公報》加以澄清,指出:編者胡正言所畫《白蓮》成了紅蓮,唐伯虎“唐寅”誤成唐電,避康熙玄烨諱“玄”改成“元”,不少書畫家名字号印記張冠李戴,還誤用《芥子園畫傳》作者王槩、王蓍、“芥子園”等等印記,以有力論據維護了朵雲軒及其獲獎的聲譽。

責任編輯:陸林漢

校對:栾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