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第一毒村覆滅史:村支書帶領全村制毒,國家出動3000警力圍剿

林耀東,電視劇《破冰行動》裡的終極反派。身為東山市人大代表、塔寨村村委會主任的他,卻知法犯法、陰沉狠辣,一呼百應将整個村子都變成了地下“制毒王國”。

都說“藝術來源于生活”,林耀東在現實社會确有其人,其原型就是人稱“冰毒教父”的博社村村支書——蔡東家。他以一己之力,将博社村打造成了“中國第一毒村”。全村五分之一的家庭涉毒,巅峰時期的冰毒産量足足占到全國總産量的三分之一。

為了徹底摧毀這個巨大的毒窩,廣東警方集結3000多警力,陸海空聯合出動、夜襲毒村。僅收網當晚,便搗毀了77個制毒工廠,收繳冰毒3噸之多。

中國第一毒村覆滅史:村支書帶領全村制毒,國家出動3000警力圍剿

警方繳獲的毒品

那麼,蔡東家是怎樣一步步打造出毒村的?警方又是如何戳破假面、發現端倪的呢?本期曆史文社,帶你走進“中國第一毒村覆滅記”。

一通舉報電話,揭開驚人大案

2012年年中的一天,廣東省汕尾市陸豐市警察局接到了一通特殊的報警電話。有群眾舉報稱,潭西鎮有一個制毒窩點。

接警後,警方立即對潭西鎮展開了秘密走訪偵查,很快便在一個小村莊的路邊,鎖定了一棟可疑房屋。那是一棟深灰色的二層小樓,外牆沒有刷漆砌磚,看着非常不起眼。可是小樓的大門、窗戶、邊角等處卻安裝着大量的監控攝像頭。從早到晚,深色窗簾都關得嚴嚴實實的,一絲光都透不出來。最關鍵的是,小樓外面還接着一條排水溝,從中散發着極為刺鼻的異味。經驗豐富的緝毒警一聞,就知道這正是制毒過程中化學原料反應發出的味道。

中國第一毒村覆滅史:村支書帶領全村制毒,國家出動3000警力圍剿

确定目标後,警方開始在附近輪班蹲點,仔細查探出入該小樓的人員。或許是“常在河邊走,從未濕過鞋”,屋内的可疑分子警惕心顯然不夠強,那麼多監控攝像頭皆等同于擺設。僅在第二次踩點時,偵查員就暢通無阻的潛入到了小樓大門口,并揭開黑布,看清了門口那輛黑色豪車的車牌。

根據調查,車主名叫蔡漢交,27歲,陸豐市甲西鎮博社村人。以蔡漢交為核心,應該有一條從原料提供到制毒販毒的完整毒品鍊條,而這棟二層小樓正是該組織的一個制毒窩點。

中國第一毒村覆滅史:村支書帶領全村制毒,國家出動3000警力圍剿

蔡漢交

2012年7月,警方發起收網行動,120多名民警特警兵分四路,将13名嫌疑人一舉抓獲,并順利繳獲全部制毒裝備、20多公斤毒品和100多萬元的毒資。

此次順利高效的緝毒行動,令警方感到十分滿意。可出乎他們意料的是,這僅僅隻是一個開始。就像“撈蝦的碰上條大魚”,再一撈,池塘裡所有魚竟互相咬着尾巴,一次性全拉起來了。

中國第一毒村覆滅史:村支書帶領全村制毒,國家出動3000警力圍剿

審訊過程中,蔡漢交也不知是想坦白從寬、争取寬大處理;還是出于自私,想拉着其他人陪自己“赴黃泉”。他竟主動交代出了一系列重要線索:

“我制毒是跟村裡前輩學的,技術勞工也是從村裡請的。”

“從福建買來的原料,一小部分我自己用,大部分都轉賣給村裡其他人了。”

很顯然,蔡漢交的意思就是,博社村還有其他販毒制毒團夥,而且資曆比他老,規模比他的大。

中國第一毒村覆滅史:村支書帶領全村制毒,國家出動3000警力圍剿

蔡漢交等人被捕

喜上加喜的是,還沒等警方進一步調查蔡漢交證詞的真假,證據便主動送上門了。9月4日這天,博社村發生了一起意外爆炸事故。當警方趕往現場調查事故起因時,意外發現這裡竟然是一個制造冰毒的簡易工廠。而在随後的走訪調查中,又有近40個小型制毒窩點接連浮出水面。

