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軍在土地革命戰争時期,曾湧現出許多文武兼備的年輕将領。
隻可惜,他們為新中國的建立浴血拼殺,英年早逝或犧牲,沒能看到革命勝利的這一天。
原紅三軍軍長徐彥剛就是其中一位。
1950年的一天下午,永修縣雲居山下的小鎮上熱鬧非凡。黃記雜貨鋪在這裡開了有近10年了,生意非常不錯。
雜貨店的老闆叫黃盛彬,為人挺低調的,和鄰居相處也挺好,整天為雜貨鋪忙前忙後,人多的時候,才會雇一個夥計,平時一個人在櫃台前忙着。
突然間,幾名公安進到了雜貨鋪,直接問他說:“你是黃盛彬?”
黃盛彬吓了一跳,極度緊張,有些顫抖地說:“我是,你們找我啥事?”公安人員向他出示了逮捕證,黃盛彬頓腿一軟坐在地上,警察直接架着他上了車。
那麼,公安人員為什麼要抓他呢?事情得追溯到15年前,我軍進階指揮員被殺害的一樁血案。
這一天,黃盛彬路過同村一家門口,突然看見院子裡兩個戰士模樣的人攙扶着傷員,坐在院子裡。
黃盛彬躲在暗處,細細往院子裡看了一下,傷員身上别着槍,還背着一個口袋,從裡面棱角能隐約看出裝的是銀元。
他突然聯想到,最近鎮上貼的一個告示:“紅16師師長,生擒到省者賞二萬元,割首級來獻者賞一萬元。”
因為附近剛剛打過仗,老鄉家裡經常有紅軍傷員,再看看這位傷員腰間别着手槍,他覺得這應該是一位紅軍的大上司,搞不準就是懸賞的師長。
他接連又觀察了幾天,再多方打聽,最後确定他就是紅16師師長徐彥剛。
黃盛彬想着巨額懸賞,頓生邪念。幾天後,他聯系自己的哥哥和弟弟,借着這三名紅軍又來到老鄉家裡讨吃的時機,對徐彥剛下了下了黑手,将其用斧頭砍死。
而另外兩名紅軍,一名是衛生員、一名是警衛員,衛生員也被殺害,警衛員被趕來的鄉團抓走。
黃盛彬兄弟三人找到了國民黨,獻上了徐彥剛的首級,本想着會領到10000萬元,但是,國民黨隻給了他們300塊。盡管這樣,這也已經是不小的數目了,哥仨分贓後都逃離了本村,來到朱坑村過起了快活日子。
黃盛彬在鎮裡開了這間雜貨鋪,一直到建國後被捕。此時,他的哥哥和弟弟已經死了,隻有他一個人受到了法律的懲罰,這也是給犧牲烈士最好的告慰了。
徐彥剛是四川開江人,黃埔軍校畢業,早年參加秋收起義後,便上了井岡山。土地革命時期,徐彥剛就展現出了超強的軍事能力,成為我黨我軍早期重要的将領之一。
黨中央得到徐彥剛犧牲的消息後,毛主席、朱德等上司萬分悲痛,對我軍痛失這位進階将領惋惜不止。就在他犧牲幾年後,我黨我軍重要上司人還都記着他,并對其犧牲作出評價。
朱老總在1937年沉痛地寫道:“彥剛同志的犧牲不僅為本黨一大損失,亦為中國革命之重大損失,但精神不死,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光榮一頁矣。”
1939年冬,周恩來在莫斯科會見秦化龍時說:“徐彥剛是個好同志,是我軍一個精明能幹的進階指揮員,他犧牲太早了,你們應該寫些文章紀念他!”
這兩位重要人物對徐彥剛的評價,就足以說明徐彥在當時紅軍中的地位。
如果說,兩位重要人物的評價隻是評價他的功勳。那麼,細細梳理一下他的職務,你更會發現他當時在軍中的地位。
徐彥剛曾任紅一軍團參謀長,大家都知道,紅一軍團軍團長是林彪,政委是聶榮臻,這兩位後來都成為了共和國的元帥。
而後來,他離開紅一軍團參謀長崗位後,接替他的人是左權。左權長征勝利後到了陝北,擔任了八路軍副總參謀長,這也是抗日期間我軍犧牲的最進階别的将領。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徐彥剛當時就已是我軍進階指揮員之一,如果不犧牲的話,或許在55年授銜的時候,也是元帥、大将級别的人物。
徐彥剛曾任紅三軍軍長。
這個紅三軍是在贛西南成立的紅三軍。值得一提的是,經過幾次改編以後,紅三軍一共經曆了三任軍長,而且幾任軍長都是名聲響亮,一個黃公略,一個是周子昆,再一個就是徐彥剛了,有點邪門的是,這三任軍長都在土地革命戰争中犧牲了,許多事都像命中注定一樣。
徐彥剛是毛澤東非常器重的一名骁将。前面已經介紹過了,他從黃埔軍校武漢分校畢業後,就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
後來,又随部隊參加了毛澤東上司的秋收起義,随着毛澤東上了井岡山,成為毛主席倚重的軍事将領,後來擔任了紅九師的師長。
1933年10月,在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門前,徐彥剛作為蘇區中央局為加強湘鄂贛省的上司而派出的工作團成員之一,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見。
毛主席握着徐彥剛的手,對他說:“你這個秋收起義的徐小鬼,四川娃子,現在有二十五六歲了吧?
