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陳。
2021年6月,中東發生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
“美國扣押伊朗郵輪3個月後,賣掉船上200萬桶石油,獲利1.1億美元。”
乍一看,這似乎又是美國佬在中東的一次慣常的搶劫行為。

但在老陳看來,它反映出一個殘酷的現實:
盡管美國已經衰落,盡管俄羅斯還在加大力度地支援伊朗,但是伊朗依然無法撼動美軍在中東的影響力。
世界石油貿易的交通要道,霍爾木茲海峽,依舊被美軍牢牢地掌控着。
01
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經濟蕭條,産能停擺,國際油價暴跌。
中國也成為“低油價”的最大赢家。
由于中國率先複工複産,在去年5、6月份,中國幾乎是中東原油的唯一買家。
我們也趁此機會,充實戰略儲備。
然而,由于過大的消費量,盡管中國瘋狂“抄底”,但是石油儲備依然捉襟見肘。
最近幾年,由于國内油田開采殆盡,導緻我們對外的依賴度逐年提升。
從2015年的60%,上升到2019年的72%。
此外,我們進口沙特的石油,超越俄羅斯,成為第一順位。
除了沙特,中東國家占我國石油來源的50%以上。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國家長期受美國控制,周邊布滿了美軍基地。
設想一下,如果将來某一天,東南方向爆發戰事。
以目前美國的國力,美軍不可能親自下場。
但是大機率,他們會借此機會對我們進行經濟和能源的封鎖。
如果我們嚴重依賴石油的局面,不改變。
到時候,絕大多數私家車都會淪為廢鐵。
龐大的物流體系也會陷入停擺。
後果不堪設想。
02
過去十年,中國發展了三條陸路油氣通道。
其目的很明顯,就是為了擺脫受美國控制的中東石油。
1中俄油氣管道
2中哈油氣管道
3中緬油氣管道
總的來看,雖然這三條油氣管道已經極大地改善了我國的能源危機,但是仍然存在巨大缺陷。
因為這三條油氣管道的穩定性,都嚴重依賴三國與我們的友好關系,以及這些國家國内局勢的穩定。
距離而言,緬甸國内内亂不止。緬甸是否會被“反華派”掌控,仍然是個未知數。
03
但是,中國并非束手無策,破局之道,就在資本市場上的大熱賽道——新能源汽車。
中國每年的石油消耗中,汽車占到了57%。
如果,中國所有的汽車,全部換成了新能源車,那麼加上目前三條油氣管道。
中國就能擺脫對中東石油的依賴,實作能源自主。
這就是為什麼,我國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原因。
當然了,其中的意義,不止“能源安全”一個。
一方面,新能源汽車推動中國經濟在高端産業鍊的卡位。
中國的汽車市場,一直是我國産業更新的痛點。
過去二十年的“市場換技術”,可以說是失敗的。
外國品牌依舊統治着中國市場。
而新能源汽車的轉型,可以說是百年來,國産汽車對國際品牌實作“彎道超車”的最大機會。
汽車産業,産業鍊龐大,一旦成功,它将帶來上百萬高薪就業崗位。
如果不信,看看汽車産業發達的德國、日本就知道了。
過去幾年,中國政府為了普及“新能源汽車”,使出了看家法寶——“産業政策”。
盡管政府慷慨地投入了大量資金,新能源産業的發展,也非常迅速,但是,大量補貼也滋生除了不少騙補的“妖魔鬼怪”。
然而,相較于能源安全,這種副作用,顯然已經不值一提。
就目前看來,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戰略,效果非常成功。
首先,中國市場已經是世界新能源汽車的絕對老大。汽車年銷量是傳統汽車大國德國的三倍。
其次,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技術也遙遙領先。
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技術是電池、電機和電控。
一輛主流的電動汽車,電池成本占據整車成本的40%左右。
其中,電池是重中之重。
說到電池,就不得不提甯德時代。
一家公司,就站全球動力锂電池産能的四分之一。
最早的甯德時代,做的是手機電池,隸屬于日本atl公司。
當創始人曾毓群得知中國将大力扶植新能源汽車後,果斷創辦了甯德時代。
憑借着過硬的技術,和國内龐大的需求,甯德時代最終成長為寶馬、特斯拉等國際客戶的核心供應商。
最值得說道的一點是,甯德時代真正代表了“中國智造”。
2021年甯德時代半年報,非常靓麗。
此外,2021年一季報裡,甯德時代披露一則《交叉技術許可協定》。日本的電池行業巨頭tdk,每年要向甯德時代支付1.5億美元的技術許可費。
看到這個,老陳感慨萬千。
曾經,當我們隻能從事勞動密集型産業時,都要支付給歐美高昂的專利費用,大利潤幾乎都被西方拿走了。
我們隻能通過加工來謀求一些微網誌的利潤。
如今,不僅華為,還有甯德時代,也實作了技術輸出。
當然了,除了甯德時代,如比亞迪、蔚來等,都在崛起,他們無一例外地受惠于中國的産業政策。
另一方面,新能源産業将帶動一個龐大的産業鍊,幫助中國經濟,完成更大規模的就業。
我們都知道,房地産行業之是以牛,是因為它不僅利潤高,而且能帶動龐大的就業。
新能源汽車也是一樣。
汽車本身,就是一個龐大的産業鍊,和傳統汽車最大的不同,新能源汽車産業鍊在傳統産業鍊的基礎上增加了電池行業(包括上遊的資源開發)以及電機、電控系統。
上遊:
新能源汽車整個産業鍊中,以锂、钴、鎳、石墨、稀土為主要使用礦産,特别是電池使用的碳酸锂為關鍵原材料。
為了續航考量,汽車輕量化要求越來越高,鎂鋁合金需求量也随之增大。
比如,中國鹽湖锂資源開發公司布局。
中遊:
制造環節(部件/制造/産品),本質上為加工屬性。
是以成本控制能力為核心競争要素,企業競争壁壘來自原材料掌控能力及技術疊代速度。
電池是新能源汽車中占比最大的材料成本,也是目前新能源汽車售價普遍高于同級别燃油車型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電動汽車的成本構成中動力電池的比重約為50%,因而動力電池将成為新能源汽車産業鍊爆發最大的受益環節。
下遊:
主要由主機廠(比亞迪、北汽新能源)等和批發零售體系組成。
後市場-汽車充電、營運、報廢回收主要由充電樁制造與營運、整車營運、電池回收等相關企業構成。
目前國内的新能源乘用車産業叢集主要包括京津、長三角、泛珠三角、西南、中部等産業叢集。
産業叢集的中心是優質的oem車企,比亞迪、上汽、北汽目前均為其所在産業叢集的核心企業,也是國内新能源乘用車産銷規模前三名的車企。
正如前文提到的,汽車産業,産業鍊龐大,一旦成功,它将帶來上百萬高薪就業崗位。
如今,我國新能源汽車産業鍊已帶動近千萬就業。
一位世界500強企業家曾經說過一句名言:
做十億規模的企業要看企業規律,做百億規模的企業要看行業規律,而做千億、萬億規模的企業,要看經濟規律、國家規律,還有世界規侓。
新能源汽車就是這樣一個符合經濟規律、國家規律,甚至世界規律的産業。
所有聰明人,都在抓住新能源汽車,這個正在爆發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