這次偶然的發現,讓警方赫然意識到,蔡漢交說的都是真的,博社村的制毒販毒規模真的是超乎想象的大。

恐怖三甲地區,犯罪滋生溫床

事實上,關于博社村的情況,可以說是情理之外、意料之中。因為包括博社村在内的三甲地區,本就是整個廣東省最臭名昭著的“犯罪天堂”。

中國第一毒村覆滅史:村支書帶領全村制毒,國家出動3000警力圍剿

所謂三甲地區,指的就是陸豐市的甲東鎮、甲西鎮和甲子鎮。由于地處偏僻、資訊閉塞、貧窮落後,該地區在很長時間裡,一直像一片金錢至上的“法外之地”。從80年代起,三甲地區一度陷入了“十年走私、十年假币、十年制毒”的犯罪怪圈。

據了解,三甲地區的制毒浪潮起源于90年代末,主要與赫赫有名的中國兩大毒枭——陳炳錫和劉招華有關。

話說早在1991年,陳炳錫就開始涉足毒品生意。起初,他隻是個海洛因分銷商,從曾經的“中國第一毒品集散中心”雲南平遠街購買海洛因,再走私販賣到美國、泰國等地賺差價。1992年平遠街被剿滅後,陳炳錫便轉戰冰毒了。

中國第一毒村覆滅史:村支書帶領全村制毒,國家出動3000警力圍剿

陳炳錫

至于劉招華,此前曆史文社專門講過,大家感興趣可以去看看。總之,1998年,随着被譽為“現實版絕命毒師”的劉招華和陳炳錫強強聯手,開始大規模制造高純度冰毒。

截至2003年陳炳錫被捕歸案,兩人共制造、販賣了12.36噸冰毒,這也是全球史上最大的冰毒案。而在如此龐大的毒品生意之下,相關産業鍊自然瘋狂膨脹,進而在普甯和陸豐地區掀起了毒品狂潮。

由于三甲地區販毒、制毒的風氣太過猖獗,國家禁毒委曾于1999年、2011年兩度将陸豐市列為“涉毒重點整治地區”。而博社村就是其中重中之重的頭号打擊對象。

中國第一毒村覆滅史:村支書帶領全村制毒,國家出動3000警力圍剿

博社村

總而言之,三甲地區的違法犯罪亂象就是一個難以根治的長期問題,作為“重災區”的博社村自不必說。隻不過,警方沒有想到的是,距離上次整治才剛剛過去幾年時間,博社村的制毒販毒業竟會這麼快死灰複燃、卷土重來。

展開深入調查,大佬浮出水面

依據複雜的地區犯罪史,以及蔡漢交所交代的部分情況。警方相信,意外查獲的那30多個制毒窩點,一定隻是博社村“毒品王國”的冰山一角。為了順藤摸瓜,将該村所有涉毒人員一網打盡,陸豐市警察局抽調了大量警力,駐紮在附近展開了大半年的隐蔽偵查。

經過一層層抽絲剝繭,博社村制毒販毒人員網絡和各個窩點位置,逐漸被警方全盤掌握。而藏在最深處的終極boss兼保護傘——蔡東家,也随之浮出水面。

中國第一毒村覆滅史:村支書帶領全村制毒,國家出動3000警力圍剿

蔡東家,他表面上是博社村支部書記、廣東省汕尾市人大代表。暗地裡卻是一手将博社村打造為“中國第一毒村”的罪魁禍首。

蔡東家早年在深圳做生意,賺了點錢後,便回到村裡承包了100畝蝦塘,每年能賺個10來萬,日子過得很不錯。直到1996年,村裡的兩個小混混小陳和小洪,找到蔡東家幫忙。兩人說想找個隐蔽的地方制作“石膏粉”,事成之後會給蔡東家20萬的好處費。

這個所謂的石膏粉,其實就是冰毒。當年,冰毒生意進入三甲地區之初,毒販們都用“阿司匹林石膏湯”來稱呼冰毒。

中國第一毒村覆滅史:村支書帶領全村制毒,國家出動3000警力圍剿

總之,在20萬好處費的誘惑之下,蔡東家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他幫小陳、小洪準備好了他們所需要的空地和各種裝置,還找來10幾個村民打下手。僅僅一個多月,便協助二人生産出了高達500公斤的石膏粉。