徐彥剛回答:“對,對,主席,我是四川開江人,今年26歲。”
這時,旁邊的從業人員插話說:“他原是紅一軍團參謀長。才改任一軍團二師師長。”
毛澤東接着說:“嗨,這我很清楚喽!”
說完,他又看了看徐彥剛,對他又說:“你和其他區的同志,都擔任過重要職務,是以中央派你們到湘鄂贛工作。你們要認真總結經驗教訓,鞏固蘇維埃政權,粉碎敵人的‘圍剿’,擴大根據地,争取與中央蘇區連成一片。”由此可見,毛主席對徐彥剛是非常熟悉的,屢屢在關鍵時候想到徐彥剛。
衆所周知,毛澤東初上井岡山是非常困難的,沒有群衆基礎,有好幾股武裝力量各自為戰,如何打好群衆基礎,将各派武裝力量團結起來是當務之急。
而毛主席後來能在井岡山紮下根,站穩腳跟,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舉措,就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當時,袁文才在井岡山上的武裝最為著名,為了團結這支部隊,把他們真正地改造成工農革命部隊,毛澤東想了很多辦法。
第一個辦法,就是派出優秀的軍事幹部前往袁文才的部隊搞整訓,而毛主席想到的第一個人便是徐彥剛。
最後,毛主席拍闆,徐彥剛與遊雪程、陳伯鈞、金蒙秀四個人前往袁文才部。臨走時,毛主席在一個祠堂裡再次找到徐彥剛,親自交待他說:“你們幾個到那裡要好好同人家合作,搞好部隊關系,注意了解當地情況,發動群衆,傳播革命真理。”
徐彥剛不負重托,出色完成了毛主席傳遞的任務,後來這支部隊改編為紅四軍32團,由他任團參謀長。
徐彥剛在井岡山期間,打了許多著名的戰役。龍源口戰鬥,也被稱為“七溪口戰鬥”,紅四軍以弱小的兵力與敵人五個團搏鬥。
就在兩軍相持之際,正是時任32團參謀長的徐彥剛帶人一舉搗毀敵人指揮中心,讓敵人失去指揮亂作一團,朱德和毛澤東迅速指揮部隊全線出擊。
最後取得殲敵一個團,擊潰兩個團的輝煌戰果。從此以後,井岡山進入全盛時期,根據地一下子擴大到了甯岡、永新、蓮花三個縣,及其他縣一小部。
不久後,著名的黃洋界保衛戰打響。這一仗,連毛主席都說,徐彥剛打得最出彩,他指揮三個營,與敵人四個團鏖戰,打得敵人當夜撤退,最後取得了黃洋界保衛戰的勝利。毛澤東聽聞此役勝利後,即興作詩《西江月·井岡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 敵軍圍困萬千重, 我自巋然不動。 早已森嚴壁壘, 更加衆志成城。 黃洋界上炮聲隆, 報道敵軍宵遁。
值得一提的是,1933年1月,已經升任經升任紅一軍團參謀長的徐彥剛,在幾次反“圍剿”作戰中,都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其中,在他的指揮下,就曾經抓了敵人的三個師長,分别是第59師師長陳時骥、第11師師長肖乾、52師師長李明。可見他的戰功絕非一般。
1935年7月初,蔣介石調集10多萬重兵再次圍攻蘇區,徐彥剛所在的16師共5000人餘人,與敵人4個師惡戰近3個月,困在了鵝公山一帶。
最終沒有跳出包圍圈,隻能就地分散突圍。就在突圍的過程中,徐彥剛身負重傷,無法再堅持戰鬥。
這一天,他氣息虛弱地将部隊工作與政委做了交接,然後帶着一個排退到了永修縣雲居山養傷。
湘鄂贛“剿匪”總司令陳繼承很快知道了徐彥剛受重傷的消息,他發出通緝令,如果誰能抓住16師師長,活捉賞二萬銀元,提頭來賞一萬銀元。在此基礎上,他每日派出多支搜捕隊,進山搜捕紅軍官兵,到處張貼徐彥剛的頭像。
由于敵人将這一帶全部封鎖,休養中的徐彥剛給養和藥品無法供應,部隊隻好時不時下山與老鄉聯系,采購一些食品和藥品。沒想到,被心術不正的歹徒黃盛彬發現殺害。
我軍進階指揮員沒有犧牲在戰場上,卻被歹徒殺害,真是讓人痛心和遺憾。
好在新中國成立後,黨和人民沒有嚴懲殺害徐彥剛的兇手,一直在追查此案,最後将黃盛彬逮捕并處決,給了英雄一個交待,也給了人民一個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