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去中國化"什麼時候結束?台灣的教科書《革命》被刪除到隻有364字

(觀察網新聞)

在台灣當局的"去中國化"下,台灣作家和媒體人最近吐槽,甚至島上的孩子們嶽飛和孫中山都不知道自己是誰。革命110周年剛過,台灣一位大學教授分析了過去60年來曆史教科書的五個版本,發現革命的導言被來回删減,從1964年版的6000多字到2020年漢林版的300多字, "比時事通訊短" ...

"去中國化"什麼時候結束?台灣的教科書《革命》被刪除到隻有364字

摘自《中國時報》新聞網

據台灣《中國時報》10月11日報道,台灣學術界對"辛亥革命"的定義分為狹義和廣義。狹義地指1911年10月10日至1912年元旦的武昌起義,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總統。從廣義上講,它被推進到1894年興中會的成立。

在台灣當局癡迷的"去中國化"氛圍中,台灣嘉義大學教授吳坤才指出,60年前,曆史教科書上描述革命的字數多達6000字,而現在隻有364字,比一份通訊還短。沒有曆史背景,孫中山就隻剩下一個了。

"去中國化"什麼時候結束?台灣的教科書《革命》被刪除到隻有364字

圖為中國時報新聞網

吳坤才分析了過去5個版本的曆史教科書,發現1964年用2章17頁,6000多字忠實地呈現了辛亥革命的背景、過程、成果,贊揚了孫中山革命的成就,也是唯一一本大書特書三民版。

到1983年,現在已經40或50歲了,台灣人民讀了這個版本,辛亥革命的篇幅減少到1章10頁,寬幅文字切成兩半,但仍有2497字,窄幅文字有1369字。這個版本是為了紀念黃色花崗岩72位烈士和辛亥革命。

李登輝的統治是一個分水嶺。

1994年,國家彙編博物館上一版的中國曆史教科書,将辛海革命的文本切成兩半,簡短地讨論一下,武昌起義的主角李元洪等人失蹤了,革命的後事幾乎看不見,黃色花崗岩起義隻是一提。吳昆才說,這個版本的革命"缺乏溫暖和尊重"。

在那之後,情況因為情況。2012年版廣義上隻剩下472個字,狹義上隻剩下212個字,廣義上隻剩下364個字,狹義上還剩下139個字。

吳教授指出,學生們對革命一無所知,更不用說對這段曆史有任何尊重和認可了。在人物方面,除了孫中山,完全看不到黃興、盧衛東、李元洪等重要人物,曆史人物、事物、時間、地點等學術原則完全失去了作用,成為"無臉"的曆史教科書。

11日,《中國時報》還發表了題為《綠色版大綱掏空曆史源頭》的評文,批評"綠營在中學教科書中刻意談了一點辛亥革命和國父孫中山的革命,其背後的意識不言而喻。"

日前,《東森新聞網》報道,台灣作家吳坦如在錄音中說,"去中國化"改革後,許多台灣兒童不知道孫中山是誰。她透露,為了讓國小的女兒有個同伴,她開了一個免費的補習班,有一天在演繹"袋氟雪"的典故中提到"孫康",還有一個"孫中山的孫子",結果同學們不知道孫中山是誰,讓她相當震驚。

10月3日,島上知名媒體人趙少康在臉書上發帖稱"民進黨曆史上的愚弄政策會被曆史嘲笑",他介紹了嶽飛的"對國家的美好忠誠"原本是大多數人的故事郎朗,沒想到,郭台銘對他說,他的女兒不知道嶽飛是誰?這真是太神奇了。再加上最近吳檀如說,孩子們不知道孫中山是誰,兩個真實事件證明:教學改革到現在,學生素質并沒有真正提高,反而造成了曆史上的"斷鍊",但這是一個不争的事實。

"去中國化"什麼時候結束?台灣的教科書《革命》被刪除到隻有364字

10月9日上午,習近平,中共中央總書記、人大常委會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在紀念革命110周年的大會上說,"台獨"分裂是祖國統一的最大障礙,是民族複興的嚴重威脅。那些忘記祖先、背叛祖國、分裂國家的人,永遠都不會耍得好,就會被人民唾棄,被曆史評判。

本文為 Observer.com 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