後來,當石膏粉就是冰毒的真相被揭開後,蔡東家是火冒三丈。一開始,他氣的是小陳和小洪把無辜的自己拉下水,害自己背上災禍,每天提心吊膽害怕警方找上門。可在知道冰毒市價後,蔡東家氣憤地點就變成了,能夠賣到上億元的500公斤冰毒,自己忙前忙後、背這麼大風險,竟然隻拿到了區區20萬分成。

久而久之,伴随着這種不滿與怄氣的情緒,“冰毒=暴利”的概念也在蔡東家心中成形。既然冰毒這麼賺錢,那不如自己做啊,既然不到兩個月就能生産500公斤、賺到上億塊,那自己豈不是也能分分鐘發家緻富了。

中國第一毒村覆滅史:村支書帶領全村制毒,國家出動3000警力圍剿

警方繳獲的毒資

就這樣,在金錢的誘惑下,蔡東家毅然決然踩進了毒品這條道。并借助從小陳、小洪那兒了解到的制毒流程,迅速步入正軌。

看到這裡,大家或許會産生疑問。以往了解到的毒枭之中,無論是什麼年代、什麼國家,無一不追求一個“一家獨大”、“全面壟斷”的目标。那為什麼蔡東家偏偏“反其道而行之”,拉着全村人一起入夥了。

從大局上來看,蔡東家一是需要幫手、擴大規模,二則是為了分攤風險。當然,最重要的原因,還是跟博社村特殊的曆史背景有關。

相傳,南宋時期,一個叫做蔡登瀛的人從福建遷移到博社村定居,他共生下了4個兒子。其中第三子早早遠走他鄉,大兒子、二兒子、四兒子則留在當地繁衍生息,由此形成了博社村同宗同源的三大家族(分别稱作大房、二房、四房)。

截至2013年,博社村共有1.4萬村民,他們全都姓蔡。全村約有1萬人來自大房,3000人來自二房,1000人來自四房。參照人多勢衆的規律,大房自然擁有最大的權力、号召力,以及絕對的話語權。而蔡東家正是大房人。

中國第一毒村覆滅史:村支書帶領全村制毒,國家出動3000警力圍剿

源于這種特殊的發展曆程,和嚴密的宗族關系,博社村内部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那就是沆瀣一氣。博社村就像是一個舊社會裡封建傳統的大家族,家族族長就是天,什麼法律道德、警察幹部在他們眼裡都比不過集體利益。

更辛辣地說,博社村其實就是一個并肩犯罪、互相包庇的大集團。而作為村子裡地位最高、權力最大,又出身大房的人,蔡東家自然是一呼百應的存在。

就這樣,在蔡東家的号召和帶領之下,以蔡東家的親兄弟為起點,博社村五分之一的家庭(另一說是三分之一),都踏上了制毒販毒的犯罪道路。

至于蔡東家,在村内販毒網絡成形後,他便擔任起核心上司者的角色。他四處砸錢收買警察幹部,為村民制毒販毒提供保護。他大肆購買AK47、地雷等槍支武器,組建“黑保安”、明哨暗哨隊伍,為毒販毒品“保駕護航”。如果有村民意外被抓,也是蔡東家花錢活動,把人給撈出來。

中國第一毒村覆滅史:村支書帶領全村制毒,國家出動3000警力圍剿

蔡東家堂弟蔡良火

簡而言之,蔡東家就是罩在博社村黑惡勢力頭上的,那把碩大無比的保護傘。

第一毒枭曝光,行動迫在眉睫

前面提到過,針對博社村的暗中調查,警方足足持續了大半年時間。由于博社村的涉毒人員、制毒點實在太多,在沒有做好充分準備之前,前往不能打草驚蛇。是以,警方一直在盡可能的進一步掌控情況,遲遲沒有行動。直到“博社村第一毒枭”的出現。

2013年11月9日下午一點過,廣東清遠市内,警方發現了一輛橫沖直撞、行迹怪異的可疑車輛。随後一路追蹤,于一個公路收費站處成功将其包圍攔截。警方在車子後備箱内找到了40公斤冰毒,并以此逮捕了車上的4名嫌疑人。

中國第一毒村覆滅史:村支書帶領全村制毒,國家出動3000警力圍剿
中國第一毒村覆滅史:村支書帶領全村制毒,國家出動3000警力圍剿

由于人贓并獲,4人很快便對販毒罪行供認不諱,并老實交代稱:“冰毒是從陸豐甲西博社村的蔡昭榮那裡買的。”

“蔡昭榮”這個名字一出,警方是喜從中來。因為早在2011年8月,蔡昭榮就已經登上了陸豐市警察局網上追逃名單。不僅如此,根據警方的調查,蔡昭榮販毒的量很大,一次就是幾公斤、幾十公斤,顯然是為分銷商供貨的大毒枭,社會危害度極高。

中國第一毒村覆滅史:村支書帶領全村制毒,國家出動3000警力圍剿

隻可惜,經過一年多的追蹤,蔡昭榮的父親蔡長、哥哥蔡昭燕。弟弟蔡昭展先後落網。唯獨蔡昭榮這個頭号人物藏匿頗深,遲遲不見蹤影。然而這一次,好不容易收到了蔡昭榮的最新消息,還沒等警方激動一番,一道晴天霹靂就砸了下來。

4名毒販說,蔡昭榮從去年年底就開始制造冰毒、售賣制毒原料了。前不久,蔡昭榮剛從福建買了60桶原料,每桶25公斤就能生産出20公斤冰毒。再加上已然成熟的工藝技術,可以說過不了幾天,這批原料就會化身1200公斤冰毒,流散至全國各地。

中國第一毒村覆滅史:村支書帶領全村制毒,國家出動3000警力圍剿

盡管在漫長的前期調查中,警方已經确定,博社村完全就是一個瘋狂的“地下毒品王國”。但是,僅蔡昭榮這一家的一次制毒工作,便涉及到1200公斤之多的毒品,這個規模真的龐大到超乎所有警察的想象。

毫不誇張的說,每晚一天行動,可能就會有數百上千公斤的冰毒外流,後果不堪設想。很顯然,收網行動迫在眉睫。

雷霆行動展開,繳獲3噸冰毒

蔡昭榮的情況曝光之後,已經做好充分準備的警方,終于拉開了“雷霆行動”的序幕。陸豐市警察局在全省借調了大量警力,在博社村外圍層層布控設伏,撒下了一張天羅地網。

中國第一毒村覆滅史:村支書帶領全村制毒,國家出動3000警力圍剿

警方抓捕多名販毒人員

2013年12月29日淩晨4點,收網行動正式展開。陸海空立體合圍,3000多名民警、武警、邊防戰士齊齊出動,分成109個抓捕小組,突擊盤踞在村子各處的各個涉毒家庭。

不得不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整個抓捕過程中,不少涉毒村民都獻上了如出一轍的可笑場面。有人拿出滿是鐵鏽的鋤頭,堅稱自己是個老實巴交的種田人,對屋内堆滿的冰毒結晶毫不知情。有人床上放着上了膛的手槍、拉開保險的軍用手雷,一副要同歸于盡的模樣,但被抓後卻說武器都是從樹林裡撿來的,跟自己無關。

中國第一毒村覆滅史:村支書帶領全村制毒,國家出動3000警力圍剿
中國第一毒村覆滅史:村支書帶領全村制毒,國家出動3000警力圍剿

當然,人贓并獲,哪裡容得他們睜眼說瞎話。他們的強詞狡辯,隻會顯得他們更加無恥巨額可笑。最終,經過12個小時的搜捕,警方一舉抓獲了182名涉毒嫌犯,成功搗毀77個制毒工廠和1個生産炸藥的軍火工廠,将整個毒村連根拔起。最重要的是,僅這次雷霆行動中,警方就足足從博社村收繳到了3噸冰毒。如果再加上此前10多年販賣出去的,這個數字不知道會有多龐大,取代劉招華、陳炳錫登頂“世界最大的冰毒案”都有可能。

2016年,蔡東家因販賣、制造毒品罪,及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被判處死刑。并于2019年1月17日被正式執行死刑,為自己的罪孽付出了應有的代價。雖不清楚其餘100多名涉毒人員的最終審判結果如何,但參照《刑法》中制造、販賣冰毒50克,就可能被判處死刑的相關條例,想必應該有不少人都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吧。

馬卡連柯曾說過“金錢是人類所有發明中近似惡魔的一種發明”。對金錢的欲望,很容易讓人迷失自我,掙脫法律、道德的限制,進而行差蹈錯、步入深淵。是以,在面對金錢的誘惑時,一定要保持清醒、堅守底線,切勿因一念之差,落入萬劫不複的境地。

以上就是本期曆史文社的全部内容,看完不要忘記轉贊評加關注,感謝您的支援,我們下期再見!

繼續閱讀